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颱風攜塑膠垃圾作亂,籲立法禁塑倡綠色生活

2018-12-08紹英

澳门月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意識綠色塑令

紹英

超強颱風“山竹”襲澳,積水退去後卻留下了大量的垃圾,街道滿目狼藉。一場風浪把垃圾悉數奉還給人類,而黑沙海灘和竹灣海灘更淪為垃圾灘,遍地充斥著大量的泡膠、膠袋、膠盒、膠樽等,令昔日休閒勝地黯然無光。“白色污染”肆虐,禍因市民長期以來環保意識薄弱,過度消費自然的承載力。

在現今著重消費的生活模式及各類經濟活動刺激下,澳門每天產生大量不同種類的廢物,據環境保護局公佈《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17》中顯示,近10年,澳門棄置的城巿固體廢物量持續上升。全球環境持續惡化趨勢下,從源頭削減污染,保護環境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的未來,這是人盡皆知的道理,所以,每一個市民都應該踐行“環保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此次塑膠垃圾隨颱風發難,更應該引起所有人的環保意識覺醒。

有一個命題是:如果沒有塑膠袋,我們的生活會怎麼樣?相信很多人會覺得那樣簡直不可思議。事實上,塑膠袋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難以放下的易耗品,大家都樂享塑膠袋帶來的便利,對塑膠袋養成強大的依賴習慣,根本不曾過多地關注每一個塑膠袋滋生的環境危害。我們習慣了隨口向商家索要塑膠袋;習慣了隨意處置任何一個塑膠袋;也習慣了承受每個一次性塑膠袋平均25分鐘的使用壽命和它百年“寄生”在地球上事實。而商家也不在乎塑膠袋的廉價成本,“一切為方便顧客”。保守估計,澳門每天各種塑膠袋的用量超百萬。

近期,有本澳居民對全民無限制使用塑膠袋的現狀發聲,呼籲當局通過立法禁止使用塑膠袋,徵收膠袋稅,籍此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在塑膠製品越來越泛濫的今天,通過立法禁塑,是遏制使用塑膠袋的重要措施。目前,全球多地政府也相續掀起“限塑”熱潮,比如法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印度等許多國家或地區都已出臺相關法令禁止或限用塑膠袋。歐盟在“限塑”方面的法案中要求,到2019年歐盟成員國一次性塑膠袋的使用率將比2010年減少80%;到2030年,將使所有塑膠包裝實現可再次利用或可回收。內地亦於2008年6月1日開始實施“限塑令”,要求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膠購物袋,並且實行塑膠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內地“限塑令”至今已經10年,目前各界積極討論限塑令的成效,從多個角度反思,著眼於“限塑令”面臨的新形勢與困境,醞釀進一步升級“限塑令”。

澳門方面,儘管環境保護局近年大力推廣進行包括塑膠在內的各類資源廢物回收計畫,舉行“減塑有著數”之類的活動,但是由於覆蓋面有限,參與度不高,對於龐大的旅客塑膠使用大軍而言,近乎杯水車薪。所以,通過立法措施來禁塑,確保全民參與,有利於促進資源綜合利用,達到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抗擊日益嚴重的“白色污染”問題。

當然,立法禁塑並非一勞永逸。環保是一項長期的工程,更需要全面提升公眾的環保意識,宣導社會各界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理念,共同履行環保責任。此外,還要積極扶持綠色環保企業,引導科研力量、資本力量,加強對塑膠創新研究,探索塑膠袋的綠色環保替代品,以滿足市民的日常生活所需,從而建立澳門環保的長效機制。

猜你喜欢

意識綠色塑令
阅读理解专练(三)
A Misunderstanding
绿色怪兽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Magic Phonetics魔力语音
神奇的动物皮肤——水中篇
“限塑令”沦为“卖塑令”
“限塑令”为什么变成废纸一张
“限塑令”之尴尬,如何化解
限塑令实施7年名存实亡 有超市靠卖塑料袋年赚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