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应用型本科专业阶梯式课程体系的尝试
2018-12-08贾绪红姜作鹏
贾绪红 姜作鹏
摘 要: 本文在以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为例,对高星级酒店行业和酒店管理(含旅游管理专业酒店方向)本科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可以构建基于酒店职业发展阶段的阶段式课程体系,逐步从行业需求分析与人才培养定位和方向确立、职业发展阶段性能力需求与课程选择、岗位能力实现与课程目标及内容的确立、校企融合的课程实施及评价等环节构建完整的阶梯式课程体系。
关键词: 社会需求导向 应用型本科教育 课程体系
1.背景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与传统本科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应用性”和“地方性”;与高等职业教育相比,它在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更强调学生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的积淀,培育的是更高层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教育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首要问题是课程体系的建设,它是高校专业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体现,对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课程体系是指在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选择课程,并进行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系统的教育教学活动[1]。科学合理地构建课程体系对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重要的基础意义。一些关于课程体系设计的研究成果对目前国内现行的传统“三段式”(通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持否定态度,并设想了一些新的课程体系模式,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和专业已经开始做出了很多的尝试。酒店管理专业是典型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与行業发展非常密切。笔者以从事教学和教育管理十几年的酒店管理专业为例进行课程体系构建路径的探索。
2.调研情况分析
课题组在2016年上半年和2017年上半年分别针对青岛市的35家高星级酒店,3所不同地区开设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含旅游管理专业酒店方向)的高校本科毕业生进行调研。对酒店企业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有效率100%,回收率100%。针对毕业生进行的是网络在线问卷调查,共统计有效问卷239份。
青岛市综合影响力的提升促进了青岛市酒店行业的发展。在针对青岛市高端酒店的调研中发现,截止到2017年12月,青岛市五星级酒店10家,四星级酒店30家,三星级酒店78家。即便排除目前的非星级精品酒店、中高端酒店、酒店管理集团及未来3年建成的酒店,青岛市在未来三年内需要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至少4366人。而青岛市未来三年内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大约是455人,人才缺口巨大。调研结果显示,酒店认为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层次人才对酒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课程体系最直接的影响者是学生,其走入社会后的工作感受是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设计最直接最根本的依据。在针对青岛、大连、烟台的3所开设旅游管理(含酒店管理方向)本科专业的毕业生进行的调研中发现,毕业生对学校目前的课程设置和授课模式不满意。针对该调研问题的反馈问题很集中,主要有两个因素特别值得关注:一是过于强调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内容较少;二是没有以学生的就业为指向,学非所用。
在传统本科教育中,一直是“厚基础”的教学引导模式,然而,作为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酒店管理专业,在针对“你认为哪种教学模式最有利于你的知识获取和职业发展”的问题反馈中,75.34%的学生选择“理论与实践同步”的知识获取模式。虽然目前的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和专业开始在理论和实践的课程开发方面做出了很多尝试,然而其形式的表达和课程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其原因主要源自教师的改进意识和能力瓶颈、实践实训条件的约束、相关的保障措施和激励政策等。
在针对“你认为在第一份岗位上获得认可的主要因素”和“你认为影响学生的酒店职业生涯发展潜能的最大因素”的对比中发现,随着学生职业发展层级的逐步提升,影响其初次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因素发生了变化。如“社交能力与口才”在后续发展中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紧随其后的是初次就业的“专业技能”。随着岗位的升迁,与初次就业的一线体力劳动相比,体力工作强度下降使“吃苦耐劳”的因素有所下降。一些学校比较关注的“理论知识基础”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影响力则在职业的后续发展中排在后边。
总之,从针对行业和毕业生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学生职业发展中的感受与学校目前人才培养的中观和微观目标之间存在落差,在课程体系的模式选择上不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
3.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路径探索
3.1校企融合课程设计路径
酒店行业是劳动密集型+智力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主要体现在一线的体力劳动层面,智力密集型主要体现在中高级管理者层面。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既区别于高职教育又区别于传统本科教育,应用型酒店管理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于中高层管理者层面。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该源自于生产现场的“应用”,使人才尽可能地满足社会需求。文章试图从酒店核心岗位晋升的视角构建基于职业发展阶段的“阶梯式”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需要基于行业实际需求进行设计。酒店行业需要各个方面的人才,作为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主要对应于典型的酒店岗位——房务、前厅、餐饮三大项目岗位。
应用型本科教育肩负向社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使命,需要在对行业需求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向,并在此指导下确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是影响课程选择和课程目标确立的主要影响因素,然而,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从何而来?从人才培养定位和方向的主要岗位分析得来。以青岛黄海学院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为例,在进行广泛而扎实的行业调研基础上,确立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高端酒店、会展、游艇等业态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管理理论素养和扎实的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领导艺术,熟悉现代酒店经营管理方法和手段,在高星级酒店、高级住宿业机构、高级餐饮业机构及相关组织等从事酒店管理、接待服务及其他相关工作的,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潜质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人才目标的实现最终落脚于课程的选择和设计。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配套明确的培养规格矩阵,并进行进一步的课程剖析和分解,确立支撑课程及课程内容。如此在针对岗位能力进行分解和建模的基础上,课程的设计和选择就有据可依。
3.2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的课程目标及内容确立
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定位于中高层管理人员。根据酒店的岗位分解和职业发展阶段,针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基层操作、基层管理、中层督导、高层运营的课程层次设计就非常有必要。
在管理层级纵向分解的基础上,横向也存在不同的分工。以全服务高星级酒店为例,在对青岛市35家全服务酒店进行调研后发现,酒店的主要业务有客房、前厅、餐饮、营销、人力、财务、安保及工程等项目,与教育部酒店管理课程开设指南融合对比,酒店管理专业可选择面向客房、前厅、餐饮、营销、人力等业务进行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因以上遴选的5项业务在中高层管理工作中的交叉性较强,可结合职业发展阶段进行相应的课程选择。
3.3校企融合的课程实施及评价
应用型本科专业具有典型的“应用性”特征,在課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环节可以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有效完成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美国学者戴尔蒙德(R. M. Diamond)认为,课程体系改革有六个关键因素:第一,要有高质量的、明确的培养目标;第二,目标是否可以用学生的学业成绩卓有成效地描述和说明;第三,目标在具体的教学中的落实情况;第四,在不同层次的教学和各个培养环节中,教学要求和评价方法之间是否匹配;第五,教学目标与所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匹配;第六,学校有关教学部门和任课教师在整个改革中的参与热情和责任感[2]。应用型本科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新兴类型,虽然国内外有很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成熟典型如德国卡尔斯鲁厄应用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然而,成功的模式只可借鉴,不可照搬,各院校各专业都需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形势和要求,开发适合各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特色实现的根本。
参考文献:
[1]贾绪红.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分析与探索[J].青岛黄海学院院报,2018(3).
[2]R. M. Diamond. Designing and Assessing Courses and Curricula: A Practical Guide Revised Edition[M].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 199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