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高中阅读教学实践
2018-12-07楼莹
【摘要】思维品质的培养是英语阅读教学非常重要的目的之一。通过安排合理的阅读任务,可以在阅读课中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本文结合人教版Book1 Unit1阅读课教学实例分析,阐述了如何在读前、读中、读后渗透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以此探究如何以阅读为载体,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思维品质;阅读教学;英语阅读
【作者简介】楼莹,浙江省义乌市第三中学。
一、引言
在新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学科核心素养取代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成为最新的课程目标。而其中的思维品质被认为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尤具要义的一种,也是最贴近学生核心素养个体个性发展的一个维度。为此,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目前英语教学迫切的需求。
二、思维品质的概念、特点和现状
思维品质,是指人与人之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三个等方面表现的差异。作为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指的是与英语学习紧密相关的一些思维品质,如分析、评价、创造方面的认知性思维能力。然而,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如:重教师讲解,轻学生主体展现;重阅读环节,轻任务难度梯度;重表层信息获取,轻深度阅读体验;重静态教学模式,轻思和辨的思维活动。
三、阅读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的实践
本人以高中人教版 Book1 Unit1 Anne's Best Friend 阅读文本为例,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品质。
1.读前激活思维灵感:巧设任务,激活发散性思维。读前环节是阅读教学中思维活动的开始,教师重在设计问题来启动学生的先知认知,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导入环节,通过视频、图片创设情境,丰富学生大脑中与阅读主题相关的图式,激活学生的思维灵感。
笔者以二战背景的视频和图片为导入,鲜活地把二战时期纳粹屠杀犹太人的血腥场面呈现出来,并以问题What were the soldiers doing? How did the people feel at that time? 帮助学生快速构建二战背景知识,从而为接下来对安妮日记中人物情绪的理解做好背景鋪垫。
2.读中培养思维深度:深挖文本,训练逻辑性思维。读中环节承载着对语篇结构进行分析以及对文章各段主要内容、信息等进行理解和梳理的任务。这一环节需要学生通过对文本结构的整体把握获取语篇信息,理清文本脉络,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情感。
(1)把握篇章结构,引导整体阅读。教师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设计,帮助学生明确语篇结构和文体特征、把握语篇人物、事件的主要信息。在不断引导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推理、归纳和探究的过程中,深入推进学生逻辑性思维的提升。
笔者设计了以下有梯度的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整体阅读,逐渐深入文本。
Q: How many parts can the text be divided into? What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从简单问题出发,让学生略读文本,获取篇章信息,快速明晰文章结构和各段内容。
Q: Who is Anne? Who/What is Annes best friend? 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 How long did Anne hide when she wrote the story? 通过初步阅读,运用跳读(找读)技巧,帮助学生快速找到日记中的主要信息,为下一个任务做好铺垫。
(2)理清文章脉络,挖掘文本暗线。记叙类的文章一般都有明线和暗线组成。只有透过理解表层文字信息,逐步深入找到文本暗线,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写作目的。笔者分别从before hiding, after hiding, while writing三个不同的时期,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找出每个时间段安妮行为所有的动词和自然描写的形容词(即明线),再通过小组讨论、朗读、演绎等多种形式,深切体会安妮在每个时期的心理活动(即暗线),最终完成时间轴的图示(如图1)。
Q: During the two years in the hiding place, what sights of nature did Anne see? Which sight do you prefer? How will you enjoy the moonlight? How did she feel?
What did Anne see before/while hiding? How did she feel?
学生在深度阅读并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再通过推理和分析去找寻暗线,其高阶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3.读后提升思维品质:大胆质疑,培养批判性、创新性思维。读后活动通过语言的输出和反馈,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阅读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可概括为:对文本信息进行筛选、辨别、分析、质疑、推断、概括和评价,挖掘言外之意,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
在准确理解并挖掘文本信息后,学生已经较好建立了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情感支架。在本环节中,笔者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讨论“Can the picture well describe the sight and Anne's feelings at the rainy night? If not, what details should be added or replaced?”,让学生再次研读文本。通过进一步地分析和推理,讨论课本中的插图能否很好地反映安妮在雨夜当晚的情绪,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潜力。
四、结语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和心智发展的极速时期,因此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需要善于抓住契机,合理设计读前、读中、读后环节,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艳君,刘德军.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本土英语教学理论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6.
[2]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5).
[3]桑力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的探索[J].2016.
[4]戴军熔.高中英语课堂常见问题分析[J].中小学外语教育与研究, 2008.
[5]钟畅蓉,朱文英.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为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