“一带一路”促进国际治理变革
2018-12-08高瑞
高瑞
摘要:“一带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希望各国在协同合作的方式下突破发展难题,促进共同繁荣。“一带一路”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积极主动向世界提供一种全球治理的新思路和新方略,以包容和平等的态度,兼顾到不同国家行为体的现实差异,通过资源优势互补,政策协调,促进全球治理朝着公正科学的方向迈进。“一带一路”的发展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与挑战,所以中国政府必须做好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的准备,稳步地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
关键词:“一带一路” 全球治理 挑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7-0242-02
一、“一带一路”作为全球治理的尝试
(一)一种新模式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倡议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的一项重要举措。“一带一路”是以一种新的方式将许多国家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全球治理模式。
它最核心之处在于提出地区内各个国家协同发展的倡议,“一带一路”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所有参与的国家都可以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各国通过协商形成共识。这种共识不是强制有约束力的规则和形式,而是切实地落在了各个合作项目上,这由各国共同协商确定,不是单个国家独自制定。
当前主流的国际组织和合作项目都会在达成共识后建立一套行为规范,建立好完善的机制,参与国调整自己的行为。但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各国的沟通首先是建立在自愿基础之上,各国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规划,主体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相应建立的规则和制度也就更具确定性和透明性。“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各国能在协同合作的方式下突破发展难题,促进共同繁荣。
(二)一种新形象
中国在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后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国内经济发展稳定的同时,也需要从新的历史方位出发规划新的開放格局,“一带一路”就是一种创新开放。
“一带一路”是中国根据自身的经济优势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物品的一次实践,是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承担国际责任的举措,充分在国际社会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一带一路”是中国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治理,它整合了国内和国际资源,以达到双赢、多赢的目的。“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世界提供一种全球治理的新思路和新方略,以包容和平等的态度,兼顾到不同国家的差异,通过资源优势互补,政策协调,促进全球治理朝着公正科学的方向迈进。
二、旧有国际治理体系的不足之处
(一)发达国家以自身利益为主
二战后,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主导下,建立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安全体系和以布雷顿森林体系组成的国际经济体系。在涉及利益问题和国际性事务上,各主权国家展开协商、谈判与合作。西方发达国家拥有极大的发言权,小国则被边缘化。发达国家主导全球治理体系,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动的地位。体系中的规则和秩序都由发达国家制定,更多代表了他们的利益。
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国家为了自保便开始利用贸易保护主义保护本国的经济。一些发达国家采取提高关税、贸易禁令、出口补贴等措施,滥用贸易救济保护本民族企业和经济,结果不仅给贸易双方带来巨大损失,也给全球经济恢复和发展带来更多困难。
总之,发达国家在面对自身利益的时候,总会第一时间出手保护自己,现有国际治理体系本就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面对全球治理的困境,他们并没有用自身的优势作出努力,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为自己服务。
(二)提升空间有限
现有的国际治理模式都是各国达成共识后签订协议,再制定一套可实施的国际机制,按照规范好的治理方法在各国家和地区去落实。国际社会无政府的状态,行为规范不具有约束力,没有国家会严格实施规定的内容;而且制定的规则往往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规则滞后性难以应对新变化的挑战。
从代表性的国际治理机构来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贸组织在稳定国际金融方面和全球经济发展曾作出巨大贡献。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频发和影响,这些传统的重要国际组织也表现出疲软的状态。欧债危机爆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助也是杯水车薪,而且对欧洲的重视也引起其他新兴国家的不满。全球经济发展放缓,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而引发新的双边和多边贸易纠纷,这样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也让世贸组织的威信和影响大打折扣。
三、“一带一路”的现实表现
(一)参与全球治理取得的成果
为保障“一带一路”顺利建设,中国成立了丝路基金,加上亚投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提供了强大的财政支持。这些金融机构可以优先向参与国提供贷款,亚洲很多发展中国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普遍缺乏建设资金。各国可根据实际情况获取资金支持以促进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贸合作以及互联互通。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各国就有项目展开实施。“一带一路”没有走“制度先行,谈判先行”的老路,而是更为务实,走了“项目先行”的道路,对于迫切发展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这样既高效,又减少了协商谈判不必要的摩擦。在“一带一路”发展的几年时间里,沿线国家已有一大批项目落实。各国贸易畅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一带一路”参与国大力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各国经济获得巨大发展。
同时,“一带一路”也推动南南合作水平实现大飞跃。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体系中,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在全球治理和国际事务处于被动,加之自身实力有限,南南合作一直处于较低层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主体,各国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发出声音,南南合作获得新发展,在合作的领域、水平、模式等方面都实现了新提升。
(二)为中国发展带来的成果
中国在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后,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消除贫困就是为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如今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更体现了一个大国的责任担当。不以发展本国经济为唯一目的,而是共同发展,中国在自身强大起来之后没有搞霸权主义和强国政治,而是积极投身到全球治理中,探索一种新的国际合作模式,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包括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这些都离不开人民币的国际化。“一带一路”沿线的贸易合作深化和投融资领域的拓展意味着更多的人民币投资需求和更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这将不断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规模和使用范围,加快各国货币与人民币的兑换速度与频率,提高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地位,并使人民币的使用常态化,使人民币被更多国家纳入官方储备。这必将加速“一带一路”建设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的国际化也会被推向一个新高度。
四、“一带一路”的未来展望
(一)不足与挑战
“一带一路”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一次新实践,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是从“一带一路”倡议被提出以来,被很多国家质疑是新世纪的“马歇尔计划”,所以打消带有阴谋论的这种观念,让国际社会相信中国确实是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沿线国家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中国政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且只有不断通过项目合作,用取得的实际成果说话才能让别的国家信服。
此外,也存在巨大的经济风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多都经济落后,政局动荡,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都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投资很有可能血本無归,经济发展可能并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而且,沿线国家众多,各国国情和风俗都不相同,在“一带一路”推进的过程中,各国人民民心相通,互相理解尊重,确保项目顺利进行也是值得关注的。
“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民族关系等等各不相同,许多国家自身就长期政局动荡,加之受到恐怖主义、极端势力的打击,更没有能力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给予充足的安全保障,这些问题都影响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
(三)建议与对策
全球形势不停变化,中国只有紧跟潮流,适应变化,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策略才能在竞争中获取优势,“一带一路”就是中国以更开放的姿态走向国际舞台。“一带一路”倡议下可以对现有对外开放政策中不平衡发展进行适度调整,重新协调中国南北发展、东西发展。在产业方面,除了加强能源交通城建等基础领域的合作,中国也应该重视软实力的建设,随着中国的崛起与强大,软实力的辐射也会越来越深远,文化无疑是软实力构建的核心元素,所以中国与沿线国家可以开展更多文化交流,教育、旅游、艺术等领域也可以为合作带来更多生机。
“一带一路”的发展过程中,要做好积极稳妥的发展规划。可以把国情稳定、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国家作为优先发展的对象,将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络发展作为重点投资的项目,稳步地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可以先通过在和中国关系友好的国家作出成绩成为示范,向各国证实中国推动“一带一路”的目的和态度,进而为中国的对外项目投资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一带一路”的发展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与挑战,所以中国政府必须做好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的准备,在和各国合作时职责明确,充分预估各种风险,尽量做到经济合作不影响政治问题。充分了解沿线各国家,尤其是确保安全,使“一带一路”的大项目顺利进行。经济方面,要加强与丝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力度,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和投资机制,帮助沿线国家健全法律体系和经济制度,更好地保护双方的合作利益。
参考文献:
[1]王明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制度基础[J].东北亚论坛,2015(6).
[2]张春.“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治理的新实践[J].国际关系研究,2017(2).
[3]张幼文.“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发展协同与全球治理创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5).
[4]王文,刘英.“一带一路”完善国际治理体系[J].东北亚论坛,2015(6).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