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翻译规范理论与旅游翻译
2018-12-08乔卫华
乔卫华
摘要:目前我国旅游翻译工作者为译出高质量的旅游资料翻译一定要本着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充分了解旅游用语的翻译规范和汉英语言与文化差异,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增强翻译规范的敏感度。以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論为基础,运用规范理论的主要成果,分析旅游用语翻译的特点、功能和翻译策略,探讨如何将旅游资料翻译成令人满意的英文作品,旨在提出切实有效的翻译策略与方法和旅游翻译的普遍性规范。
关键词:旅游翻译 规范理论 文化差异 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7-0084-02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2007年10月,首届文化创意与旅游翻译论坛在北京召开,翻译界众多学者与业界人士认为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日益加剧,地球村的形成,旅游翻译值得人们关注。中国在这一大形势之下,国际化进程日益加深,此时对旅游翻译进行研究不仅意义深远,而且会极大地推动悠久的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传播,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人更了解中国。时隔两年,第二届旅游文化产业翻译和第三届应用翻译研讨会分别在京召开。两年之后上海又召开了第四届应用翻译研讨会。每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就是旅游翻译。如此频繁的关于旅游翻译方面的研讨会的举行,势必会促进旅游翻译行业的发展与繁荣。专门从事旅游翻译的工作者层出不穷。他们无论是从理论还是技巧方面都对旅游翻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成果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意义深远。这些研究引起了人们对旅游翻译研究的重视,使旅游翻译渐渐走进了专业翻译的领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翻译研究学者对翻译规范展开了研究。随着描写性翻译学的兴起,翻译学者开始从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等视角考察翻译规范并加以客观描写。图里是第一个从翻译研究的角度系统地研究规范的学者。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翻译是由历史、社会、文化所决定的;是受规范制约的行为”。根据他的翻译规范理论,译者的选择实际上是对翻译规范的选择。规范在翻译行为和翻译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同时,图里也明确指出,规范体现在具体行为当中。翻译规范不一定就是翻译策略,但会导致某种策略的选择,或是对某种策略的合理解释。规范对选择的限制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选择程序。图里构建出自己的翻译规范理论框架,将翻译规范分成前期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他认为译文是属于另一种文化中已存在的源语文本的再现。初始规范要求译者在“充分性”翻译和“接受性”翻译之间进行选择。前者倾向源语文本和源语文化规范,后者尽可能倾向目的语或译语文化规范,译者在这两个极端之间从事翻译活动。
随后,切斯特曼、赫曼斯、诺德等对翻译规范的本质和适用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图里关于规范的定义相比,赫曼斯认为研究规范的目的不仅仅只是分析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之间的对等关系,还在于发现规范如何影响译者对源语作品的选择、翻译策略和方法的确定、译文在目的与文化中的接受以及特定情景或语境下人们对翻译及翻译作品的认识等。切斯特曼首次深入探讨了规范的来源、规范对具体翻译活动的影响、规范背后隐含的价值观等翻译规范的一些基本问题。他将翻译规范分为三大类,即社会规范、道德规范和技术规范。诺德的翻译理论与上述三位学者的翻译规范理论相比较为简单。她的规范观以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主要考察翻译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与国外翻译规范研究相比来说,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不够系统。自21世纪初以来,国外翻译规范的相关研究成果已对我国翻译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有关规范研究的论文。有的学者将规范理论应用于我国特定的翻译实践中,有的学者结合译者主体性的分析来考察具体翻译规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但这些研究远远不足以重构我国翻译发展历程中新的翻译规范,来指导后人的翻译活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有必要梳理并汲取西方翻译规范研究成果,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语境的分析和具体翻译文本语言特征的描写,构建关于英汉翻译或汉英翻译的翻译规范理论。
二、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实际意义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锦绣的山河大川。河南省也是旅游大省,很多旅游景点享誉国外,但是旅游英语翻译质量却参差不齐,其中谬误不少。中国要实现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的目标,就不可忽视国际旅游宣传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旅游宣传和景点介绍资料的英语翻译时,一方面要考虑不同国家之间语言和文化上的相同点与不同观点,尤其要避免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之下容易产生误解的知识的译注,另一方面要关注现代旅游读者的审美观念的变化及其心理倾向。好的宣传资料及景点介绍的翻译,会让没来旅游过的人们向往并成为他们日后要游览的目的地,这就为我国或者某地培养了一批潜在的旅游人群;另一方面好的景点介绍翻译能让亲临其境的人正确并详细地了解其景点,使其不虚此行。如果翻译过程中出现一些谬误或者是因文化差异所产生的一些误解,难免会让读者一头雾水,使其不能尽兴!此外,我们非常清楚地了解旅游业的繁荣势必带动当地衣食住行等各行业的发展,尤其能促进不同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与理解。因此开展旅游翻译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特殊的学术意义。
(二)理论意义
在翻译领域,以旅游资料为对象专门进行翻译研究的时间不长,其发展空间很大。中国地大物博,资源辽阔,风景秀丽,文化悠久,人口众多。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势必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和旅游客源国。外来旅游人数增加的同时要做好中国对外宣传的工作。精确的高质量的翻译资料有助于对外树立一个文明大国的形象,进一步开拓我国旅游产业的国际市场;相反,不准确的译文,尤其是文化差异译注不准确,难免会让外国游客不知所措充满疑虑,久而久之势必影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旅游走进了千家万户,也似乎成为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必需品。专门对旅游翻译进行研究势在必行而且时间紧迫。从国际上来讲,旅游业的发展已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相对来说,我国针对此产业的翻译资料少之又少,且仅有的一些译注在很多方面需要修正。然而我国对旅游翻译的理论研究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这方面的研究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传统翻译理论强调与原文“忠实”“等值”的翻译策略已经无法适应旅游翻译的客观要求。因此运用规范理论的主要成果,分析旅游翻译的特点、功能和翻译策略,探讨普遍性的翻译规范,让旅游翻译工作者充分了解旅游翻译规范和英汉语言文化规范,增强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旅游翻译文本的质量。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最近几年,对旅游翻译的定义、地位与标准的探讨,以及以旅游文本翻译为例探求规范翻译理论的研究,都试图在前期对现象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探讨旅游翻译的系统建设和研究范畴。由此引起有关旅游翻译是基于实践的研究,还是要注重旅游翻译中的“商业伦理”的探讨。此类学术争论与探讨在更深层次上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这种学术争鸣似乎让我们看到了旅游翻译繁荣时期的到来。有关旅游翻译的教材与专著也逐渐得以出版。虽然旅游翻译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重视,并且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改进。
旅游翻译虽然属于应用翻译领域却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理论方面缺乏对旅游术语的界定,也没有系统的研究范畴;大部分研究课题只倾向于研究具体旅游翻译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属于对策性研究,缺少真正能指导翻译工作者进行旅游翻译的理论研究;旅游市场上缺乏旅游声像方面的资料和旅游英语口译的研究,国内鲜见国外旅游景点翻译研究,尤其是历史文化信息传达方面的研究;在翻译内容上主要涉及的是直接旅游资料的翻译,缺乏旅游相关的理论方面的研究。
自20世纪中期以来,国外翻译研究学者从文学、社会学、语言学的角度对翻译规范展开了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探讨,他们认为不同的文化体系有着他们自己的语言符号,翻译的原资料及其产品都要遵从其文化、历史、社会的要求。在这些方面的差异甚至会导致翻译产品的截然不同。由此可看,翻译要受其译入语环境的规范制约。翻译界的很多译者们运用不同的方法研究了翻译这一活动所遵循的规范,以及可以为翻译作出诠释的环境和文化特色。赫曼斯认为研究规范是研究它怎样影响翻译工作者选择原文作品、翻译过程、译文在译入语环境中的认可程度和不同时期人们对翻译的认识等。图里则认为翻译规范研究的目的在于得出指导翻译过程所普遍使用的法则。借助已有的翻译规范研究成果,拓宽现在的翻译研究空间,让翻译理论指导翻译过程,并从中构建翻译规范。本文以图里的研究为出发点,对我国旅游翻译规范进行研究。分析旅游用语这一特殊应用文体的翻译特点,注重原文类型和译文功能,尝试探讨其翻译的普遍性规范,为翻译工作者提供可操作解释性的翻译方法。
四、结语
翻译工作者应该以规范理论为指导,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不拘泥于形式再现作者的意图,并把内容准确地呈现出来。在翻译过程中,做到让不同国家的游客在欣赏我国优美风光的同时,能了解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有所认知,这是每一位翻译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也是他们的责任。由于旅游翻译中的种种问题,造成翻译质量低劣,使得信息传递不准确、不完整甚至错误,极有可能导致游客的认知错误,从而降低景区、景点及旅游地的品位,损害其形象,降低其对游客的吸引力。这对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必须采取提高认识,保证翻译质量;理解历史,传递民俗;完善翻译市场,加大管理力度等切实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參考文献:
[1]杨红英.旅游翻译研究范畴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
[2]刘彦仕.规范理论视角下旅游广告语及其翻译[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
[3]周惠清.功能翻译理论视阈下的旅游资料英译[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