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别称典故何其多
2018-12-07杨兆龙
杨兆龙
人在一生中会遇到许多类型的朋友,像如今同学圈、同事圈、战友圈,指路型、默契型、互助型、倾听型等。不同时期不同人在朋友的选择上也是不同的。
曾记得清代张潮在《秋梦影》中说到:“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重九须酌逸友。”和渊博的朋友谈心,如同阅读一本好书,留下的是荡气回肠的回忆;与风雅的朋友相聚,如同欣赏名人的诗文,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收获;与幽默的朋友聊天,如同读一本传奇小说,收获了难以忘怀的精彩。
依我笨拙的经历,朋友分五类:一是点头之交,互相认识,偶有来往;二是酒肉之交,小事沆瀣一气,大事分道扬镳;三是利益之交,互有需求,互相利用,一旦失去利用价值,则一拍两散;四是知心之交,观点相同,意气相投,能推心置腹,出谋划策;五是生死之交,能为朋友两肋插刀,义字当头,舍己为人。
不希望能有生死之交,但希望人人能找到一个互相理解倾心交谈的朋友。
我们现在所说的“朋友”一词,古人有诸多不同的别称。而每个别称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侨札之好 侨,春秋郑大夫公孙侨(子产);札,吴国公子季札。有一次,季札出使郑国,与公孙侨一见如故,季札送公孙侨一条缟带,公孙侨则赠季札一件棉衣,故后世称彼此交谊很深的为“侨札之好”。
杵臼之交 喻贫贱相交,交友不论身份地位。语出《后汉书·吴祜传》。公孙沙穆,胶东人。一次,他进京求学,但缺费用,于是就变服为佣,帮吴祜舂米。吴祜与他交谈后,见他学识渊博,十分钦佩,于是,两人定交于杵臼之间。
刎颈之交 “刎颈”指割脖子,借指交友以性命相许。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说的是武将廉颇与文臣蔺相如“将相和”,结为生死之交。
尔汝之交 指超越年龄、辈分的亲密友谊。语出《文士传》,说的是三国时祢衡与孔融的故事。祢衡才华横溢、少年得志,当时已闻名遐迩的大学者孔融十分佩服祢衡的才气,后来两人结为密友。而此时祢衡尚未满二十,孔融却已近40岁了。
忘年之交 指不计年岁的老幼相交。历史上这类例子很多。如陆贽18岁时曾与享有重名的老人张铿叙谈三天,张十分惊讶陆的才华,两人相言甚欢。由于忘年交与尔汝之交有近似的地方,人们习惯上将两者联起来说,称为“忘年尔汝交”。
总角之好 指幼年结交的朋友。语出《三国志·周瑜传》,孙策与周瑜自幼相亲善,孙策不无自得地说:“公瑾(周瑜)与孤有总角之好。”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称总角。
班荆之谊 喻老友不期途中相遇,共话别情,以示友情之深。语出《左传》,说的是楚生子与伍举相善,两人相会于郑国的郊外,于是展荆于地,共食而言。后世称老友途中相见,共话别情为“班荆道故”。
君子之交 喻不计功名利禄、以声气相求、道德相期的纯正的友谊。语出《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金兰之交 喻心心相印的朋友。最早出自《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嗅如兰”。所以,金兰之交比喻朋友间的同心合意、生死与共。
忘形之交 比喻情志相得、不拘形迹的豁达友谊。韩愈与孟郊就是如此。诗人孟郊从小隐居崇山,性情耿直不合群,但与“韩愈一见,为忘形交”。历史上也把男女之间纯真的友谊称为“忘形之交”。
鸡黍之约 指真诚相待、一诺千金的朋友。语出《搜神记》,张劭、范式相友,两人在京城话别,范对张说:两年后的秋天当到府上拜见你父母大人。到了秋天,张让母亲杀鸡煮黍待客。其母说:事情已过了两年了,且相距又几千里,范式能来吗?话音刚落,范式风尘仆仆地竟赶到了。大家都叹称他为“信士”。
曹操也曾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的典故路人皆知,可是很少人知晓曹操也曾三请诸葛亮。曹操在茅庵门前见到诸葛亮,心中自是不悦,脸上强装欢笑:“请问,你可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曹操的称呼不是“先生”,而是一个“你”字,用疑问句的语气,言语中尽是轻蔑。
而刘备三顾茅庐立于厅前等待诸葛亮午睡醒来,见到诸葛亮的第一句话是:“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刘备先用谦称自报家门,再尊称诸葛亮为“先生”,不提诸葛亮的名讳,显得刘备更加谦恭。诸葛亮走出茅庐甘愿辅佐刘备,刘备的这个称呼可帮了不少忙。
现如今,在称呼上不需要过多的繁文缛节,但是礼貌的称呼依然是必不可少的。生活中免不了人际交往,交谈的第一句话也许可以引发别人与你聊下去的兴趣,交谈的一个称呼却会暴露出你待人处事的态度。
那么如何与他人相处? 《礼记》中有句话很值得借鉴:“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老祖先这话啥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对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短处;对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长处。反复品味,愈觉精妙,真是一语中的。对于喜欢的人,知其短处,就不会因喜欢而障目盲从;对于讨厌的人,知其长处,理智战胜情感,也就不会一味排斥了。
据清人张潮《幽梦影》中有一句:“读《水浒传》,至鲁达打镇关西,武松打虎,因思人生必有一桩快意事,方不枉生一场。” 套用过来,人生在世,须有二三知已,或小酌嬉戏,或畅谈寄情,方不枉生一場。
真朋友,两三个足矣。只因,赏心自古少,过客从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