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局
2018-12-08
■2017年GDP增速6.9%总量超80万亿增速连续6年下降后首次回升
统计局1月18日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GDP增长6.9%,经济增速连续6年下降后首次回升,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万亿元人民币。
此外,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81510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0%;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9799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实际增长7.3%。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9%,二季度增长6.9%,三季度增长6.8%,四季度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元,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34623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增长8.0%。
■“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首次发布
2018年1月31日,国家统计局正式对外开始发布月度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1月份,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4.6%,与上月持平,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我国综合PMI产出指数的编制方法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即将制造业生产指数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进行加权求和,权重通过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计算而成。与PMI指标体系中的其他各项指数相同,综合PMI产出指数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高于50%时,表明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表明经济总体收缩。
综合PMI产出指数是PMI指标体系中反映当期全行业(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产出变化情况的综合指数,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具有国际可比性。综合PMI产出指数采用全球统一的编制方法。二是与宏观经济走势具有同步性。合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生产指数和商务活动指数均是宏观经济发展的同步指标,反映的是当期制造业、非制造业生产和业务总量的变化情况,因此综合PMI产出指数也是一个同步指标,可以较为全面地监测当期国家总体经济的产出变化情况。
综合PMI产出指数和制造业PMI虽然均是反映国民经济周期波动的指标,但综合PMI产出指数“高峰或低谷”的转折点大致与经济周期的转变同步发生,表示当期发生的情况;制造业PMI的转折点一般早于国民经济周期3个月左右,能够对经济趋势进行前瞻性预测。
■国内贸易增加值2017年首破十万亿元消费连续四年成增长第一引擎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2月1日召开的例行发布会上说,我国国内贸易增加值在2017年首次突破10万亿元,成为仅次于制造业的国民经济大产业。
据悉,2017年国内贸易主要行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7万亿元,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13%,占比仅次于制造业。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8万亿元,增长7.1%,增速加快0.4个百分点,创下3年来新高;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5万亿元,增长7.1%,增速加快0.2个百分点,创7年来新高。
高峰说,201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消费连续4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引擎。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2%,连续第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3年至2017年年均增长11.3%,实际增速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快了3.2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5万亿元,增长2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15%,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连续第四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201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为7.3%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进一步缩小
农业部1月30日公布2017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数据。数据显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432元,增速为7.3%,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2.71∶1。各地推进结构调整、绿色发展,稳定粮食生产,实现了稳中向好,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供给质量显著提升。产品结构调优,粮食产量达到12358亿斤,优质强筋弱筋小麦占比提高到27.5%,籽粒玉米调减1984万亩,大豆面积增加871万亩;牛肉和羊肉产量分别增长1.3%和1.8%,快于猪肉产量增速0.5个和1个百分点;果菜茶等“菜篮子”农产品供应充足,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显著增加。同时,产业结构调顺,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全年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1万亿元;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进入“快车道”,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额保持两位数增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营业收入近6200亿元,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农民收入增速保持“两个高于”,增收新动力更加强劲。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432元,增速为7.3%,分别高于GDP增速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0.4个和0.8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倍差缩小至2.71∶1。从构成来看,受农民工总量和工资水平双增长影响,工资性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达到5498元,比重超过四成,增收贡献率达到44.5%;在粮棉油糖等农产品价格弱势运行的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创业创新拓展了农民增收空间,带动经营净收入增速达到6%;民生持续改善、扶贫力度持续加大,转移净收入增速达到11.8%,领跑其他收入增速;土地流转收租金、要素入股分红等模式不断推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红利不断释放,财产净收入增加到303元,增收贡献率提高0.8个百分点。
■ “全面二孩”政策施行第二年:2017年出生人口下降
“全面二孩政策”至今满两年。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两个数据相较于前一年均下降。对此国家卫计委表示,这是受育龄妇女规模下降、婚育年龄推迟等综合因素影响。从孩次结构看,二孩出生占比进一步提高,达到51%。调查显示,群众不打算再生育的原因主要是养育成本高、托育服务短缺、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大等。
到2017年底,中国大陆总人口接近14亿人;男性人口71137万人;女性人口67871万人,性别比为104.81,正在持续下降;16至59周岁,9019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9%;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