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手术中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
2018-12-07田元师雄
田元 师雄
摘要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手术中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收治髌骨骨折手术患者60例,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予以硬膜外麻醉,研究组予以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阻滞优良率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其镇痛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髌骨骨折手术中运用股神经一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麻醉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延长镇痛时间。
关键词 髌骨骨折手术;股神经阻滞;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髌骨骨折手术作为临床十分常见的手术类型,其往往需要椎管内麻醉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但脊柱畸形、血流动力学紊乱、出凝血功能障碍等特殊情况无法实施椎管内麻醉。研究发现m股神经一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不仅可保证髌骨骨折手术的安全可行性,还能减少对患者生理干扰,操作过程简单方便,术后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出现,且不会对胃肠功能、泌尿系统、出凝血功能产生任何不利影响。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髌骨骨折手术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8月收治髌骨骨折手术患者60例,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8~79岁,平均(48.2±7.6)岁。研究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9~80岁,平均(49.3±7.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方法: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需要常规监测NIBP、ECG、SPO2,创建静脉通道。刘照组予以硬膜外麻醉,选择L3~4,间隙,局麻药0.75%的罗哌卡因10~15mL,手术过程中医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追加镇静镇痛药。研究组予以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具体操作:选择仰卧位,进针点选在趾骨结节和骼前上棘连线中点距离1cm左右的股动脉外侧,左手示指对股动脉进行触及,右手则自进针点将4cm 22G针顺着左手示指外侧边缘垂直刺入,待患者股神经分布区表现出异常感后,如果回抽无血可注入20mL浓度0.5%的罗哌卡因局麻药。选择仰卧位,对骼前上棘进行标记,采用4cm22G针向内向尾各2cm处穿刺进针,保持持续进针状态,穿破阔筋膜时会出现“嘭”的突破感,于阔筋膜上下,按照由内而外的顺序将10mL浓度0.3%的罗哌卡因以扇形注入。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镇痛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进行观察记录,同时观察其围术期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阻滞效果,①优:其中无任何痛感,手术过程中未辅助用药。②良:出现轻度疼痛,手术过程中需要辅助少量镇痛镇静药。③差:疼痛强烈,手术过程中需要辅助较大量的镇痛镇静药或改为全身麻醉[2]。
统计学分析:通过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使用(x±s)描述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实施χ2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阻滯效果比较:研究组阻滞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镇痛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比较:研究组镇痛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缩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研究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髌骨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骨折类型,目前首选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一般情况下,对于髌骨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方式均为椎管内麻醉,但出现特殊情况时,则不再适用此种麻醉方法。选择全身麻醉的方式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并发症发生危险,且会增加治疗费用,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如何合理选择麻醉方式对提高手术效果和安全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3]。
外周神经阻滞仅对一侧肢体进行阻滞,尽管部分外周神经阻滞过程中会对自主神经纤维产生阻滞效应,但范围比较小,基本上不会对循环系统产生干扰[4]。股外侧皮神经阻滞主要是在患者大腿前面的外侧进行麻醉,其可对股神经阻滞膝部外侧阻滞不利的情况进行有效弥补和改善[5]。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且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可进行明确定位,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可快速恢复正常,并且可维持较长时间的镇痛作用,对术后尽早开展功能康复锻炼起到促进作用[6]。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进行外周神经阻滞时局麻药的用药量较大,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反复进行回抽,防止药物误人到血管之中,引起局麻药中毒。
本次试验发现,研究组阻滞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其镇痛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明,髌骨骨折手术中运用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麻醉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延长镇痛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鲁军,卫爱敏,王述波.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膝部手术[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30(10):922.
[2]孙婷婷,陶勇,林辉,等.确切股神经阻滞技术在髌骨骨折麻醉及术后镇痛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2(17):100-104.
[3]索光辉.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双足与保健,2017,36(7):155-156.
[4]何非,吴丽,董补怀,等.右美托咪定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下肢神经阻滞麻醉缓解止血带痛的效果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5,18(2):236-238.
[5]毛胜良.全麻联合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在膝关节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5(3):90-91.
[6]雷光磊,陈思伶.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5,38(12):1836-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