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逃离,或打开新的可能(点评)

2018-12-07丛治辰

北京文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无趣飞鸟酒吧

丛治辰

李智明的《飞鸟》从一开始就让我们明白,这是一篇有关于逃离的小说。

像但丁一样,在人生旅程的中途,小说中的“我”迷失在昏暗的丛林里。他决心告别安稳的前半生,到江南的这座城市来。时在梅雨季节,适合告别,适合伤感,也足以让过去的一切变得模糊。在此地迎接“我”的是儿时伙伴鲍生。多年前他出国留学,定居日本,然后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直到不久前的校庆会上与我重逢。我们会发现这同样是一个逃离者,只不过如今他已经归来,像主人般招待这新近逃离自己生活的人。

两个逃离者来到一个叫作“飞鸟”的酒吧。但鲍生告诉“我”:“人们一般都不叫它飞鸟,而是叫作明日香。”这时小说中出现了第二种逃离:我们将会发现,小说里的人、物和事的意义,总是会发生迁移,逃离它本来的位置。譬如据“我”所知,这间酒吧应该是在城市的中心地带,而实际上它固然在中心地带,却是大厦底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譬如那些“我”很熟悉的张学友和姜育恒的老歌,原来竟都是翻唱的日本歌曲。譬如那位很可爱很卡哇伊的“小萝莉”,原来有一段非常缠绵伤心的往事。譬如在酒吧里遇到的那一胖一瘦两位日本人,他们让“我”想起两位值得信任和尊敬的兄长——此时这胖子与瘦子作为“本人”的意义已经逃离出来——但我立刻根据“非我族类”的古训,坚定地否决了这样的比照——于是被“我”賦予的意义再一次被替换,再一次逃离。又譬如那面色忧郁的中年男子和安安静静的小姑娘,“我”想当然地以为他就是这酒吧的老板,而她是他的女儿;但在小说结尾,这想象的父女关系终于也逃离了出去,从而让“我”这一次逃离的意义,也因之而陡然发生逆转。

是的,伴随小说中一次又一次意义的迁移与逆转,小说叙述本身也在不断逃离原本的轨迹。在小说开头,李智明让我们错误地以为这是一个逃离生活的新手;而之所以选择到这座江南城市来,完全是出于一种莫名其妙的偶然。但到了小说行将结束时,我们才赫然发现,原来在“逃离”这件事上,“我”根本不是初犯。这一次的逃离,不过是上次逃离的有预谋的延续。《飞鸟》所讲述的事情其实非常简单,如果只是略陈梗概,甚至会显得相当琐碎和无趣。但李智明的眼神和思绪始终在这逼仄昏暗的酒吧里无休止地挪移,停留片刻,便立刻飘走。唯其如此,这简单、琐碎和无趣的酒吧见闻录,才能够被讲述得这样摇曳多姿、生机勃勃、一唱三叹。“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正是一个出色小说家的天分所在。

而对作者李智明而言,这篇小说还有另一重“逃离”的意义。这其实应该算是李智明的第一篇小说,但他和文学打交道,却怕是有二十年之久了。他在北京作协从事文学组织和编辑的工作,常年坐在北京文联大楼的那间办公室里,笑眯眯地接待来访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们。在《飞鸟》里,李智明几度写到“我”来到陌生城市和陌生空间中所感到的那种“忐忑不安”。我怀疑这大概也正是他写作过程中的真实心理:从为作家们工作,到变成一个作家,这何尝不像是那个在人生中途远赴他乡的“我”?不过这篇小说的品质已经向我们证明,“飞鸟”同时也可以是“明日香”——飞鸟翔集往来,其实并不是逃离了原本的生活,而只是打开了新的可能,让新的一天透出光来。就像小说结尾那个发现真相的“我”,以及曾经的鲍生,都将在对过去的逃离中发现更广阔的未来。

责任编辑 张颐雯

猜你喜欢

无趣飞鸟酒吧
生活趣味
飞鸟
皮质褶皱
The end of British pub culture? 英国酒吧文化已日薄西山?
混进酒吧的小偷
美酒吧枪击案13人死亡
飞鸟
飞鸟
你有趣,世界才有趣
忘了自己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