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组织实施

2018-12-07苏华郑州市城区供销联合社

新商务周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相匹配手段状况

文/苏华,郑州市城区供销联合社

为了强化与规范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提升其经营管理质量以及防风险能力,推动其健康发展,我国制定出了与之相匹配的内部控制规范。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制度的组织实施对事业单位今后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1 定期组织全员学习内部控制理论知识

众所周知,内部控制属于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因此在指定的时间内事业单位应当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全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促使干部职工可以对内部控制的框架做到熟练掌握,全面了解实施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这样才能为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实奠定扎实的基础。

2 成立内部控制职能部门,并对内部控制方法加以明确

事业单位应当成立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并负责组织开展此项工作。不仅如此,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充分发挥财会、基建等相关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价值。

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手段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内部授权审批控制;第二,预算控制;第三,会计控制;第四,归口管理;第五,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等。

3 开展风险评估,找出关键控制点

针对内部控制部门来说,应当对不同种类的业务流程予以高度重视,并在此基础上明确相关业务环节,对经济活动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深度剖析,把风险点当作相应的关键控制点,继而制定出与之相匹配的解决措施。

事业单位在开展层面的风险评估时,需要对以下几点内容予以高度重视:第一,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状况予以重视;第二,对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状况予以重视;第三,对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状况予以重视;第四,对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状况予以重视;第五,对财务信息的编报状况予以重视。

事业单位在进行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时,需要将目光放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预算管理状况予以重视;第二,对政府采购管理状况予以重视;第三,对建设项目管理状况予以重视;对合同管理状况予以重视。

4 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活动

4.1 决策机制

事业单位需要构建以下几种决策机制:第一,集体研究决策机制;第二,专家论证决策机制;第三,技术咨询决策机制。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监督与执行这三者之间应当保持适当的距离。针对重大经济市场的决策来说,往往都是由事业单位领导层共同商议决定的。

4.2 岗位责任制

事业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切实可行的责任制度,并对岗位的具体责任加以明确,为不相容岗位互相监督提供应有的保障。事业单位应当将轮岗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并对轮岗的具体时间加以明确。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某些不具备轮岗资质的单位来说,可以采用专项设计等相关手段。通常情况下,关键岗位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预算业务管理;第二,内部监督;第三,建设项目管理;第四,政府采购业务管理等。不仅如此,这些关键岗位上的工作者也应当具备与之相匹配的资质与能力。

5 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活动

5.1 预算业务控制

针对事业单位来说,在结合批复的预算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对各项收支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同时还要在单位内部进行指标分解、审核下达,为增强预算的有效性提供应有的保障;不仅如此,还要对追加调整程序加以规范,在指定的时间内上报给相关部门,及时发现预算在实施期间存在的缺陷,增强预算执行的有效性。事业单位应加大决算管理的力度,并经过认真商讨以后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增强预算管理的有效性,继而从根本上构建一套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机制。

5.2 政府采购业务控制

在政府采购业务中构建政府采购、内部审计等相关部门亦或是与之相匹配的机制,保障政府采购需求制定和招标文件准备工作、内部审批环节和复核、合同签订和检验等没有直接关联的岗位保持一定的距离。对政府采购活动有效落实归口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内部审核、验收的力度,对不同种类的合同文本、批复文件等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

5.3 建设项目控制

事业单位应采取针对性的手段构建与建设项目相匹配的决策制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杜绝所有单位单独决策亦或是随意改变决策意见的现象发生。在实际决策期间与各方面建议都要形成相应的书面文件,并和相关资料共同管理,保障项目建议和项目决策、竣工审计等没有直接关系的岗位保持一定的距离。针对项目建议书、竣工决算报告等来说,要求由事业单位内部的规划人员、法律人员等亦或是结合我国相关要求交给中介机构做好审核工作,当审核工作完成以后还要提供相应的评审意见,主动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6 评价与监督

6.1 内部评价

事业单位应当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其执行状况做好监督与评价工作,相关部门应当在指定的时间内对内部管理机制的制定与落实状况、人员的分配状况等方面进行认真检查,以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改手段。不仅如此,事业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的发展趋势对内部监督检查的频率、手段等加以明确,同时确保内部监督应当和内部控制的建立以及执行处于独立的状态,相关责任人还要安排专业人士针对其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出具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报告。

6.2 外部监督

事业单位应当主动接受审计部门、财务部门的检查,同时还要针对提出的建议做好相应的整改工作。

7 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组织实施具有一定的繁琐性,切不可操之过急,应当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相信通过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事业单位全体员工的积极配合,内部控制的组织实施一定会得以高效开展,继而促使事业单位可以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王克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8(24):43-44.

[2]张杨.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点体会[J].财经界(学术版),2018(16):47.

[3]刘素梅.基层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16):36-37.

[4]丁沙英.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J].时代经贸,2018(23):71-73.

猜你喜欢

相匹配手段状况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Unit9 STEP BY STEP随堂通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7 STEP BY STEP随堂通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6 STEP BY STEP随堂通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Unit8 STEP BY STEP随堂通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十五大”前夕的俄共组织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