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探讨研究

2018-12-08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陈列文物保护文物

吴 茜

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山西 太原 030025

文物是对历史文化、历史风貌的传承和记忆。保护文物资源不仅对民族文化的历史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还对实现文物共享资源的目标起到重要作用。强化文物保护意识有利于推动文物资源管理步入规范化与科学化,可以充分发挥文物资源的教育意义,提高国民对文物的保护与认知意识。大量实践充分证明,文物保护工作如果过于盲目的进行,将严重影响文物艺术价值的展现,所以必须在专业考古人员的帮助下,对文物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合理保管、陈列文物。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都是存储和展示文物的重要场所,通常在进行文物展示时,都会采用玻璃罩保护的方法,避免文物的损坏和氧化。但是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下,文物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从而导致在保管和陈列中出现各种问题,对文物产生破坏作用。

1 文物保管和陈列中的问题

文物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展示其历史、艺术价值,供人们欣赏和品鉴,而这种展示通常都是在博物馆等地通过陈列、展出等方式来实现的。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时会因为不清楚文物的分类与价值而导致文物的管理工作出现混乱。而文物往往也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进而导致在保管和陈列中出现各种问题。

1.1 自然损害现象

随着文物出土时间变长,加上长时间暴露在自然环境下,由于温度、湿度、灰尘等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所以导致其发生一系列诸如变色等变化,比如按照史书记载,兵马俑应该是彩色的,但是受到自然因素影响,兵马俑失去了色彩,全部变成了灰色,这种情况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还原办法,同时由于游客参观络绎不绝,必然也会对兵马俑造成影响和损害,虽然目前还没有明显的变化和证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一定会显现出来。目前,很多文物工作者还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所以为了提高文物保管和陈列中的保护意识,相关文物管理机构应该加强管理。

1.2 缺乏保护机制

以前,人们对文物保护缺乏意识,很多美术馆和博物馆在文物管理方面也很松懈。虽然对于文物的保护各地政府和文物主管机构已经越来越重视,在新建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时也都会加大设备更新,完善文物保管和陈列环境,但是经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发现,全国还是缺乏对文物统一的保管和陈列的保护机制,尤其是技术问题,比如某些地方对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地的温度、湿度、光照的控制还不尽如人意,这将直接影响文物的保护工作。

1.3 保管环境欠佳

目前很多文物的保管环境还相对较为欠缺,尤其是一些地方性的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包括储存空间、保管技术等,造成了部分文物无法进行陈列展览,只能存放在库房中。根据调研发现,有些储存文物的库房环境潮湿、乱堆乱放,直接影响文物的保护。希望相关部门适当的增加文物和文物保管的资金投入,为文物库房保管创造良好的环境,使文物存放更加长久,增加文物自身的历史价值。

2 提高文物保护意识的方法

不仅在文物保管中,文物在陈列中也应该进行有效保护,文物管理人员应该根据文物陈列的现场环境,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加强对文物的陈列管理,尽量使文物储存年限变长,从而充分发挥文物的观赏价值。

2.1 建立对游客的管理制度

很多游客在博物馆喜欢拍照,但是拍照对许多文物是有损害的,虽然短时间内看不出影响,但是时间久了就会呈现出来,很多博物馆在珍藏文物时没有明确的规定不能拍照,文物保管与陈列制度也不完善,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进程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建立起科学的文物保管与陈列制度,采用现代化技术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而且,文物资源的保管与陈列制度要和博物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明确全体工作人员的职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文物保护意识和对工作的责任感,遵守职业道德,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意识。

2.2 实时监测文物环境

文物管理人员应该制定和完善文物保管区、陈列区的定期定时巡查机制,实时监测文物所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等,根据文物属性、材质等,对文物环境进行有效控制。通常情况下,为了有效保护文物,在保管、陈列时,应该严格遵照以下要求。一是对于壁面等文物应该设有专门的保管空间和单独的陈列空间,并有效控制环境,选用合适的遮光材料;二是如果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地的资金充裕,可以多安装一些空调、隔热和保暖材料等,再通过购置加湿器等装备,有效控制室内湿度;三是要严格按照文物保护环境要求的标准和规范,对保管区、陈列区的文物环境安装实时监测设备;四是通过红外线等光源对保管区、陈列区的文物进行照明,以减少光照度影响。

2.3 树立主动保护意识

主动保护文物意识的树立,是需要文物管理人员和群众共同参与的,根据我国相关的技术标准要求,在保管和陈列文物时,需要满足相关的卫生标准。一是文物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响应号召,根据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地的性质、发展目标,建立和完善文物保护方案,寻求解决文物腐蚀、破损等问题的办法,通过引进先进技术,避免文物保管区、陈列区出现病虫害和传染扩散。二是在借鉴发达国家文物保护技术的同时,要根据我国文物保护实际情况,制定文物保护措施,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三是利用包括监控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全天候、全方位对文物的保管和陈列进行实时监测。四是提高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文物保护意识,加强引导教育。

2.4 引进先进保护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文物保护的手段也日益丰富,包括环境检测、实时监测等。在文物保护意识下,工作人员都会小心谨慎地根据文物的不同属性,进行科学的保管与陈列。而文物管理人员应该重视引进和研究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培养与时俱进的理念和强化学习的态度,对各类文物的存储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尽最大可能降低文物损害的概率。同时,文物管理人员也应该处理好文物保管、陈列、保护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更好地为观众带来文化的饕餮盛宴。文物管理人员还应该起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把文化保护的意识贯彻于平时工作中,进一步提升文物保护的有效性。

3 促进文物保管与陈列走向科学化

在具备文物保护意识的前提下,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文物的不同属性,进行科学的保管与陈列,为文物藏品提供舒适的陈列环境。比如古代的动物、植物标本、壁画和彩绘泥塑等文物就不能与外界空气接触,工作人员需将珍贵的古代动植物标本封装陈列,放在密封过的玻璃容器内,并且用保鲜剂来防止它的变质。在保护壁画和泥塑等文物的时候,我们的工作人员要采用光谱技术来预防受损,像一些比较珍贵的字画、古书等都要防潮和防虫害,工作人员应使用干燥剂等来防止这些文物受潮或者被虫子损坏,并要保持博物馆的清洁干燥度。由此我们可得知,文物保护意识有效推动了文物保管与陈列工作走向科学化。

4 结语

本文分析了文物保管和陈列中的问题,包括自然损害现象、缺乏保护机制、保管环境欠佳等,探讨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的方法,包括实时监测文物环境、树立主动保护意识、引进先进保护技术等。综合文章所述,文物保护和文物陈列、保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是需要长久坚持的工作。希望通过此篇文章的分析和研究,能为文物保管和陈列工作提供参考借鉴,并能提高人们保护文物的意识,将中国的文物以更加完美的形式呈现给世人,以此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陈列文物保护文物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文物的栖息之地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民国时期北平古物陈列所的陈列展览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