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发展中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问题分析
——以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为例

2018-12-07代海平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心理疾病心理咨询新生

代海平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界定

心理学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制定了标准,标准如下:有适当的安全感,自尊,和成就感;适时地进行自我批评,不要对自己骄傲或苛刻;在生活中,有主动性,不受环境的影响;理性,现实,客观,能容忍挫折与打击,适当的幻想;个人价值观可以适应社会规范,注重工作;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并适应环境的需要来改变自己;有现实的目标;适度接受个人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能力;能够积累学习经验;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爱与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奉承,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意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二、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此次调查以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学生为对象,对2018级大学生抽样调查以及对2016级、2017级共300名大学生运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方式进行抽样调查。问卷结构有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姓名、年龄、性别、家庭情况、入学动机等基础问题;第二部分是UPI问卷本身。由60个项目构成。其中4个项目是测伪尺度(lie scale),其题号是5、20、35、50。其余56个是反映学生的苦恼,焦虑,矛盾等症状项目;第三部分是附加题,主要是了解被测试者对自身身心健康状态的总评价以及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的治疗等扩充问题。本文在UPI问卷问题的基础上又添加了心理健康认知与对心理疾病了解等两道问题(由于篇幅所限,调查问卷在此略去)。

(二)调查与实施

本次调查通过问卷星设计大学生人格问卷,并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进行发放和直接分派等方式来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收集问卷319份,筛选有效问卷300份。本次访谈地点在学校宿舍楼、教学楼区域,随机对50名学生进行实地访谈,并在谈话中对有效信息进行记录。

三、大学新生心理健康调查数据分析

(一)心理健康认知分析

图3-1 心理健康认知比例

从图3-1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能够较好的认识心理健康,有极少数学生还分不清神经病和心理问题引起的病症,还有学生认为心理有问题就是神经病。文科学生比理工科学生更能理解心理健康。见表3.1。

表3.1 心理健康认知专业选择率(%)

从表3.1中可以看出,文科生比理科生能更好的认识心理健康,而在心理有问题就是神经病和分不清神经病和心理病这两个选项上,理科生选择率较高。

(二)心理疾病或障碍认知分析

图3-2心理健康问题认知比例

从图3-2中可以看出有20%的学生了解15种以上的心理疾病,大多数学生了解8-15种心理疾病,32%的学生只了解1-8种心理疾病,由此可见如今人们对心理疾病的认知还是很清楚的。

表3.2 心理疾病认知性别选择率(%)

从表3.2中可以看出,女生在这问题的三个选项上选择率都比男生高,这表明女生对心理疾病的关注比男生对心理疾病的关注要多。

(三)心理问题更为隐蔽

本文将UPI总分≥25分或对问题“想轻生”作肯定回答者定为“心理异常”。根据该条件筛查我校近3年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情况。见表3.3。

表3.3 UPI筛查出有心理问题新生人数的比较(%)

从表3.3可以看出,我校筛查出有心理问题的新生选择率情况为:2018级低于2017级,2017级低于2016级;2016级、2017级、2018级分别呈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选择率逐渐上升。可见,我校近3年新生筛查出有心理问题的新生人数及选择率大体呈上升趋势,说明近3年我校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有所下降,学生对于心理问题的认知度提升,能更积极的配合。

表3.4 附加项目的选择率(%)

从表3.4可以看出近3年新生自觉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表现为2018级61、62题上的选择率远低于2016级和2017级 。近3年新生对心理咨询的需求度较高,表现为2018级在64题上的选择率高于2016级与2017级,结合着四个问题来看,反映出他们对心理咨询的认知较好和接纳程度较高。近3年新生的共同问题是:新生实际接受心理治疗或咨询的比例与需求之间落差较大。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虽然心理健康水平有提高的趋势,但心理问题也从显露转换为隐蔽,大多数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或疑问,却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或治疗。

四、政策建议

(一)自身素质的强化

首先,大学生应合理利用自己的优势,比如趁着年轻、精力旺盛,读万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增加自己的见识。其次,青年大学生思想成熟度还不是很高,对于社会事物的辨别能力还有待提升,容易被社会不良信息所裹挟,有时候甚至会触犯法律。青年大学生要学会用辩证的思维解释事物,使自己能更好的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中。

(二)家庭环境的优化

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源于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和留守家庭的孩子是易发群体。这就需要我们的父母为孩子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夫妻合作,家庭和睦,与人为善、坦诚待人,给孩子以正面积极的引导。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也有利于信息的沟通,对于彼此的生活、工作、学习具有积极意义。可以说,好的家庭氛围是家庭成员的“胶水”,每个人都会与他人沟通交流,不免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家庭气氛活泼,轻松,父母性格开朗,那么孩子就会自信开朗,较为外向。

(三)高校教育者应负起责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学习方法与知识的传授外,也应积极进行教学方面的创新,将生活案例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给大学生提供生动有质量的“教学大餐”;行政人员也应体现温文尔雅的学者风范,对待学生的各项教学管理工作有耐心,循循善诱,不应脱离教育的本质,摆官架子;还有重要的一环便是辅导员,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多,也是最了解学生的教工人员,对于学生应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注重多关心照顾,对于他们困扰的问题予以善意疏导,必要的时候和教师、家长形成“铁三角”,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心理健康队伍的建立

心理健康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强的工作,尤其是涉及到心理咨询和治疗。这就需要学校设立心理辅导渠道,安排专门的教育工作者与工作空间予以应对。例如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设立一些常规的发泄室、沟通室,必要的心理咨询室都是学校应该具备的,只有软硬件达标,才能够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做最好的保障。

猜你喜欢

心理疾病心理咨询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研究称心理疾病史与癌症死亡风险相关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新生娃萌萌哒
新生改版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