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见贤思齐”行为习惯的养成
2018-12-07冯新平
冯新平
摘 要: 见贤思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帮助大学生提升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能力。高校和家庭应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高校应从提高教师素质、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利用思政课理论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努力;家长应从夫妻恩爱、自身不断努力而有所成就等方面营造良好的家风,共同帮助大学生养成见贤思齐的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 见贤思齐 行为习惯 高校 家风
《论语·里仁》说:“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顾名思义,就是见到比自己优秀的特别是德才兼备的人,就把他(她)作为自己的榜样,向其看齐。大学生要有竞争意识、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才能见贤思齐。高校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大学生培养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要通过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的践行,营造良好家风,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一、大学生养成见贤思齐行为习惯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大学生要想更好、更快地提升综合素质,有社会竞争力,必须养成见贤思齐的行为习惯。
1.是新时代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弘扬。见贤思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本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精神,曾有向同时代的贤人老聃、郯子、苌弘等求教的佳话。孔子不仅是一个见贤思齐的典范,而且在教育弟子时常引用尧、舜、禹等贤人的优秀事例。朱熹要求弟子“学习圣贤”,诸葛亮教导晚辈“慕先贤等”。杜甫的“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虽然有自我夸耀之意,但告诉后人与贤士、能人结交能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孟母三迁”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孟母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连搬三次家,为孟子取得巨大成就奠定基础。时代在变,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髓不能丢。大学生应根据时代特点见贤思齐,更好、更快地成长。
2.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道德品质。大学生可以学习的榜样有着各种优良的道德品质。我们现在每年都评选各种模范,比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道德模范等,他们中包括乐于助人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孝老爱亲模范等。他们的经历充满艰难曲折,他们的道德境界伟大高尚,他们的行为让人敬佩不已。在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中有两位“90后”大学生,他们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至善至真的孝行美德,诠释了新生代的理想、信念和担当。大学生大多每天过着衣食无忧、舒适安逸的生活,还有什么理由责怪父母给的钱太少、埋怨学习压力太大、抱怨上天的不公呢?通过对这些模范人物事迹的学习,见贤思齐,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评判标准。
3.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贤人”不仅是道德层面的优秀,学习方面同样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全国敬业奉献模范中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抗击“非典”先进人物钟南山、“全国优秀教师”黄大年等,他们都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卓越贡献的先进典型。他们成就的取得与其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坚强的毅力分不开,更因为其有优秀的学习能力和钻研精神。除此之外,大学生身边也有很多学习积极分子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他们可以是已经毕业的优秀校友,也可以是在校的学长、学姐,或者是同班同学,甚至是室友。他们从一开始就树立远大的理想,以一个优秀毕业生的状态步入社会。他们不仅能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而且会通过积极参与各种活动锻炼和提高能力。這些先进分子对于广大学生来讲,更鲜活、生动,更有说服力。其他学生见贤思齐的话,就能沿着他们的轨迹,和他们一样努力、拼搏,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都会有明显的改善。
二、高校引领大学生养成见贤思齐良好习惯的有效举措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高校应在帮助学生养成见贤思齐良好习惯中发挥重大作用。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率先垂范见贤思齐。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都告诉我们,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更要有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举止能够对学生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学生见贤思齐的直接对象。如果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发挥见贤思齐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进取、不断创造佳绩,更能发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身教作用。所以,高校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认真学习、领会、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有坚定理想、崇高信念,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一定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更好地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授给学生。
2.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高校要形成一股合力,各级部门要重视通过各种方式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组织看电影、开设宣传专栏、开设道德讲坛等都是很不错的方式。这是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榜样,号召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对于学生中的学习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志愿者、优秀的学长学姐等,高校系部可组织他们给其他同学做经验介绍、“一带一”的帮扶等。高校还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如主题鲜明的演讲、辩论、唱歌等形式的团学活动,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品味其中的蕴意。
3.利用思政课课堂教学,正面宣传、反面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平台。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每个章节都可以做到这一点。思政课教师可以根据章节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道德模范等融入其中,也可以运用一些反面典型,引导大学生在对比、思考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起到“见不贤而内自省”的作用。如在《追寻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章中,可以在理论教学中介绍心怀坚定理想、信念,且事业有成的模范——“行走的马列字典”陈先达、俯首甘为“樵夫”为民披荆斩棘的廖俊波等。在《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一章中可以选用的素材非常丰富,包括文天祥、岳飞等历史上的爱国英雄,近代史上为了新中国成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也有新时代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的模范——“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全国优秀教师”黄大年等。这一章主要进行正能量的传输,大学生从中可以感受到“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教材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中,势必需要进行正反对比,重点可以从年轻人身上找典型。如有积极进取人生观的大学生李春华、王景光等,也有“三观不正”的啃老族、卖肾买手机或整容者,甚至靠出卖自身肉体来换取物质需要的人。教师一定要通过和学生的分析、讨论,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错误行为的根源和危害,从而认识到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
4.借助思政课实践教学,让学生“识贤”、“知贤”而后“思齐”。思政课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在培养大学生见贤思齐行为习惯中应发挥积极作用。思政课教师一方面可以联合高校其他部门一起进行一些团学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充分结合教学内容、课程规律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如开展以“追寻革命先烈足迹”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充满传奇的人生,既能认识到他们的丰功伟绩,更能领悟他们身上众多优秀品质。其次,可以组织观看有关于道德模范等的视频,并写作观后感。这些道德模范分布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他们用各自的坚守做出常人难以企及的行为。然后可以让学生了解朋辈或者偶像故事,发现他们进步或者成功的秘诀。这些都是让学生“识贤”、“知贤”的实践活动,思政课教师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实际的见贤思齐的行动和效果。如可以让学生做成长记录,让学生从“品”和“学”两方面做出自己的规划和决心;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实际行动,在教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帮助和监督下实现全面发展。
三、营造好家风,助力大学生养成“见贤思齐”的好习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一定要身体力行,给孩子做好榜样,让孩子耳濡目染的都是充满正能量的言行。这样就能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
1.家长应相亲相爱,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夫妻恩爱,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在父母恩爱的家庭长大的孩子,性格会更加平和、开朗,更加懂得尊重他人。反之,孩子容易出现自私、任性等各种性格上的缺陷。正如美国作者珍妮·艾里姆所说:“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现代社会的父母应该坚信和谐的家庭氛围是“润物细无声”的家教的首要内容,并且尽全力营造。
2.家长应不断努力,成為“贤人”。父母通过自身不懈努力,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成就,能成为大学生见贤思齐的重要对象。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已经过了可以通过哄就让其去做什么的年龄。家长对家庭的责任、对长辈的孝顺、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认真……都能成为让孩子自觉拼搏、奋斗的动力和源泉。试想一个整天浑浑噩噩、毫无成就的父母,怎么会有底气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有出息呢?“此时无声胜有声”,家长的“身教”比任何“言传”力量都要巨大。
参考文献:
[1]陈康.新时期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实践探索[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5(5).
[2]赵英明.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我省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综述[N].辽宁日报,2017.7.11(001).
[3]陆琴.凸显“贤文化”教育特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化、活动化、生活化[J].上海教育,2017,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