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配电网线损管理新举措
2018-12-08
引言
作为整个供电系统的的关键环节,配电网的线损管理一方面是对国家的能源方针的贯彻与执行,另一方面又极大地影响着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对配电网线损管理进行定期的检查与分析,才能够制定出具体的减少线损的新举措,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 配电网产生线损的原因
1.1 电阻损耗
在整个配电网中,大部分元件都是存在着电阻的导体,例如变压器等等,所以当电流经过这些元件时,受到电阻的阻碍作用,一部分的电能就会丧失,而这些丧失了的电能基本上都转化为热能在周围的介质中散失。由于这类线损问题是因为电阻造成的,所以这类线损问题被称为电阻损耗。
1.2 励磁损耗
因为磁场的存在才使得变压器以及发电机能够正常运行,而磁场的建立从根本上就是电磁相互转换的过程,而由于这种交变磁场之间的作用,电气设备中的铁芯中会产生一些涡流以及磁滞,而这种现象会造成铁芯发热,从而也造成了一定的电能损耗。由于这类线损问题是因为磁场作用造成的,所以这类线损问题被称为励磁损耗。
1.3 营业损耗
在整个供电系统中,电力企业对相关部门的管理也是重要环节,但是部分电力企业由于管理的疏忽出现了不少了抄表工作人员错抄,漏抄等现象,从而造成了电能的损失。而这类电能损耗问题是由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造成的,所以被称为营业损耗。
2 配电网线损管理现存问题
2.1 配电网线损管理现状
我国目前在配电网线损率较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就是基础设施方面较为落后,但更重要的则是管理模式上的缺陷,例如∶定期对线损情况进行分析、加强定期的电力网的改造与维护工作、配电时对变压器的安装位置及容量进行适当的选择等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传统的管理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电力建设资金短缺,电价问题导致的电费拖欠问题,甚至不少地方出现了盗电的现象。
2.2 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很多电力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设计的不够合理,导致对于线损的管理以及考核的落实不够到位,并且在管理过程中程序也不够严密。另外就是很多电力企业对线损管理的认识不够系统,计量也不够准确,这就归结于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够高,管理人员没有及时的对电力系统进行学习和培训,尤其是抄表人员的监管力度还不够大,所以产生了一系列电力损失。
2.3 技术层面的问题
首先,由于很多地区的配电网建设较早,随着城市的发展,有些配电网络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不仅配电布局不够合理,甚至很多地方出现和老化问题都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另外,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电量的需求日益增大,就使得主干线负荷加大,甚至出现过载现象,这都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3 针对配电网现存线损问题的新举措
3.1 管理层面
首先建立健全的管理模式,完善各项的规章制度,加强组织的领导作用。不管是任何工作都不能够组织混乱,责任模糊,只有细化管理模式,真正的落实到个人身上,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工作,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以及考核体系,实现奖罚分明。
其次就是要做好线损的统计工作,只有对线损问题做好统计,才能够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进行合理的安排检修,另外在检修过程中,要做到定时进行排查,对出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夏季用电量剧增,更要加强对电路线损问题的重视。
最后要提高对配电网线损管理的工作人员的素质的要求,例如在招收人员的时候要对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严格把关,对于已经有很多工作经验的老员工,也要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确保工作中准确无误。另外尽量做到对抄表等工作人员的定期轮换,削弱个人对整个用电量数据的影响,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很多地区都已经换上了更加智能的电表,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同步数据,极大地避免了这类现象的发生。
3.2 技术层面
首先对现有的不合理的配电网络结构进行改造,比如变压器的安装要尽量选择人潮较少的地方,另外对于变压器容量的选择也要更加合理,避免出现超负荷的情况,同时还要具有前瞻性,合理地考虑到未来用电量增加的问题。
另外通过对现在的电网的负荷状况的统计分析,合理地调整变压器等电力设备,尽量采用节能型的新型变压器,淘汰掉过去的老旧的高损耗的变压器,使整个配电网的运行更加经济有效的运行。
3.3 其他层面
其实很多有效的线损管理措施在有些地区已经投入实施了,但是却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这就说明对这方面的重视不够,因而对这些问题要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加强宣传和引导,例如对线损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责任制度落实到个人等等。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何降低用电网的线损问题是电力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也是电力企业得以提高其自身的经济效益的必要途径,对于用电网线损管理系统的完善,不仅是对能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满足了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且还使整个信息系统以及电缆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另外,线损问题更是用来衡量以及评价该电力公司在技术水平以及经营管理模式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通过对配电网线损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方案,并在接下来充分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的管理模式中,才能更好的节约能源,也为电力公司带去更高经济收益,同时更是提高居民的用电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