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垃圾再利用现状分析

2018-12-08魏雨露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资源化垃圾土地

魏雨露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土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710075

2020年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将达到26亿吨。从资源化利用来看,我国建筑垃圾总体资源化率不足10%,远低于欧美国家的90%和日韩的95%。处理方式仍处于粗放的填埋和堆放阶段。

对于这些建筑垃圾,绝大部分均未经过任何处理便被运到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不仅破坏生态占用大量土地,还会带来水体污染、空气污染、土体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

1 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必要性

1.1 建筑垃圾侵占土地

目前,我国对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是直接运往郊外或在露天存放,目前,10000吨的建筑垃圾的建筑业至少需要4平方米的土地来堆积,随着城市建设的增加,垃圾也在增加,这意味着大量的土地被建筑垃圾占用。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面积少,对土地的需求量大,对大量的土地堆放建筑垃圾与我国的基本国情不一致,垃圾和对现象的争夺已经到了严重的地步。因此,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管理,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是十分必要的。

1.2 建筑垃圾造成土污染

城市建筑垃圾在露天的空气中存在多种外力作用,碎石也会进入附近的土壤,改变土壤的成分,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的生产力。其他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城市建筑垃圾,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化学反应使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受污染的土壤通常没有自净能力,也很难通过稀释和扩散来减少,而且必须通过昂贵的土壤改造来解决。

1.3 工程建废弃物造成水质量的污染

建筑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和雨水的淋溶、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渗滤出的污水——渗滤液或淋滤液,会造成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垃圾倾倒场的主要污染路径是:垃圾分散在池塘里,堆集在沟渠附近。垃圾渗滤液在表面扩散,流入地表水。垃圾填埋场的浸出液会渗透到周围的地表水中。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是渗滤污水渗入地下含水层,其次是河流湖泊污水渗入和再补给含水层的深层污染。垃圾渗滤液不仅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而且含有大量的金属和非金属污染物,水质也非常复杂。饮用受污染的水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2 国内外建筑垃圾再利用现状

2.1 国外建筑垃圾再利用水平

美国政府早在1980年制定的《超级基金法》中就督促各企业主动寻求建筑垃圾再利用途径,从源头上限制了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同时政府提供技术支撑,设立专款提供经济支撑,已形成以“控制垃圾源头为先、垃圾再循环居次、填埋随后”的多层次垃圾管理模式。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循环经济立法的国家,1978年制定了《废物处理法》,1994年制定了《循环经济和废物清除法》,在世界上获得了广泛的影响力,整个建筑及时再利用水平处于欧洲领先地位。德国建筑垃圾中数量最大的是开挖土占建筑垃圾的60%以上,其次是建筑物垃圾约占25%。在再生材料的利用中,65%用于道路修建,25%用于土工,5%用作混凝土再生骨料。德国境内每个地区都有大型的建筑废弃物再加工综合厂,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已超过87%。

2.2 我国现阶段建筑垃圾再利用现状与成功经验

随着建筑垃圾问题的不断严重化及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化的不断深入研究,我国在1995年第1次提出建筑垃圾问题,要求就城市固体废物处置进行立法,不久后建设部发布了《城市建设废物管理条例》,其颁布实施对促进城市建设垃圾管理、维护良好城市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从引进国外设备到目前自主研发的建筑垃圾回收设备,我国逐渐开始探索利用建筑垃圾资源的巨大宝藏。

2002年,南京某公司与高等院校合作,成功开发了“利用废弃混凝土加工二灰结石,作为市政道路路基层材料”技术;深圳市采用“1元租地”的形式对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进行经济性扶持,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邯郸市政府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策略,组织人员考察研究,编制《建筑垃圾制砖项目的意见书》,制定发展相关政策,落实税收减免优惠,不断促进建筑垃圾制砖项目运行发展;西安市在北环线高速公路建设中,使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600多万吨,恢复建筑垃圾占用土地约3000亩,减少开挖土地面积1500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00万立方米,直接、间接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

3 建筑垃圾再利用建议

3.1 控制源头,减少排放

在建筑垃圾的管理规范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倒金字塔原则。首先,控制建筑垃圾的来源,以避免建筑垃圾的产生。如果不能完全避免,尽量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针对已经产生的建筑垃圾,重点任务是将这些建筑垃圾通过技术手段做回收利用,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将其回收利用。在经历了这些控制阶段之后,建筑垃圾若仍不能回收利用,则应尽量减少其体积,并通过填埋等方式最终处置完建筑垃圾。

3.2 做好分类,合理处置

有效的策略应该建立在有效分类基础上,因此在建筑废弃物现场做好分类,对减少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成本,提高利用效率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建筑垃圾的来源分类,可分为土地挖掘、道路挖掘、建筑材料生产垃圾、建筑施工和旧建筑五类。

3.3 完善机制,优化管理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在全国建筑施工企业中开展大规模综合定量定性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建筑垃圾允许产生数量和排放数量标准,并将其作为衡量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这样,建筑施工企业才可能会对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给予足够的重视,更加有效地控制大量建筑垃圾的来源。同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建筑垃圾的管理和监督,对建筑垃圾的各个方面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分析,为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决策依据。让原材料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得到更加合理、高效和耐久的使用,并将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这将有利于形成一种新型建筑高利用率、低排放的模式,推动我国在环境的保护中取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4 结语

世界上没有纯粹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多年建设产生了数以亿吨计的建筑垃圾,将建筑垃圾中的可利用部分应用到可用之处,探索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之路,缓解垃圾围城、变废为宝,现实意义重大。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在积极探索和开发可再生资源,产品种类繁多。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优势,组织开展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先进、实用技术装备的研究和推广,深入开发利用废旧资源的回收产品。深化政府和行业的合作,培育建筑废物资源管理行业和具有规模的建筑垃圾管理企业。对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大规模运用,拓宽节能、环保要求下的工程建设新方法、新途径更是一次创新探索,必将达成建筑垃圾处理再利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

猜你喜欢

资源化垃圾土地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我爱这土地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倒垃圾
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