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格化社会治理系统

2018-12-07李奎

网络空间安全 2018年5期
关键词:智能化系统精细化管理数字化

李奎

摘 要:网格化社会治理系统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机制以及大数据的平台,按管理辖区范围合理划分网格管理单元,实行网格责任制,以社会各类人群的管理为重点,结合“人、地、物、情、事、组织”等因素,进行数字化、动态化、精细化管理的智能化系统。通过对单元网格的巡查,由被动、粗放的管理转化为主动、精细的管理。政府主管部门能够主动发现社会隐患,及时处理,提高政府的处理效率,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将问题解决在居民投訴之前,提升政府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安全。网格化社会治理系统完全颠覆传统的工作方式,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管理和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实现无纸化档案管理,大幅提高巡查、监管效率,建立一套长效的管理工作模式。网格化社会治理系统实现了现代化的社会管理、信息资源最大程度的共享、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化、便利化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网格管理单元;大数据;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智能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2015年4月,《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意见要求到2020年,实现全国各县(市、区、旗)的主要区域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提出三点要求:

(1)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2)坚持多方参与,努力形成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

(3)坚持依法治理,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高瞻远瞩,做出了一系列部署。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当前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仍面临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协调、考核机制尚需完善,责任部门不明确,各部门处理问题存在推脱,问题处理效率低下;

二是网格化管理信息统一平台尚未建立,基础数据不易采集,基础数据不统一,一份数据存在多个版本,数据不能各部门共享,跨部门、跨平台、跨系统、跨层级的数据不能整合,传统事件处置方式较为粗放,民生诉求得不到及时回应,政府统筹规划、应急预判、决策指挥缺少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三是管理人员专业能力欠缺,网格化工作人员对国家政策、责任部门、办事流程、社区问题等了解把握不够,无法满足网格化社会管理的要求,致使对问题和矛盾的预见性、研判性、敏感性明显缺乏。

2 系统功能

网格化社会治理系统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大数据的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划分为不同的网格管理单元,每个网格管理单元实行网格责任制,以各类人群为为重点管理对象,连接个人房屋和组织单位,结合“人、地、物、情、事、组织”等因素,进行精细化服务管理的智能化系统。系统融合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将大幅提升社会治理的效率和智能化程度。系统在原有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解决了政府各部门间信息孤岛、跨部门联动难等历史问题,并注入事件驱动业务的科学决策理念,将大幅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和精准化管理水平,大力提升政府科学决策的能力。

如图1所示,系统总体架构建筑在层次模型之上,系统共包含物理层、支撑软件层、数据层和应用层。物理层是支持系统运行的必要的系统硬件设施,包括服务器设备、存储设备、备份设备、网络设备和数据机房相关设备。支撑软件层是支持系统运行的必要的系统软件设施,包括操作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中间件、工作流等;数据层包含了本系统的数据库,包括人、房、单位等数据。应用层实现了社会治理的业务应用系统的功能,面向系统管理员、网格员、指挥控制中心、各专业部门、各级领导和综合部门,以及社会公众提供相应的服务。安全保障体系是本系统建设、运行的安全保障,为网络中的各个层次提供信息应用系统需要的安全服务支持。标准规范体系是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

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包括用户身份验证、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加密、数据安全传输、数据安全存储、网络安全、服务器监控等方面的安全保障功能。通过标准规范体系保障系统信息的共享和互通,使系统运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目前,在系统设计上,还需充分考虑国家相关部门和各地主管单位发布的标准规范。

在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的框架内建立的整个城市网格化社会治理系统,通过数据库把该系统用到的数据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存储,实现人、房、组织数据的共享,各种系统用户通过统一的登录的入口来进入到各个应用系统,各个应用层系统协作完成整个系统功能。

数据采集系统包括PC端和移动端,主要作用是实现网格员在负责的单元网格内巡查过程中上报城市管理问题给指挥控制中心。该系统主要依托移动设备,也有部分依托PC端,通过事件分类编码体系和地理编码体系,按照统一的编码规范,完成城市管理问题的文本、图像、音频和位置信息实时传递。

事件分拨系统专门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设计,主要工作是受理来自网格员和社会公众的城市管理事件报告或举报,然后对他们所反应事件或所举报情况进行核实,并对事件发生地点进行地理定位,根据事件发生地和事件处理流程,经登记立案后传递给指挥控制中心派遣办理,分配事件给相关责任部门处理。

协同工作系统提供了基于事件流的面向GIS的协同管理、工作处理、督查督办等方面的应用,以事件串联起各部门,实现各部门之间协同办公、信息同步、信息交换,消除各部门业务系统相互独立、数据不一致,信息共享程度不高、管理分散的问题,实现多部门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和协同督办。

综合评价系统按照工作过程、责任主体、工作绩效、完成时限、处理完成率、规范标准等评价模型,对数据库中区域、部门和岗位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生成评价结果,作为部门考核依据,使考核做到科学公平。

构建与维护系统负责系统的后台数据配置管理和维护工作。实现系统人员、组织机构、角色权限、工作流、事件定义、常用数据定义、标准资料、习惯用语等社会管理相关信息的建立和维护。

监督指挥系统能够直观显示城市社会管理相关地图信息、网格员位置、网格信息、视频信息、案卷信息和各种统计信息等全局情况,并可以在地图上直观显示每个村社区、网格员、部件等个体的情况,实现对城市社会管理全局情况的总体把握,为指挥中心和各级领导服务。

基础数据系统实现对基础数据资源的管理、维护功能,包括人口数据、房屋数据、单位数据、地理数据等。

在总体设计上,将MIS、GIS技术集成于系统之中,存储于同一数据库里,真正实现了MIS、GIS的技术融合,为城市社会治理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提供了图文一体的基于Bowser/Server结构的管理系统。系统可以帮助用户最快速度查阅立案情况、案件处理状态、各个专业部门的处理进度和处理意见、网格员核实情况、地理信息数据,在一体化的环境下,完成日常管理。

系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1)有利于建立权威和准确的社会管理基础信息资料,为社会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和信息更新机制, 各社会管理部门的基础数据及时更新,保持一致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2)有利于提高政府主管部门工作效率,缩短问题处理时间,提高政府部门的宏观决策能力,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快速的流通到相关职能部门, 事件的受理人知道事件的进展,保持事件的跟踪,对于处理不及时的问题,系统能及时发出预警;

(3)有利于实现了现代化的社会管理,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化、便利化的生活环境。

3 系统工作流程

网格化社会治理系统的工作流程一般包括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和核实结案六个阶段。

3.1信息收集阶段

系统可以通过三种途径采集数据:

(1)网格员在规定的若干单元网格内巡视,发现社会管理问题后通过网格通上报位置、图片、录音等信息到市网格化指挥控制中心;

(2)市网格化指挥控制中心接收社会公众通过12345市长热线、媒体举报的城市社会管理问题,通知网格员核实,属实的问题由网格员上报;

(3)社区根据群众反映的社会管理问题分类,将不能直接处理的问题通过网络上报市网格化指挥控制中心。

3.2 案卷建立阶段

网格化指挥控制中心根据信息收集阶段登记的问题,核实后,对需要立案的问题进行任务立案,任务立案后工作流程开始;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说明原因后退回上报人。

3.3任务派遣阶段

网格化指挥控制中心负责进行任务派遣和处理,任务派遣按照“属地原则”与“所主原则”,对于公众、网格员反映上来的问题,凡属于市直部门和公共服务企业处置的问题由市指挥中心直接指挥协调处理,属于区处置的由市网格化指挥控制中心下达到区网格化指挥控制分中心,再由区网格化指挥控制分中心派遣到区级责任单位。

3.4 任务处理阶段

市直部门和公共服务企业或区级责任单位,接到网格化指挥控制中心派遣的任务后,按部门职责和任务处理流程,在规定时限内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反馈给网格化指挥控制中心。

3.5 处理反馈阶段

市直部门和公共服务企业或区级责任单位,接到网格化指挥控制中心派遣的任务后,按部门职责和任务处理流程,在规定时限内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反馈给网格化指挥控制中心。

3.6 核实结案阶段

专业部门处理完任务后反馈给市网格化指挥控制中心,市网格化指挥控制中心指派网格员到现场核查,如果确实处理完毕则该任务结案;对于没有处理完成的事件,市网格化指挥控制中心继续协调专业部门处理。

4 结束语

实行网格化管理是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社会治理精細化的重要手段。网格化社会治理系统是运用网格理念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按照辖区范围,合理划分不同的网格管理单元,实行网格员责任制,以社会各类人群的管理为重点,结合“人、地、物、情、事、组织”等因素,进行数字化、动态化、精细化管理的智能化系统。系统具有网格无缝覆盖,信息充分共享,预防为主,力求精细的特点,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实现了全业务过程的“人、房、组织、事的关联”。即实现对人口、房屋、组织单位、事件的精细化管理;网格化社会治理系统实现了现代化的社会管理、信息资源最大程度的共享、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化、便利化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GB-8566-88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S].

[2] GB/T 31000-201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S].

[3] GB/T 33200-201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S].

[4] 靳岩,姚尚朗. Android开发入门与实战[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5] 麦斯阿塞克.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6] 弗罗斯特. 数据库设计与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7] 胡孝红,等.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法理与实证研究——以宜昌市网格化管理等为例[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

[8] 徐韶. 浅析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J].网络空间安全,2016年第7期.

[9] 王海峰. 网络数据安全存储的优化管理[J].网络空间安全,2017年第Z5期.

猜你喜欢

智能化系统精细化管理数字化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基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的分析
浅析火电厂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构建及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管理研究
有效运用科技智能化 提升物业安全防范水平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强化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