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自信”视域下高校“概论课”教学探究

2018-12-08王国成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四个自信概论马克思主义

张 涛,王国成

(西安航空学院 思政部,西安 710077)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1]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四个自信”。道路自信就是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检验,实践证明是符合当代中国实际的社会发展模式;理论自信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相结合所产生的一系列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不动摇,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始终做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制度自信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根本制度不动摇,不断结合新情况新问题新实际发展和完善根本制度;文化自信就是坚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相结合,不断借鉴西方先进人类文明成果,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因此,“四个自信”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是习近平文化自信观相对完整的内容,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四个自信”之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四个自信”之魂,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长是“四个自信”之力,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融合是“四个自信”之源[2]。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年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帮助大学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观,将“四个自信”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鉴于此,作者以“四个自信”融入“概论课”教学为切入点,阐释关于“四个自信”融入“概论课”教学的一些简单思考。

一、“四个自信”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必要性

“概论课”是大学生必修的思政课程中关于中国现代国情教育的核心课程,系统地讲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的社会实践在不断发展变化,党的理论创新在与时俱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必须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从理论创新和思政课教学的关联上看,高校思政课教学要高度关注“四个自信”这一理论创新,将其作为今后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内容。

(一)“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文化自信观的核心

有学者指出,道路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力量,理论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力量,制度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障力量,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3]。因此,“四个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动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作为“概论课”教师要在第一时间将“四个自信”内化为思想自觉,同时,大学生应该自觉学习和主动掌握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自信观,形成共同树立中华民族自信观的合力。

(二)“四个自信”与“概论课”的教学任务高度匹配

面向本科生讲授的国编本“概论课”(2018年版)教材共分十四章,可以划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讲授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包括教材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二部分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包括教材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第三部分是第八章到第十四章,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2018年版国编教材变化较大,增加了很多新内容,尤其是新版教材在结束语中专门论述了“四个自信”,即“坚定四个自信放飞青春梦想”。从2018年新版教材这三部分教学任务上分析,“四个自信”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它继承了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文化自信的理论成果,在新时期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四个自信”的理论内涵直接匹配,高度相关。

(三)“四个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概论课”内容多、课时长、学分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修课,是高等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使大学生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大学生自觉奋斗的信仰,“四个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的最新诠释。大学生只有深刻理解“四个自信”,才能在实践中努力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崇高社会理想。然而,现实中有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有偏差甚至是错误的,有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社会主义,甚至有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这都是没有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给大学生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使“四个自信”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让更多的学生理解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四个自信”是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需要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最为宝贵的人才资源,这一特定群体不但要掌握特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具有科学的理想信念,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成才的需要。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办好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在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要通过一系列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完整地接受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阵地,尤其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教育的核心课程,让“四个自信”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是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大学生只有深刻理解“四个自信”才能更好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也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四个自信”才能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理念并外化为大学生的行为方式。

二、“四个自信”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实施要点

“概论课”的教学任务与“四个自信”的内容有高度的关联性,“四个自信”融入“概论课”教学应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四个层面定位教学的实施要点,下文展开详述。

(一)“道路自信”教学的实施要点

关于“道路自信”教学的实施要点,应定位在“概论课”第四章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和第九章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等章节教学任务的实施上,当然其他章节也有所涉及,但这两章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集中表述,在“四个自信”融入“概论课”教学中要给予充分重视。

具体来讲,在第四章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抓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历史脉络,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产生来之不易,搞清楚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所取得的成果、意义和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介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让学生明白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始终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在第九章的教学中,授课教师要抓住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二)“理论自信”教学的实施要点

关于“理论自信”教学的实施要点,应定位在“概论课”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第五章邓小平理论、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七章科学发展观和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等教学任务的实施上。这五章集中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理论成果,授课内容比较抽象,内容较多,课时较长,理解难度大,在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化抽象为具体,多运用案例教学让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内容和历史地位。

需要指出的是,思政课教师讲授这些章节在凸显“理论自信”这一主题时,应重点解决好“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根本经验,没有这一点,就不可能有理论自信。在此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向学生娓娓道来,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产生、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详细展开,理论的逻辑力量就会吸引学生树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信心。

(三)“制度自信”教学的实施要点

关于“制度自信”教学的实施要点,应定位在“概论课”第十章第一节和第二节教学任务的实施上。“制度自信”要体现在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和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自信之中,不断形成自信心的合力。

具体来讲,在“概论课”第十章第一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讲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制度,要让学生多角度理解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内涵的完整论述。在此基础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作为重点内容向学生推介。关于经济制度,教师主要讲清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学生能够把握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于政治制度,教师主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大制度体系,即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同时让学生明白在民主基础上,全面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将发展民主和健全法制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能比较完整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觉树立起“制度自信”。

(四)“文化自信”教学的实施要点

关于“文化自信”教学的实施要点,应定位在“概论课”第十章第三节教学任务的实施上。这一节内容是对“文化自信”的集中表述。“文化自信”源于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之中,要不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深入研究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文化环境。

具体来讲,在“概论课”第十章第三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做概要性讲解。以此为基础,展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详细讲授,尤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中之重展开阐释,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思想中落地生根,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新时期展示我国“文化自信”的优质群体。

以上是关于“四个自信”在“概论课”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主要理论要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内容不能代表整门课程对“四个自信”的诠释,只是“四个自信”内容的集中表达而已。

三、“四个自信”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实施方法

“四个自信”融入“概论课”教学要做到实施内容和实施方法的有机统一,上文集中论述了“四个自信”融入“概论课”在教学任务实施上的理论要点,这些理论要点是“四个自信”融入“概论课”教学的主要抓手。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师更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融入教学过程的实际效果,做到“四个相结合”。

(一)理论灌输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古语道:“欲信人者,必先自信。”[4]思政课教师自身首先要认真理解“四个自信”的理论内涵和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实践生成,只有透彻掌握“四个自信”的理论建构,才能将理论灌输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灌输是主渠道,思政课教师应有效利用课堂教学场域,将理论要点系统灌输给广大学生,同时结合校内外各种社会实践环节,开展有关“四个自信”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在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让参与学生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加深对“四个自信”的理论把握。

(二)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

在“概论课”融入“四个自信”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进行纯粹理论灌输,应该综合运用课堂笔记、课堂辩论、课堂主题演讲、分组讨论、集中讨论、电化教学等多种方式方法,把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辩证统一起来。为此,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意识,让“概论课”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理论学习的平台,将多种授课方式灵活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真正做到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让学生真心喜欢“概论课”的教学内容,使“四个自信”在润物细无声之中发挥滋养学生思想的功能。

(三)专题讲授和系统讲授相结合

“四个自信”融入“概论课”教学全过程,抓住核心理论要点是关键,因为这些实施要点是“四个自信”理论内涵的集中表达,有必要展开专题讲授。但是这些集中表达的理论要点不能代表“概论课”的整体内容,有些章节虽然没有直接表达“四个自信”的理论内涵,但对从整体上理解“四个自信”和“概论课”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而不能只是专题讲授。比如“概论课”第二、三章内容所讲授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它们虽然没有直接触及“四个自信”的理论内涵,但与“四个自信”的产生有着间接联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因而系统讲授也必不可少。因此,在实际教学实施中,教师只有做到专题讲授和系统讲授相结合,才能从整体上强化“四个自信”融入“概论课”的教学效果。

(四)情感教育和教师人格魅力相结合

有学者指出,教育是一门艺术,思政课教学更是如此。思想政治理论课面对着95后大学生,实质是在做人的思想工作。95后的大学生思想活跃、价值多元、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概论课”教师在进行“四个自信”教学中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思政课教师自身对“四个自信”的崇高信仰和教师的人格魅力贯穿在教学工作中,课堂讲授要始终站在正确的政治立场上。只有在理论讲授中将教师个人激情和人格魅力有机整合、展示出教师对“四个自信”的高度理论自觉,学生才能主动接受“四个自信”的理论熏陶,形成对“四个自信”的坚定信仰。因此,在“四个自信”融入“概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情感教育和自身所具有的人格魅力统合起来,而不是纯粹进行冷冰冰的晦涩灌输,否则,学生就会减少对“四个自信”主动接受的意愿。

以上是将“四个自信”融入“概论课”教学的主要实施方法。此外,在“四个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应注意将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尤其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多下功夫,让“四个自信”在校园物质环境建设中扎根,利用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和物质文化环境,共同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四、结语

“当前,深入开展‘四个自信’教育,促使全党全国人民牢固树立‘四个信念’,是我们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5]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在七一讲话中首次提出“四个自信”,丰富和发展了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将“四个自信”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概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民族文化自信心教育的主渠道,探讨“四个自信”融入“概论课”教学正当其时。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在教学一线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及时、科学、有效地传播给大学生,让“四个自信”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花结果,帮助大学生自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引导大学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四个自信概论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