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学习倦怠分析与对策
2018-12-07胡雨荷杨晓艳
胡雨荷 杨晓艳
摘 要: 普通高中教育的承上启下性使得普通高中学业备受各界关注,尤其高中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更是如此。高三年级学生学习倦怠较为常见,它是高三年级学生所处教育环境中各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解决的思路在于坚持育人本质,将学生、家庭、学校及社会媒体的利益诉求归拢于回归普通高中教育的本真。
关键词: 普通高中 高三年级 学习倦怠
高三年级是国家实施普通高中教育的最后学段,是高三年级学生人生起步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高三年级学生学业的最终状况备受学校、家庭与社会的高度关注。借此,我们试对其学业进程中的学生学习倦怠问题进行探析。
一、基本概念
(一)学生学习
学习(Learning)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活动,也是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进行各种学习和学习活动,并且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逐步成长起来。
学习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最广义的学习到最狭义的学习至少有四个等级[1]:1.人类与动物共同具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2.专指人类学习。3.专指学生学习。4.专指知识、技能的获得及智力和能力的发展与培养。人类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也不同于人类的一般学习,它们之间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
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有着质的区别,前者具有两个基本特点:1.社会性。2.意识性。因此,学习在一般意义上指人类的学习,它是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不同于人类的一般学习:1.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里面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的學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3.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总之,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以掌握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以求获得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活动。
(二)学习倦怠
倦怠(burnout)是泪丧、疲乏、焦虑、冷漠、迷惑、无力、低自尊等消极的心理表现。作为特定研究对象,倦怠最早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1974)对服务行业人员职业压力的研究中提出的,认为倦怠是个体的工作不被组织或他人认同,并且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时,个体产生的慢性疲乏、抑郁和挫折感。后来诸多研究者立足“压力”对人身心影响的共性,将“倦怠”研究引入学校教育研究领域。1981年,Pines和Katry首次提出学生倦怠(student burnout)的概念,意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倦怠现象[2]。
目前,研究者关于倦怠的定义主要有两种类型:(1)内部动力说,即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动力匮乏,但是又必须面对且无法回避的时候,产生的身心俱疲并消极应付学习的心理状态。(2)外部压力说,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课业负荷大、外界期望值高等压力产生的精力衰竭,情感资源枯竭,学习热情低落,人际关系紧张,并对学校课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
综其所论,我们认为学生学习倦怠的产生并非某种单一因素所致,它应该是学生及周围学习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所以,我们将学生学习倦怠界定为:学生在学业进修过程中,受自身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不足及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学生学业较高期望值等诸多因素影响,而对学业进修表现出的负向情绪体验,如厌烦、紧张、焦虑等。
二、高三学生学习倦怠的特点
(一)渐进累积性
学习倦怠并非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在前期初中阶段学习及高中一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学习的过程中,若遇到学习困难或者学习兴趣丧失等各方面学习问题时,学生自身未能正确面对或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与冲突,学习倦怠就会在后期以显现的方式在高三阶段表现出来。
(二)路径依赖性
路径依赖性是指实践主体对自己既有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主动选择与默认,同时对其他选择保持拒绝或无视。高三学生的学习倦怠更多的是对程序式学习的厌倦,高三学生介于“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身心状况使得其学习态度大多依赖于外部条件。当学习倦怠出现以后,其克服困难、解决障碍的意志和毅力相对较弱。在未能及时获得外界的教育关怀时,自己将主动或被动陷入心理困境当中,不能自拔。
(三)群体感染性
高三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自从其接受学校教育以来,其学业的被关注度从来没有如此之高,以致大家彼此置身于一个学业极为敏感的教育场景,群体内部间的感染性很高。其一,高三学生面临着人生重大的抉择,其思想、学业乃至身体等负担比较沉重。其二,高三学生的学业内容多为基础教育阶段知识的整体综合与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题海般的强化训练难免使人产生枯燥无味的情绪体验。学生的学习既是一种个体行动,又是一种群体活动;既是一种自我学习,又是一种集体学习。因此,当单个或某些学生出现学习倦怠以后,其会以或隐或显的方式对周围的同龄人产生一定的影响,致使学习倦怠随意蔓延,严重者会对良好的班风与校风产生负面影响,而这是高三学生及家长对“择校”尤为关注的重要原因。
三、高三学生学习倦怠产生的原因
(一)高三学生未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方法多种多样,比如适合背诵的方法有:理解记忆法、关联词提示法、分层背诵法等。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一个固定的或放之四海皆准的学习方法,关键在于高三学生能够发现自我学习的优缺点,然后据此进行相对科学、有效,尤其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实际中,许多高三学生依旧采用曾经被视为有效且简单的诵记法,做刻舟求剑式“刻苦”,对适合自身条件的学习方法未能做客观、准确的判定,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倦怠进一步加深。
(二)家长对高三学生学业成绩期望值过高
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划分阶层进行社会分流的重要手段,其地位在家长心中是不言而喻的。同时,有些家长会把自我未曾实现的人生理想寄托于孩子身上。为此,除了学生学习正常开支以外,家长大都会在校外寻找各种文化课辅导班,对学生进行校外再强化。目前,社会上各种文化课辅导机构的大量涌现即为实证。过高的期望值会给高三学生无形之中加重负担,致使学习倦怠愈演愈烈。
(三)普通高中学校对应试教育的强化
按照国家《教育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学校教育的一个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但是,由于高考这种教育筛选机制的存在,使得学校在努力实现育人培养目标的同时,将更多的教育资源投入到以高考升学率为最主要的管理目标。当前,尽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官方表述中从未提起“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称谓,但事实上,高考的升学率依然是其管理的核心,应试教育在普通高中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两个因素的合力下不断被强化。
(四)新闻媒体的主动炒作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其基本职能是以党和国家关于教育大政方针及相关法律法规为指引,坚持媒体良知,伸张正义,促进风清气顺社会风气的形成,新闻媒体应该与庸俗功利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可唯市场功利是瞻。然而,一些新闻媒体为博取民众的关注,吸引公众眼球,不自觉地成为应试教育的助推者,牵动千家万户神經的高考就成为实现其功利性目标的主动选择,高考状元始终是关注的焦点。新闻媒体主动炒作的内容会加剧学生学习倦怠的程度,此方面亦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解决学习倦怠问题的对策
(一)学会自我反思
经常性的自我反思是高三学生克服自身学习倦怠的方法支持。教育常识告诉我们,学习有法,但无定法。学习优秀者可以成为高三学业成长路途中的好榜样,但是他的学习方法不能成为我们唯一的学习方法。因此作为竞争激烈的高考选拔,高三学生必须学会经常性反思,选择积极的归因方式[3]主动审视自己,不断调整自我学习方法与状态,在反思中取得学业的积极发展。正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讲的那样,吾一日三省吾身,则智明而无过也。
(二)家长应树立理智的家庭教育观
高三学生家长树立理智的家庭教育观是减少学生学习倦怠的思想基础。家长的教育观不仅直接促成家庭良好家风的养成,而且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孩子的未来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家长应该舍弃孩子是父母及家庭私有物品的狭隘子女观,不仅将子女视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更重要的是把子女视为未来社会公众中的一员,他们承担着完成党和国家的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与神圣职责。如此,才能够真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社会繁荣和家庭幸福的根本目标。
(三)普通高中学校应坚持育人的根本目标
坚持以育人为根本目标是缓解学生学习倦怠的制度保障,亦是保持高中学校不沦为应试教育附庸的红线。学校是社会的学习组织形式,具有很高的社会影响力。因为,学校是社会风气、秩序及理想等源头,不仅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所需的各类人人才,还要为学生未来个性化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坚持回头是岸的教育智慧,坚守教育良知,回归教育育人的本质是普通高中学校教育管理的根本目标。
(四)新闻媒体坚持行业自律
正确的新闻舆论是学生积极学习兴趣的方向引导。新闻媒体应正确认识高考对于高三学生的重要意义进行舆论引导。如上所言,新闻媒体是党和国家的喉舌,因此坚决贯彻党的领导和国家的意志,与市场功利保持相当的距离,既是其坚持行业自律的根本依据,又是其自我改革与发展的正确引领。
参考文献:
[1]栗洪武、陈小端.学校教育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159-160.
[2]李兵绒.国内学习倦怠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2016(5):114-116.
[3]徐爽.习得性无助归因方式与学习倦怠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8(4):61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