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我国外贸翻译人才的需求与培养模式研究
2018-12-08姚兰
姚 兰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同时,沿线各国民族语言多样化,使得各国在经济交流时,语言交流存在一定难度。外贸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但在生活的各方面都有渗透,也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并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我国“走出去”的重要手段和载体。语言作为各国交流和合作的媒介,在各国共同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外贸翻译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外贸翻译人才
合不足,使得本地外贸行业的发展受到限制。(3)从事外贸翻译人才培养的人员素质不高。很多从事外贸翻译人才培养的人员,在毕业后就参与到外贸翻译人员的培养工作中,欠缺相关外贸翻译的工作经验,在外贸行业中的任职经验也缺乏,使得在授课时仅从各类专业名词和外贸翻译的基本知识点入手,进行简单的翻译技巧以及专业名词等的教授,对于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缺乏相应的培训,使得外贸翻译人才在进入工作岗位后,难以适应工作对专业能力的需求[3]。
1.“丝绸之路经济带”概述。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将我国与西亚地区联系成一个经济合作的整体区域,为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使得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进一步加深,带来各国经济发展的新突破[1]。
2.外贸翻译人才培养的现状。(1)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大多重理论、轻实践,教学人员在外贸翻译人才中占据主导地位,整个过程中,学员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在进行相关翻译理论教学时,教学人员多采用汉语进行解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足,使得学生开口的机会不多,从而限制了学生翻译水平的提升。实践证明,翻译人才的培养,仅依靠教师理论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翻译的练习及实践必不可少。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为翻译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但学生实践的机会依旧存在不足。(2)人才培养与外贸发展脱节。现在外贸翻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学内容和外贸发展相脱节的情况普遍存在[2]。特别是对于我国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来说,结合我国或者本地区外贸发展的实际进行独立的教材编写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存在一定难度,使用其他地区编写的教材,则在外贸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本地实际的结
二、外贸翻译人才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需求分析
1.外贸翻译人才需求骤增。“丝绸之路经济带”联系着欧洲经济圈和亚太经济圈,线路长、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立,使得中国和与沿线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范围拓宽,沟通了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交流,丝绸之路是哈萨克斯坦、印度、俄罗斯以及中国等十多个国家交流的重要陆路交通线,沿线人口多达20多亿,沿线国家面积在3 000万平方公里以上[4]。充分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优势,对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优势,使得我国企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力不断加强,从而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有重要的作用。中国经济发展“走出去”,离不开外贸的发展,而外贸翻译人才为外贸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现有外贸翻译人才稀缺。外贸行业的发展,带动沿线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物流和人流等的发展,带动各国旅游业等各方面经济的增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立,为我国外贸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潜力和机遇。语言作为各国之间交流的工具,随着我国外贸行业的不断发展,如何适应发展的新趋势,充分整合各类资源进行外贸翻译人才培养,发展语言优势,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5]。外贸人翻译人才的培养,能够使得我国与沿线各国开展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同时,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多元化,提升对我国外贸发展的支持力和提供发展的基础。就目前我国外贸翻译人才的现状来看,拥有的优秀翻译人才还比较少。
三、我国外贸翻译人才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培养策略
1.建设外贸翻译人才培养基地。如何解决“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外贸翻译人才紧缺的问题,是我国面临的难题,也是推动外贸发展不可避免的问题。随着外贸行业的不断发展,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建设翻译人才培养的基地是缓解外贸发展对翻译人才需求和翻译人才稀缺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我国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在外贸翻译人才培养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加强高校专业结构的优化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为我国外贸行业提供更多具有综合能力的翻译人才,对适应外贸发展的趋势,推动外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在进行外贸翻译人才培养时,应注重与国外高校的合作,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机遇,不断增强自身人才培养的实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基地。同时,加强与国外高校的联合办学,共同提升翻译人才培养的效率。目前,我国高校与国外合作密切,已经与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进行了合作和交流,交流的内容包括课程开发、人员互访以及政策的对话等。加强我国外贸翻译“走出去”的战略,循序渐进发展全方位的合作。首先,进行合作的探索。学校应当积极与国外教学手段和设备较成熟的高校达成长期、稳定的合作,为本校学生创造更多实践和进修的机会。其次,加强双方专业课程的融合,实现专业资格证书的互认,提高专业的国际化程度。最后,加强人才培养的转型,加强对海外留学的学生以及在华的外籍学生的综合培养,在体现学校人才培养优势的同时,实现技能和文化的输出。
3.创新外贸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机构加强与外贸企业的合作,创设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外贸企业的合作,使得学生在学习时的方向性、针对性和目的性增强,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外贸翻译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时尽可能安排在有进出口贸易的公司,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在工作中巩固自身的专业知识。同时,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将高校和企业的教学资源有效整合,在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为外贸企业的发展提供优秀翻译人才的支撑。
4.注重外贸翻译人才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立,使得我国外贸经济迅速发展,也对外贸翻译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适应外贸发展需求的翻译人才必将是拥有过硬的专业基础和应用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在进行翻译人才培养时,应当注意教材选择和专业设置的合理性,结合今后工作方向和工作岗位的要求,加强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和考试大纲的制定时,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及其涉及到的国际贸易的产品、惯例等融入到教材中,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加强对多语种的教学。
5.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内容。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立,要求外贸翻译人才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对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国际贸易惯例等有所了解。在课程设置中,应该加强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化,利用各类专题演讲、研讨会、主体研究等方式促进外贸翻译学生综合实力的提高,使之对各国国家政策、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式以及外贸的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知识有所涉猎,从而在从事外贸翻译工作时具有更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6.加强翻译人员的道德素质教育。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部分翻译人员受自身专业素质和语言交际能力的限制,加上自身道德素质不高,使得职业素质不高。例如,在翻译时出现错误翻译、随意翻译等现象,对翻译的精神理解不到位,导致在工作时缺乏严谨的态度,对我国外贸企业对外经济活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其作为沟通双方的桥梁作用也得不到体现。同时,部分翻译人员由于对翻译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在工作时出现懈怠的情绪,没有将专业翻译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体现出来,导致在实际的工作中合作双方出现各类沟通上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外贸翻译人员的道德素质教育,对提升我国总体形象和促进外贸企业的发展以及提升翻译人才培养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7.加强人才培养队伍的建设。加强外贸翻译师资力量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教学队伍的结构,提高对翻译教师专业水平和工作经验的要求。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工作经验直接影响着外贸翻译人才培养的效率和人才的专业素质,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和素质的建设,对外贸翻译人才培养有积极的意义。
结语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连通我国和沿线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桥梁,在此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由于我国现阶段外贸翻译人才稀缺,使得我国外贸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限制。因此,不论是作为人才培养重要载体的高校,还是相应的翻译人才培养机构和单位,都应该加强对外贸翻译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外贸发展的趋势和实际的要求,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新人才培养内容,加强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适应外贸发展需求的专业性翻译人才。
[1]阮平,姚泽有.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定位思考——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例[J].物流技术,2014,(7).
[2]沙颖,郑秀恋,姚洪权.财经类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
[3]马柯娜.基于行业需求的物流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研究——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物流英语教学为例[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6,(3).
[4]高虎城.深化经贸合作共创新的辉煌——“一带一路”战略构建经贸合作新格局[J].国际商务财会,2014,(6).
[5]吴丹辉.中职外贸教学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职业,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