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徽州木版年画的民俗艺术价值
2018-12-08王晓玮黄瑞
王晓玮 黄瑞
摘 要: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各地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内容、发展历程也不尽相同。徽州木版年画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类型,通过简述徽州木版年画的起源、发展及现状作为民俗研究的切入点,分析徽州木版年画中的文化元素及民俗艺术价值,以期通过系统的分析,对徽州木版年画相关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进行梳理,为后续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开发等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徽州木版年画 纸马 民俗艺术 文化价值
基金项目:本文系滁州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院级规划项目“民俗艺术视域下的动态过程化与静态图式化并行价值取向研究——以徽州纸马为例”(项目编号:YJY-2017-11);2018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凤画艺术的民俗文化价值及其在当代的传播与传承研究”(项目编号:SK2018A0877)研究成果;滁州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院级质量工程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建筑装饰工程技术”(项目编号:2018ZY001)阶段成果
一、前言
木版年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传承一千多年,2008年6月7日,我国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木版年画知名产地包括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山东潍坊、重庆梁平、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四川绵竹等,徽州木版年画最早见于南宋,历史久远,具有独特价值和特色,对徽州版画民俗艺术价值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徽州木版年画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一)徽州木版年画的发展
古代徽州商贾云集,经济文化发达,集中了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的民间画师与刻版工匠,此外徽州又盛产徽墨、宣纸以及用于刻版的木材,这为徽州木版年画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的徽州木版年画的发展与雕版印刷工艺的进步有显著关联,早期的木版年画制作范围有限,随着徽州刻书业的兴盛、雕版印刷工艺的发展,北宋时期的木版年画制作规模大为改观,人们喜闻乐见的戏曲小说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到南宋时期,徽州的木版年画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版画图案更为精美,如《四美图》等。元、明兩代,徽州木刻版画融合桃花坞版画工艺,更多来自江苏的文化元素融入徽州木版年画中,其次是带有地方特色的生活题材,使徽州木版年画的内容进一步得到丰富。清代是徽州木版年画发展的巅峰期,在《乡言解颐》(李光庭著)中,“年画”作为一类文化产品被正式明确下来,即木版彩色套印的、一年一换的年俗装饰品。中华民国时期,徽州木版年画基本得到传承和保留,内容上则进一步得到丰富。新中国建立后的一段时期内,徽州木版年画发展停滞,到20世纪后期在学者陶思炎、石谷风等人的努力下,纸马艺术以及徽州木版年画的保护和研究重新得到重视,渐渐恢复活力。
(二)徽州木版年画的现状
徽州木版年画的现状喜忧参半,政府和地方文化部门目前已经较为重视徽州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且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但在文化传承、商业开发等方面来看,徽州木版年画的发展态势依然不容乐观。
2006年,河南朱仙镇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为徽州木版年画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了一些启发。为此,政府可以责成文化部门组织调研,走访了一些重要的版画产地并接触民间艺人,通过组织民间活动、收集样本、组织展出等方式对徽州木版年画进行保护,并拟定长效机制,拨放专款,将徽州木版年画的保护纳入政府文化部门的工作之中。此前的调查显示,徽州地区用于木版年画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资金是作为文化事业发展资金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拨款并不会用于徽州木版年画的专项保护、开发。此外,从事徽州木版年画的艺人和保护工作的人员也为数不多,由于商业化建设水平低,很多传统艺人已经放弃木版年画制作,这对于后续保护和开发工作来说任重道远。
三、徽州木版年画中的民俗艺术元素
(一)宗教文化
徽州木版年画中,较为典型的是宗教文化艺术,尤其是佛教文化。我国唐代宗教文化繁盛,有“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盛景,到宋代也依然保留了相当数目的寺院,这为佛教文化的传播打下了坚实基础。徽州木版年画是佛教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如著名的《观音三十二变相》(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该作品被认为是徽州木版年画的代表作之一,画中的观音形象飘逸、庄重,左上角题字多年后依然清晰可辨。到清代,佛教文化在徽州木版年画中依然十分多见,如康熙年间的《诸神礼佛图》,画中包括数十位不同形态、动作的人物,线条自然、皂白分明,且通过精细的细节处理保证了不同人物的面部表情、动作上的差异,具备高超的艺术价值。直到20世纪中后期,佛教文化都在徽州木版年画中占有重要地位[1]。
(二)生活题材
生活题材是徽州木版年画产生的根源,包括其起源到现在的民俗文化保护,徽州木版年画中的生活元素都最为普遍和多见。如典型的“守门将军”,“守门将军”也即通常所说的“门神”年画,该作品取材于唐代的秦琼和尉迟恭,作为最常见的保家神,“守门将军”被用于年画中的历史悠久,徽州木版年画中的门神形象始于北宋,其在保持画像基本元素不变的情况下,色彩、线条以及人物动作等多有更新,在徽州地区也十分多见。除此之外,“财神”也是徽州木版年画中较为多见的生活文化元素,财神形象的发展和“守门将军”形象类似,基本保持了稳定的画面元素,只对线条和构图进行了少许更新。19世纪中后期,生活文化艺术成为徽州木版年画的主流艺术,到20世纪中后期出现重大变化,21世纪初渐渐恢复。
(三)纸马艺术
纸马,民间俗称“菩萨纸”,又称“甲马”等,是徽州木版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目前被研究较为深入和广泛的艺术形式。纸马并不是单独的马匹形象,实质上是一种特有的民俗版画体系,因为纸马艺术只存在于民间,为区别其它的书籍插图版画、佛、道经版画等,一般称纸马为民间版画。鉴于“纸马”独特的艺术性,其民俗艺术价值而得到我国诸多知名学者的充分肯定,著名学者陶思炎指出,纸马作品一般不会单独构图,多与其他元素共存,如杨四将军图(图一),将马匹形象、杨四将军、云朵等形象融合在一起,整个画面带有我国木板年画的惯有特征,强调主要元素的突出,同时对局部进行夸张化处理,突出了艺术价值[2]。陶思炎还在研究中发现,纸马艺术在民间的认可度非常高,徽州木版年画中的纸马,既是文化,也是一种信仰,纸马涉及对象丰富,包括佛祖道宗、儒圣家先、行业祖师、英雄人杰、造物之灵、自然之精等,它们因时空、功用有别而形制不一,构图各异,可谓森罗万象,蔚为大观[3]。21世纪以来,纸马艺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变迁,以及人们文化需求的转化而演进,作为民艺物在民俗传承中不断衍生出符合当代社会需求的文化产品,成为目前商业化前景较好的徽州版画类别之一。
四、徽州木板年画中的民俗价值
(一)文化价值
徽州木版年画的文化价值是其主要价值之一,我国各地民风民俗千差万别,区分不同文化的主要标准,是以区域文化为基础的文化活动,徽州木版年画是安徽民俗文化的标签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其民俗艺术展现了徽州独特的文化价值,突出了其作为文化符号的核心意义。如上文所述纸马文化,徽州传统版画中,纸马艺术形象别具特色。在学者陶思炎的研究中,徽州木版年画中的纸马往往以神仙或者英雄人物驾马的形象出现,马与人物共同出现,展示了徽州纸马艺术的突出特点和文化价值[4]。
(二)艺术价值
徽州木版年画独具魅力的艺术价值是其能够获取广泛认同以及保护、开发的基础。对徽州木版年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画面在传统艺术形态上进行了艺术性的加工,使其更符合社会文化中的审美理念。如康熙年间的木版年画《诸神礼佛图》,画中的“诸神”带有典型的一致特征,人物面部线条较为圆润严谨、少棱角,耳大体宽,这些艺术性的夸张体现了徽州民间艺人对神仙独到的理解。
(三)传承价值
徽州木版年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十分突出的传承价值。其中纸马主要用于祭祀活动,而今天纸马用途显然更多,可作为祥瑞、年画等装饰艺术品使用,深入理解徽州木版年画的民俗艺术价值,有助于透析其出现和发展历史,对其价值进行挖掘,为我国文化、徽州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提供突破口[5]。如徽州木版年画中的纸马可作为信仰的寄托,展示多样化的文化内容,针对这一部分文化的研究目前尚不深入,借助徽州木版年画以及其民俗艺术文化,学者可以获取更丰富的研究资料,了解木版年画中的信仰元素,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实现文化的传承。
(四)衍生价值
徽州木版年画的衍生价值主要体现在开发利用上,结合上文可以发现徽州木版年画民俗艺术价值突出,具备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这是对其进行商业化研究的基础。如复兴徽州木版年画的传统技艺,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商业化包装使徽州木版年画成为旅游的热点,吸引游客来到徽州,之后建立旅游、餐饮、文化产业链,在游客消费的同时,强化游客对徽州木版年画的认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如自然风光、社会文化等,制作为木版年画作为纪念品,提升其商业及文化价值。
总结:徽州木版年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常见于徽州木版年画中的民俗艺术元素包括宗教文化艺术、民俗文化艺术、纸马艺术等,其精华则体现在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传承价值、衍生价值等四个方面。对徽州木版年画民俗艺术价值的研究可以为传统木版年画技艺的传承和开发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朱倩.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互动——以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例[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2):77-80.
[2] 王平.传播视角下木版年画出版与文化审美传播浅析——以滩头木版年画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17(05):105-107.
[3] 陶思炎.論纸马的信仰背景与艺术基础[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02):84-88.
[4] 尚炜.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教育传承观——以襄阳老河口木版年画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7(04):31-33.
[5] 侯杰,王凤.视觉文化·妈祖信仰·社会性别——以中国传统木版年画为中心[J].宗教学研究,2016(02):249-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