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运的抉择

2018-12-07罗佩思

琴童 2018年9期
关键词:星海学琴音乐学院

罗佩思 11岁考入星海音乐学院附中,跟随孙鹏杰和赵宇老师学习钢琴。本科考入星海音乐学院,师从留美钢琴家赵瑾博士和黎颂文主任。毕业后,以全额奖学金考入美国鲍灵格林州立大学,攻读钢琴演奏与教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师从伊斯曼音乐学院博士、著名钢琴家Thomas Rosenkranz。

曾多次获得比赛奖项,如2003年获第2届TOYAMA钢琴比赛中山赛区第一名、香港总决赛第6名,2005年获第3届KAWAYI钢琴比赛优异演奏奖,2012年参加美国American Protage国际钢琴比赛获得优秀演奏奖,2016年在第50届美国鲍灵格林州立大学协奏曲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并与乐团一同演出。近几年担任音乐会伴奏十余场,也曾在广州星海音乐厅、广州大剧院演出,还在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参加了多项音乐演出活动。音乐科目涉猎广泛,除钢琴演奏外,擅长伴奏、重奏、音乐理论,留学期间还曾进修爵士乐和作曲,并担任钢琴助教。

我从4岁起学琴,转眼已经20年了。回忆起这段漫长的学生路,也许在钢琴界我不是天之骄子,我的经历也并非一帆风顺,但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我很满足。如果要用两个词来总结我的钢琴路,那便是“抉择”和“幸运”。

父母陪伴,幸遇良师

我的父母都是老师,虽然都不从事音乐事业,但是父亲非常热爱唱歌,还自学了一些其他的乐器。4岁时,我看到别的小朋友弹钢琴,觉得钢琴好听、好玩,父母便也给我买了一台,而他们的初衷是想让我通过学琴去磨炼坚韧的性格。其实,坚持学琴对大多数的孩子来说并不容易。回想起来,我的坚持要归功于父母的坚持。记得从学琴起,我的母亲几乎每天都陪着我练琴,并陪我上每节钢琴课。和大多数琴童一样,我在学到第4、5年时便出现了叛逆期。因为曲子越来越难,练习基本功也变得枯燥,心里非常抵触弹琴。当时父母想了一个办法,给我报了一个综合性的艺术比赛。没想到我拿了第3名的好成绩,一下子对弹钢琴有了成就感,并坚持学习。

小学时期,我一直在中山业余艺术学校学琴。校长是星海音乐学院的毕业生,周末,学校会请来很多广州的钢琴名师和音乐学院毕业的老师前去教琴,还开设音乐素养、视唱练耳的培训课程。小学四年级,中山艺校请来了当时广州琴星学校的校长、中央音乐学院退休副院长左因老师上专家课。我的父母帮我争取到了上课的机会,跟着左因老师一学就是3年。左老师教学非常严格,生活中对我的照顾却像我的另一位母亲。3年里,我从一个普通的钢琴学生到考级优秀,到全国比赛获奖,再到最后考上星海音乐学院附中,这一段艰苦付出与师生情谊至今都让我无比难忘。

第一次抉择:音乐学院的生活

我的第一次抉择是在小学升初中,那时我除了考上星海音乐学院附中,还可以进市重点中学。这种幸运让我犹豫不决,父母最终还是把决定权交给我。我怎么舍得放弃自己辛苦考上的音乐学院附中呢?所以我还是选择了就读星海音乐学院附中。

学校的音乐课程很丰富,对于学生音乐知识的培养非常扎实,给学生练琴的时间也很多。然而不幸的是,我在一次课间活动时不小心扭伤了右手手腕。这种事情的发生对一个刚入校门的学生来说,简直是五雷轰顶。没有一双健康的手,意味着影响练琴的进度,甚至中断做钢琴家的梦想。我的钢琴老师让我马上停止弹琴,并且建议我多看一些音乐类的书。我在停止练琴的3个月内,看了很多钢琴家的自传和演奏研究类的书,并且买了一整柜的CD唱片天天听,这深刻地启发了我对音色、乐句处理方面敏锐的触觉。当时的我并不想跌倒,虽然我没办法练琴。之后的学琴生涯里,我尝试了许多治疗手的方法,但是手伤仍然没法痊愈。很多次,我的心情跌倒谷底,偷偷流泪,老师也曾经放弃过我。然而我也是幸运的,高中的之后我就遇到了许多好老师,虽然右手没办法练习很多高技术、高力量型的曲目,但是老师们觉得我在乐感方面很有天赋。我的大学老师赵瑾老师和黎颂文主任还曾说我的乐感非常接近西方人的正统乐感,这让我重新燃起对学琴的热爱。

第二次抉择,留学生活

出国留学是我学琴生涯中一个非常大的转折点,虽然留学生活比在国内学习艰辛得多,但是这段经历必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出国的契机开始于我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到美国参加了一个音乐夏令营。那时我认识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听了很多不同的故事,也感受到西方音乐文化与教学的独特魅力,从而萌生了出国读研的想法。从夏令营回来后,我便开始准备托福考试的培训。英语班的费用很高,因为父母强烈反对我出国学习,我只能努力地去赚取外快以补贴英语课的学费。我一心想要出国,也知道自己没有其他的退路,所以对待自己的演奏录音、申请学校的文书都非常认真。最痛苦的记忆至今仍然印在脑子里,那是在录一首时长半个小时的乐曲时,我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而连续录了7次,以致右手的筋膜发炎,疼得一天都没法移动。父母看我这么坚定地作准备,也动摇了。他们表示,只要我能拿到全额奖学金,就让我出国读书。没有想到,我收到了美国鲍灵格林州立大学全额奖学金加助学金的录取通知书。

很多人问我,出国好吗,留学都学到了什么,我想一致地回复,留学在3个方面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人际关系、生活能力、学业发展。在国外,除了要面对来自中国各个地方的同学,还要面对世界各地的人,当然相处的方式也要变换。西方的生活方式非常獨立,租房、买菜、洗衣、做饭都得靠自己。学业方面,我也深刻体会到了与国内学习不一样的方式和氛围。在这期间,我养成了合理分配时间的好习惯。还记得在研一的那一年,我一学期接了10个伴奏任务,每天都在练伴奏,耽误了许多自己学习的时间。第二年,我看到一个心理学视频,说要想做好自己的事情,可以用“三”法则:只列出一年内自己最想要完成的3件事,然后围绕那3件事去努力,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其他的事情可以先放一边。当时我就给自己列了3件事:写一首自己的曲子并在音乐会上演出、顺利毕业、认真学习爵士钢琴课程。最终,我每天都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这3件事上,并且顺利完成。

3年的留学时光转眼就过了,回味其中的五味杂陈,我很欣慰。因为经过更深层的学习和时间的历练,我能感受到自己对一直坚持的音乐事业与未来更有信心、更有热情。作为音乐生,也许我的经历只是众多留学生活的一点一滴,但希望分享给大家的是奋斗路上的正能量。

在美国读研究生算是不那么苦的学习阶段,但是读研的第一年,我就感觉任务比国内两三年都多。特别在我刚出国、不是很习惯英语环境,还要跟上外国人的反应力和思维逻辑时,会有很吃力的感觉。比如,在写论文和读文章的时候,其他外国同学只需要两小时,我可能需要用到七、八个小时。美国非常注重音乐理论课程的学习,音乐历史、乐理、教学法都是最主要的理论课程,并且作业和任务非常多,因为这是辅助音乐演奏的强有力后盾。对于繁重的学习,留学生需要有清晰的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拖延和过快完成都会影响作业质量甚至导致交不了作业的情况,而且美国老师的评分标准和课程计划也是很严谨的。

关于每周的钢琴课,老师都会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也是让学生进步的一大因素,并且在每次下课前都要重新复习一遍。我很喜欢我的美国老师Dr.Thomas Rosenkranz教授,他鼓励学生要将上课内容录音,要求做好笔记,并且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会跟我分享很多他自己的想法,也会听取我的想法并一同讨论。这也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美国音乐教学模式。

幸运:收获后的成长

留学对我最大的收获,是开启了拓展音乐领域的门。在赵瑾老师和美国教授们的鼓励下,我选择了钢琴演奏与教学专业,获得伴奏助教一职,并且尝试作曲和学习爵士乐。我意识到所有的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学习更全面的的音乐知识让我进步得更快速了。

在美国的学习中,让我印象最深刻是我赢得学校协奏曲比赛冠军的时刻。一开始我并不想报名参加,因为当时右手受伤的缘故,我一点信心也没有。但Dr.Rosenkranz非常坚定地跟我说:“为什么不参加呢?我觉得你可以赢!”我当时以为这只是玩笑话而已。在上台前,我的教授几乎每天陪我练曲子,看他这样付出,我自然也百分百地专注于此。最终,我以一首拉威尔《左手协奏曲》赢得比赛。教授对我的鼓励没有止步于此,自从他知道我一直在学习作曲和爵士乐,就亲自指导我从写一些音乐小素材到完成一部作品公开演出,并且帮我联系了爵士乐老师给我上课。对于学习古典音乐的我来说,这一步走得很艰辛,而我却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从作曲家的角度想问题还有从爵士乐中发现深邃的和声世界,让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伴奏一职就更不用说了,从声乐到管弦乐,从古典到现代派音乐,我学习了更多的对声音平衡、音乐处理、现代派一些技法的演奏,这对我的职业生涯都有莫大的帮助。

自从出国后,总会涉及一个问题,即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想法。我个人认为中西方在音乐教育上还是有一些不同的。第一个最大的体会是课程任务的设置。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国内的课程学习相对比较轻松,美国课程的学习内容会更深入一些。比如,音乐史的学习,在国内是书本较薄的西方音乐简史,在美国则需要捧着两本厚重的历史书和谱例进行4个学期的深入学习。除了每周的复习试卷,每个同学都还需要做话题演讲和写课题论文的任务。第二个差异是教学风格上的不同,不过随着海归教师的增多,风格也更多样化。中国优秀的钢琴教授们总是严格、严谨,而且教学非常细致;相反,美国的音乐教育会给学生更多的开放性思维。例如,教过我的3位留美老师和我在美国学习的两位老师都曾在上课时提问我“你会怎样设计这个乐句呢”“你对自己的演奏有什么感受”“你觉得作曲家为什么会这样写”等。刚开始我总是被问得哑口无言,但课后再深入思考这些问题,会觉得思路上有了新的方向,而这也正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最后一点,中美音乐教育培养心态的不同。在中国学习音乐无疑竞争很激烈,这非常好,而且中国学生普遍技术不错,也很勤奋。但我其实也见到许多因为专业不好而非常自卑的学生,他们没有信心参加演出、比赛和夏令营之类的活动,就更没有进步的机会了。而在美国的音乐院校学习,我感觉音乐氛围还是很浓烈的,参加各种夏令营、公益演出是常态,教授们也非常鼓励专业上遇到瓶颈的学生多上一些大师课,或者给他们多安排演出。

总之,我很感谢中国教育的严格、严谨,也很欣赏美国的开放性思维教育,这些让我在学业上更多元化、更出彩。最后,我想给准备出国或者还在考虑出国的同学一些学习小贴士:

1.学好英语太重要。出国之后所有的学术课程都有许多阅读和写作任务,如果沒学好英语,完成作业则避免不了时常熬夜的折磨。

2.学习多方面知识。国外的教育非常多样化,思维灵活非常重要,常常只专注于一类学科的学习是不够用的。

3.养成时间规划的习惯。西方教授们的时间表制定得非常精确,学校任务也很繁重,学生自然也需要养成这样一种习惯来应付学业。

4.勇于犯错。西方教育崇尚勇敢和自信,对于留学生来说犯错是难免的。其实大部分美国教授是很宽容的,所以有时脸皮厚一点反而会进步得更快,并且更容易融入外国人的氛围哦。

猜你喜欢

星海学琴音乐学院
音乐学院概况
音乐学院简介
浙江音乐学院举办2021新年音乐会
璀璨夺目的陇原国宝星海
孔子学琴
欧阳修学琴治忧郁症
星海音乐学院六十华诞公告
孩子学琴家长一定要知道的事—— 了解与沟通篇
冻结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