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读书》译本对比赏析

2018-12-07宁德香

校园英语·中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文学翻译

【摘要】本文选取王佐良和曹明伦的译本,主要采用比较、定量及定性的研究方法,从文体特征、选词和句式三个方面对王译和曹译进行对比赏析,对文学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论读书》;译文赏析:文学翻译

【作者简介】宁德香(1992-),女,汉族,山东临沂人,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一、引言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论读书》是一篇哲理性散文,本文选取王佐良和曹明伦的两个译本,主要使用比较、定量及定性的研究方法,从文体特征、选词和句式三个方面,对王译和曹译进行对比赏析。

二、译文赏析

1.文体特征。《论读书》创作于17世纪早期,在词汇上,作者不仅使用了大量的古英语词汇,如marshalling, sloth等,还使用了正式程度极高的拉丁词,如:Abeunt studia in mores。在句式上,多短句,使用了一些古典句法的表达形式: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加th;had与情态动词need连用;teach not表示否定等。这些词汇和句法特征赋予原文一种正式、古雅的风格,下面从词汇和句子长度两个方面分析两译本的文体特征。

从表中可以看出,两译文在用词上,都大量使用文言词和四字词语,符合原文正式、典雅的用词特点,但在句子长度上,王译本多用文言句式,句子短小精炼,比曹译本更胜一筹,更接近原文的文体风格。

2.选词。

(1)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

曹译:读书之用有三: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

王译: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作者用三个抽象名词 “delight”,“ornament”,“ability”描绘了读书的三个境界,曹译采用增词法,表明“读书之用有三”,并用三个四字词语翻译名词,读起来琅琅上口,节奏感强,但与原文相比不够精炼。王译则利用了古汉语的优势,惜墨如金,精简干练,仅用“怡情”、“傅采”、“长才”六字便把原文的意义传达地淋漓尽致,成功地保留了原文简练的风格。

(2)Crafty men contemn studies, simple men admire them, and wise men use them, ……

曹译:讲究实际者鄙薄读书,头脑简单者仰慕读书,惟英明睿智者运用读书……

王译: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原文表明三种人对读书的看法,属于作者的客观描述,不带有主观的感情色彩,因此,在翻译时,应选取表达准确,感情色彩中立的词语。从情感表达来看,原文 “simple men” 指那些没有读过书的人,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两译本翻译为“头脑简单者”和 “无知者”,现在看来带一点有贬低的意味,为避免引起读者误解,可以考虑译为“知识浅薄者”。

3.句式。

(3) 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that is, some books are to be read only in parts; others to be read, but not curiously; and some few to be read wholly, and with diligence and attention.

曹譯: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囫囵吞枣,但有少量书则须细细咀嚼,慢慢消化;换言之,有些书可只读其章节,有些书可大致浏览,有少量书则须通篇细读并认真领悟。

王译: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原文是一个长句,包含多个小句,句子短小精练。原文是一句话,曹译本也是一句话,用分号将 “换言之”前后的内容隔开,其前后的句式完全一致,但在处理“with diligence and attention” 的结构时,没有把它单独翻译出来,而是和被修饰成分整合在了一起,用“并”连接起来,带有翻译的痕迹。王译把原文拆成两句话,把该结构单独翻译成“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表明读书时的状态,符合汉语表达方式,易于读者理解。

三、结语

两个译本忠实再现了原文的内容,但在具体的遣词造句上存在细微差别。曹译多用四字词语和长句,译文略显松散。王译在风格上与原文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选词和句式调整,很好的保留了原文的形式美和韵律美。王译本一直被奉为经典,这对文学翻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首先,译文应尽可能的接近原文风格;其次,译者须仔细推敲原文,通过选词、句式上的处理准确再现原文含义;最后,追求形式上的对应,最大程度地保留散文的形式之美。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第三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文学翻译
浅谈文学翻译中的信息保真
浅谈文学翻译之语言美
翁显良翻译思想研究综述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翻译诗学操纵下的文学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