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四个层次”,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2018-12-07张懿
张懿
九年级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营造深厚的学习气氛。笔者认为化学教学最基本的便是化学知识点的传输。这个环节的好坏,直接决定于学生后面的应用与创新。我们应把化学教学过程分为引入、形成、深化、运用四个层次,使学生能完全理解与接受。下面就化学教学的四个层次,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知识的引入
知识引入是课堂教学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一步。不能直接把知识点“灌”给学生,这样会使课堂显得枯燥,而且学生得到的将不是理性知识,而是肤浅的,表面现象的认识,在头脑中只是过眼烟云,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时我尽可能地做到启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的情境,循序渐进的引入概念,并特别注意教学中多“导”,在“导”字上做文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个别的具体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事物本质,形成概念。中学化学教材中概念很多,引入的方法也很多。比如,笔者常用以下“导”的方法:
1.言语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以及生活、生产实际中的例子引入知识点,如“天火”——引入缓慢氧化,“鬼火”——引入自燃。
2.实验直观法:主要通过直观的实验手段,展示实验事实,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引入概念,如:讲氧气的性质时,我首先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事先收集的氧气瓶中,木条复燃。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
3.悬念法:我在讲燃烧和灭火时,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是怎样将火柴点燃的?学生都知道是在墙上擦燃的,我问学生,你们能把火柴在墙上擦燃吗?学生都说不能,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的兴趣马上调动起来,迅速进入到课堂中来。
在教学中引入的方法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并以积极的状态进入化学的学习。在教学中我还常用一幅图画、一首古詩、一条谜语、一则小故事等为引导。
二、知识的形成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例如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入CO,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CO。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早到晚归四个字来概括CO,用迟到早退来概括酒精灯,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该实验的操作步骤。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烧以后,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三、知识的辨析
我认为在课堂是要学生大胆辨析,将课堂还给学生,如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学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马上分为两派,展开讨论,举例找证据,学生能动脑、动口,学生气氛热烈,记得牢,印象深。
在知识的辨析上,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应注意好以下两个关系:
1.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如原子一般是由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氢的原子核中就没有中子。
2.处理好精确语言与模糊语言的辩证关系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做好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原理应用和普遍性与教材和教学实例的共型性。应理解教材中“一般”“通常”“大多数”或“许多”等的含义。如金属氧化物大多数为碱性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等等。
四、知识运用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几十种元素及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还应具有对教材探索、创造和对知识进行筛选归纳、补充的能力。另外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知识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
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