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2018-12-07曹春玲
曹春玲
【摘 要】在计算教学和学生解题过程中,计算错误常常困扰着教师和学生。因此,对计算错误进行分析与思考,进而分析其原因,提出矫正错误的方法,对于避免或减少学生的计算错误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矫正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碰到一些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计算差错多,准确率低,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严重干扰着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教师的正常教学,大部分人都会把这种错误归咎于学生“粗心”“马虎”等,其实不然,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对于小学生计算错误进行分类,分析其错误的原因以及提出纠正的方法,对于小学生避免或减少计算错误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我们的教学也是有益的。
一、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
1.视觉迁移造成的错误,题目中的数看错或抄错
一些学生在计算时,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急于求成,造成观察不仔细,视觉表象模糊,结果对数的运算符号等感知错误。例:1+9÷9+1=1,明显看出,由于数字的特殊性,学生只看两头,而忽视运算符号,造成错误的原因并不是不会,而是感知粗糙,不作整体观察,只作个别分析,从而造成错误。
2.计算中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思维定势的作用一般具有两面性,既有正面效应的,也有负面效应的。人的已有知识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思维,在问题和周围环境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定势就能使人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迅速解决问题,这是思维定势的正面效应;但在问题及周围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这种定势就会妨碍人采用新的解决方法,这是思维定势的负面效应,小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很容易受思维定势负面作用的影响,导致计算错误。
如:0.475÷0.25 240×120有的学生就会计算如下:475÷25=19 240+120=360
3.强信息的干扰
强信息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深刻,当遇到与强信息相似的外来信息时,原有的强信息痕迹便被激活,干扰正常的思维活动。如25×4=100是一个强信息,很多同学在计算24×5时受到干扰而产生错误。
4.感知错误的影响和知识技能的缺陷引起的失误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定律等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在牢固掌握的前提下,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提高计算能力。有的同学对乘法分配律不能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于是就把72×29+28×29误算成(72+28)×29×29或(72+28)×(29+29);运算定律应用错。如:1.25×2.5×32=1.25×8+2.5×4;有的同学口算不过关,计算方法不明确,这些技能没有形成,也是计算失误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些错误原因,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矫正。
二、矫正小学生计算错误的方法
1.加强针对性练习,排除强信息产生的干扰
例如:24×5和25×4,100÷25×4和100÷(25×4)。
2.注重训练质量,打好基础是关键
口算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技能。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而笔算是以口算为基础的,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口算的制约。新课标中也加强了口算的培养,突出了其重要地位。提高小学生的口算水平,形成一定的技能,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每节课用3~5分钟的时间,进行一些基本的口算练习。学生应记住一些常用的数据,并教给学生一些特殊的速算方法,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巧。
3.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正确、灵活地运用
为能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必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完整、清晰的概念,如小数加法的数位对齐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有什么联系;为什么小数乘法不能数位对齐而是末位对齐?只有概念清晰,计算正确才有保证。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基础知识,如485÷25÷4、13.8×62+138×3.8,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从而起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作用。
4.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严肃认真地对待计算
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意识到计算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端正学习态度,一丝不苟地对待学习。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认真审题,对题目要全面地观察,确切了解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我在开始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求学生每一次计算必须在题中找出先算的一步,然后再计算。
针对学生草稿不整洁、杂乱、字迹潦草等情况,我规定个别差错率高的同学把草稿打在作业本上,每页练习纸左边做习题,右边打草稿。这样有利于克服学生观察粗心的毛病,防止学生急于求成,忙中出错,改变不认真、散漫所造成的感知错误。在练习时要做到有效练习,练习要有目的性、针对性,要使练习题发挥作用,要形成技能、技巧。
5.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
每堂新授课可以加入前一天作业中的易错处,让学生改错。几节新授课后,在練习课中安排一节专门以改错类型的课,以巩固、运用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目的是及时针对学生作业中输出的错误信息,集中分析订正,使学生准确掌握新知识,并在改错中化知识为能力。主要做法有:(1)创设情境,学生独立改错。设计灵活多变的练习形式,让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并改错。且利用多样的练习形式吸引住学生,保证教学效果。(2)集体讨论,师生交叉反馈。学生独立练习后,就组织学生集体或分组讨论改错题的“症状”,相当于“会诊”。找准错误,分清原因,充分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叉反馈作用。(3)引以为戒,总结防错措施。“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还要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找出预防再出同类错误的方法,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安排“改错”的好处是:可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错误订正,更有利于他们克服思维障碍。同时,改错训练也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可以保证学生正确地掌握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克服受暗示性和独断性影响的错误。此种练习重在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计算能力。
总之,我们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认真分析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分析其出现错误的原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防止和矫正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构建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对数学的态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做人,使学生获得努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