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音乐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
2018-12-08李博文
文/李博文
构建高校音乐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
文/李博文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
教学工作是培养音乐教育人才的中心工作,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在人才成长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教育人才的输出与社会需求无缝连接的有力保证。本文对音乐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中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方面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音乐专业学科特点,从多方面、多环节实行管理协调,努力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打造符合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发展的管理体系模式。
音乐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立足之本,建立规范、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自我约束和发展能力的基本制度保障。音乐专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也不能离开教学质量的监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促进音乐专业教育发展的保障。
1 教学质量管理常见问题
音乐专业作为高校一个特殊的专业,教师和学生都有其特殊性。音乐专业教师面对个体差异非常大的学生,原本个性突显的专业教学让教师非常兴奋,原本充满不定性因素的专业教学让教师勇于发现并解决各种突发性专业问题。可一次次、一遍遍枯燥、乏味的最基础的技术纠正和指导,让教师产生厌倦感,部分教师会以例行公事的心态来面对专业教学。音乐专业学生一部分是在进入大学之前就接受过正规、系统的音乐专业辅导和专业一对一的教学,他们注重个性的表现,重视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强的专业独立性,学习较随意、自由。
1.1 教师教学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教学文件。教学文件主要包括: 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课程表、教学任务书及其相关教学资料。高师音乐专业教师除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外,还应注重教学文件的整理。除了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注重其他领域的知识积累和学习。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常发现,教师在开课前不仔细研究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在教学设计和教案整理过程中较为随意、无计划,或随意更改教学计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沟通能力、总结能力等方面的关注,部分学生在学期末只会演奏或演唱几首作品。对其他方面的音乐理论知识不重视、不掌握、知之甚少,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就业方向感到迷茫。
教学态度。教学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比较抽象。教师的教学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将影响学生的成长。教师教学准备的态度将直接影响教学文件的整理。
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学行为具有指向性、完整性、稳定性和灵活性。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讲,轻松自由、灵活多样的课堂学习氛围是他们所期盼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采取怎样的教学行为是教师需注意的重要环节。
1.2 学生学习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音乐专业的学生多注重专业学习,轻视文化课和非专业课学习,学习动机很多不是因为喜欢音乐而学习音乐,相反,因为文化课不好或单纯靠文化课考不上理想的学校,希望通过高中两年的专业学习考取相对理想的高校。这一学生群体对于音乐专业的认知存在局限性,很多音乐专业的学生进入高校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学习计划,不会安排学习与生活的关系。
学习态度。著名的心理学家库尔认为: “个体的学习动力系统中,既有动机成分,也有意志成分,动机激励人们去学习,而意志则控制人们的学习行为,让人克服困难。”学生的“意志”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习态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有效地吸收教师讲授的知识。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每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个体,根据不同的生活环境、生活背景、生活时代不同,采取的方法也不同。音乐专业学生因专业学习的特殊性,要有良好的学习自控力,每周一节的专业技能课后,学生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如何高效率地完成专业教师留的作业,需要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有助于专业学习的提高,不能一味地在自己封闭的琴房独自学习,相互学习、合作学习会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思考
2.1 加强政策管理
明确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立足之本,建立规范、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自我约束和发展能力的基本制度保障。根据相关政策文件,结合音乐专业实际、充分考虑音乐专业学科特点,制定适合音乐专业教学规律,日常教学及管理工作的细则。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能力,切实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2.2 丰富管理手段
教学过程由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要素构成。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包括备课、上课、课内外辅导、批改作业、成绩评定等基本环节。为了确保教学过程的监管切实有效,应不断丰富管理手段。建立院长、教研室主任、任课教师三级教学质量责任制。院长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教研室主任是教学质量的第二责任人; 任课教师是保障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学校相关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的相关文件,确立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和新目标,制订符合实际教学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研究和解决专业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3 结束语
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学质量的保障,结合音乐专业学科特点,从多方面、多环节实行管理协调,努力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打造符合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发展的管理体系模式,推动音乐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1]曹理.我国音乐教育学学科发展回顾与前瞻[J].中国音乐教育,2014(10).
[2]谢嘉幸.平易出真人,跨学出大师[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4).
[3]屈波,刘拓.创新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