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广州汉代陶屋

2018-12-07郑立华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堂屋方形羊圈

郑立华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000)

广州考古出土了大量的汉代建筑明器-陶屋,这些陶屋多模仿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建筑建造而成,同时具有一定的抽象和想象成分,陶屋内有人俑及动物俑,其形态各异,集中反映了汉代广州人的日常家庭生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

这件陶屋为1999年广州先烈南路大宝岗出土,属于西汉时期,为褐灰色硬陶,陶屋长26厘米、宽25厘米、高30.6厘米。总体平面呈方形,布局为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干栏式结构,分上下二层,上层主要用来住人,前部为居室,屋前设楼梯以通地面,屋后连厕所,下通猪圈,猪圈内2只小猪依偎在一起,伏于地面,脑袋各朝一方,互不理睬,甚是可爱。

这件陶屋为2003年广州番禺小谷围港尾岗出土,属于东汉时期,为褐黄色泥质陶,该陶屋通长26厘米、宽25厘米、高22厘米。总平面呈方形,布局为曲尺式结构,在“一字型”悬山顶陶屋的后侧加上了一个长方形的廊屋当作厕所,廊屋底层为畜圈,有后院。陶屋内有四人正在辛勤地劳作,其中两人手拿石杵做舂米状,一人手拿稻谷,另有一人俯身将头和手伸出窗外,喂食着后院三只憨态可掬的小猪,可以说是典型的“小户人家”生产、生活景象。

这件陶屋为1999年广州先烈中路102号出土,属于东汉时期,为紫灰色泥制硬陶,似三合院式结构,陶屋面阔24厘米、进深23.2厘米,望楼高31.6厘米、堂屋高23.2厘米、廊屋高17.6厘米。总平面呈“凹”字形,由堂屋、天井及两侧廊屋构成,用矮墙相连接,堂屋右角上面增建四阿式顶的望楼。陶屋中三只羊正从廊屋外门被屋主人依次赶入羊圈,一头健壮的小牛,正在天井中怡然自得地享受着屋主人的喂食,让我们看到了古代“中产阶级”家庭的生产、生活场景。

这件陶屋为2010年广州东风路肿瘤医院出土,属于东汉时期,为紫灰色泥制硬陶,陶屋长26.5厘米,宽28.8厘米,高27.5厘米。总平面呈方形,为楼阁式结构,大门位于中轴线,前有厅房,中间为主体建筑,分为上下两层,四脊悬山顶,后有厢房,院内有斜梯通往二楼,整体建筑组合高低参错,主次十分明显,陶屋大门外有两人站岗守卫,一犬正趴在门槛上向屋内张望,两只小动物也被吸引过来,攀附在墙上好奇地探头望向屋内,一人正站羊圈内,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低头进食的小羊,古人有诗云:“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一幅“大户人家”的生产、生活画面。

从这些陶屋的结构和人俑活动形式可以看出,家庭劳作是人们日常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生产方式之一,汉代广州人过着自给自足、恬静、淡然的田园生活。

猜你喜欢

堂屋方形羊圈
方形料仓堵料解决方法
捕捉方形泡泡
方形夹具在线切割切槽的应用
守 望
立体羊圈
板凳:平衡的世界
亡羊补牢
父亲的笑容
变方形
堂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