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及对策
2018-12-07李家菊晏碧华陈云云
李家菊 晏碧华 陈云云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听障大学生就业心态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对其就业心态影响最大的是学校因素和自身因素。据此提出对策:学校要优化课程设置,精准定位培养目标,提高就业指导的精准度;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加强专业技术与理论学习,提高实践能力。
关键词: 听障大学生 就业心态 对策
残疾人高等教育始于1985年,在30多年时间内随着高校不断扩招[1],残疾人本科生毕业规模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并且由于其自身存在缺陷导致的敏感、脆弱等心理特征导致就业形势严峻,听障大学生在这群体之内,存在同样的不可避免的问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与取样
研究对象为听障大学生,学生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长春大学和北京联合大学共4所学校的本科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中国知网等以“听障大学生”、“就业”、“就业心态”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并对有关内容进行重点归纳梳理。
1.2.2访谈法。对于影响听障大学生就业心理学的一些问题,向相关专家进行请教,得到相关的信息及建议;抽取一定数量的听障大学生对其在就业的认知、态度和心理进行访谈,为问卷调查做准备。
1.2.3问卷调查法。依据本课题所研究的内容,分别设计了《听障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问卷》、《听障大学生就业心态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采用内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检验通过。根据4所招收听障大学生高校,通过直接或者邮寄的方式,每学校发放《听障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问卷》和《听障大学生就业心态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这两份问卷各100份,发放男女学生比例为1∶1,每份问卷共400份,每份回收有效问卷均为372份,有效回收率为93%。
1.2.4数理统计法。由问卷和访谈所获得的数据,运用SPSS22.0和Excel20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听障大学生就业心态
从问卷调查可知,在就业的期望方面:就业基本观点位居前两位的分别是“适合自我发展”“先就业再择业”,可以看出他们最注重“适合自我发展”,这样才有可能最快实现自己的理想,其次才是“先就业再择业”的观点,先解决生存问题,没有生存压力,才能更好地选择自己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就业自信心整体为81.14%,显示出他们对就业信心不是很足,其中男生就业自信心高于女生12.88%,这与女性相对弱势相契合;就业过程中最关注的“实现自我价值”占整体的57.62%,说明他们最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过于理想化;在就业选择方面:总体就业区域东部地区是首选,女生数据明显高于男生,由于东部沿海地区发达便于就业且学校位置略偏于东部,在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有地域的优势,同时女生对工作区域选择要求上没有男生那么高,去西部创业的少于男生;在单位性质选择方面,排在前面的分别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国企,说明在有可选择的情况下,部分人热衷政府企事业单位;在职业与专业的关系方面,选择“二者统一”和“相近似”并列第一,说明他们就业更加理性化、切合实际。
2.2就业心态影响因素的分析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知,影响听障大学生就业心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工作环境、自身六个因素,为了找出各项因素对其就业心态影响程度大小进行分析,统计的时候从影响“非常大”到“非常小”依次记为6分到1分,最后统计出影响因素大的排名前两位的是学校、自身两个方面因素,以下分析将围绕这两个因素进行。
2.2.1学校影响因素。(1)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的影响。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听障大学生认为其课程与专业“非常紧密”仅占15.73%,“不紧密”选项竟然达到20.33%,说明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在切合实际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课程与培养目标的结合度中“非常紧密”和“紧密”一共占64.61%处于刚刚及格状态,说明听障大学生对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认可度不高,培养目标高低直接关系到就业与否,因而,高校对其课程设置应紧密结合其专业和培养目标,同时结合自身的特点及本校的实际情况,使听障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准确地自我定位,对自己的未来的职业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2)學校就业指导的影响。就业指导是除了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等硬实力之外,毕业生掌握就业方法、技巧、心理等软实力的重要课程,是毕业生成功就业不可或缺的环节[2]。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知,学校对其就业指导情况令人担忧,学校在听障大学生中的就业指导宣传工作方面的不足,以致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缺乏了解,或者听障大学生对就业指导信心不足,不关注这方面的信息,才造成了“不了解”的比例较高。无论从哪方面讲,学校都应该完善听障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就业指导教育,及时解决毕业生在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就业心理障碍等方面的问题。
2.2.2自身影响因素。(1)心理因素的影响。观念影响心态,有什么样的就业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就业心态[3]。通过调查得知,听障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建立在“实现自我价值”上占57.62%,“福利待遇”的占16.55%,“单位性质”的占17.43%,显示出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不成熟的择业观和心理特征,限制了他们顺利就业,只有树立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更好地就业。(2)所学专业的影响。所谓“专业的冷热”本身是相对的。各行各业为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急需各种专门人才,这种需求的变化反映到高等学校招生中,出现专业的冷热情况,“冷”与“热”不是一成不变的,专业本身更没有好坏之分[4]。由调查可知,专业的冷热对听障大学生就业心态“影响大”的占49.52%,“影响一般”的占40.21%,两者加起来占89.73%,这说明专业的冷热对其就业心态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专业技能是就业过程中必须测试的重要部分,技能直接影响就业,“影响大”和“影响一般”共占91.14%,说明专业技能水平的对于研究生就业心态的影响特别大。对于听障大学生来说,选择学习相对较热门的专业和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在就业过程中会有更多的主动权和自信心。
2.3对策
2.3.1学校保障对策。(1)优化课程设置,精准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直接影响学生专业基础的宽度和研究潜能的挖掘,决定学生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5]。四所高校对于听障大学生的课程设置,一般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课、选修课三部分,但是其课程设置主要存在课程内容与本专业结合度不高、与市场需实际求结合不紧密及实践性不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必须强化课程建设意识,把课程建设作为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此外,对于本专业实用性不强的课程适当地进行削减课时或直接取消等处理,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的实用性。(2)提高就业指导的精准度。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高校必须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听障大学生就业,学校应加强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对其就业心态的指导。第二,要完善就业指导体系。第三,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2.3.2自身择业对策。(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听障大学生应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根据自身情况和实际就业情况及时调整期望值,在就业过程中少考虑切身利益,多考虑如何更好地服务、奉献社会,同时改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就业观念和思维方式,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新就业观,就业的目标要更长、更远,更好地抓住有限的就业机会。另外,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大学生早已不是稀奇之物,要放弃“精英心态”,在就业浪潮面前虚心地接受就业高压的洗礼,降低就业期望值,多走向基层岗位从事一线工作,拓宽就业渠道。(2)加强专业技术与理论学习,提高实践能力。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首先要考察的依旧是应聘人员对所学专业知识、技术的掌握程度,听障大学生的专业的技术和理论水平直接影响着就业心态和就业结果。因此,在校期间要加强专业课的学习,不但要有良好的专业技术,而且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做后盾,提高专业技术与理论水平。其次,利用实习、见习、兼职的机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听障大学生对专业技术和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在此过程中敢于思考所学知识与实践的联系与差距,找出其中的問题所在,真正将所学知识、技能内化吸收,提高研究能力。这样在就业过程中才能多一份把握、多一份成功的可能,才能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3.结语
3.1听障大学生就业心态、期望相对理想化,自信心不是很足,且男生自信心强于女生,就业区域集中在东部,女生比例高于男生,选择就业单位倾向于政府事业单位和国企,职业选择更加理想化。
3.2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工作环境、自身六个方面因素影响到听障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其中学校和自身影响因素排在前两位。
3.3在听障大学生就业的保障对策:学校要优化课程设置,精准定位培养目标,提高就业指导的精准度;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加强专业技术与理论学习,提高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郁松华,陈洁.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思考[J].学理论,2010(03):109-111.
[2]涂德祥.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07):118-121.
[3]宋智,郭剑峰.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与对策探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S2):155-157.
[4]臧小林,任江林.西部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调查研究[J].经济师,2006(06):114-115.
[5]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网站.关于做好2016年全国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通知[EB/OL].http://cl.zunyi.gov.cn/zwdwgk_6181/tzgg_6187/201608/t20160830_ 427334.html,2016.
通讯作者:晏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