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原著 感受快乐
——小学语文《祖父的园子》教学心得
2018-12-07刘序有湖南省泸溪县浦市中心完小
文/刘序有,湖南省泸溪县浦市中心完小
《祖父的园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文章节选于著名作家萧红的名著《呼兰河传》,在文章里作者萧红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精彩地描绘了祖父的园子,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作者童年的自由与快乐。
由于作者的生活年代和今天的生活年代相隔有点久远,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作者当时的心情及对园子的感情,通过教师教学,让学生理清整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并由作者描写的园子的景物感受作者萧红的自由及快乐的情感,并进而认识作者了解作者,激发对作者的作品阅读的兴趣,从读作者的作品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写作技能。
在对这篇文章进行教学时,我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 导入课文
在导入的时候,我们事先应该对作者萧及她的成名作《呼兰河传》作一个简单的介绍,让学生熟悉文章写作的背影:有人说作者萧红是一朵开在中国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中国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越开越旺盛。事实就是这样,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萧红就像是她笔下那北方庭院的花儿们一样,鲜明而热烈地开放,泼辣地,不娇贵,不做作,自由自在地开在阳光下。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2 通过预设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介绍完作者及作品后,让学生进行课文默读,在默读的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作者描写了园中的什么景物,作者儿时都在园中做了些什么,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做“祖父的园子”?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简单地概括一下这个园子?
3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祖父的园子》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对于散文的教学离不开朗读,第三步我就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品读出这是一个自由之园,是作者快乐的源泉。在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比如自由朗读、指名让单个学生朗读、全班齐读及师生配合朗读等,在朗读的过程中最好还配上音乐,在朗读之前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要作一个指导,要求他们读出自由、快乐的味道出来,更可以提出一些问题,问学生在这篇文章中哪些地方能够读出园子的自由的味道: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4 重点讲解,小结课文
对课文进行重点讲解,告诉学生作者萧红描写园子中的一切都是要让我们感受到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感受到园子的活泼、快乐和灵动。在作者萧红心中,倭瓜、黄瓜是有灵性的,自己为自己做主,是自由的快乐的,不受任何约束的,由着自己性子生长,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这种感受与作者快乐的童年分不开。通过交流讨论: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我们可以发现,我跟着祖父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时,也是自由的,种小白菜,我是在瞎闹;铲地,我是在乱勾;浇菜,我是在乱闹。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一切都是自由的 。孩子们在交流互动中感受到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劳动时的那份自由和快乐,情不自禁为萧红和祖父的这份纯真亲情而感动。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课文的名字叫做“祖父的园子”: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摘花,我就摘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小白菜,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通过作品中对祖父的描写,写出了我的淘气、顽皮,也写出了祖父的慈爱、宽容。
5 升华练笔,尝试写作
毫无疑问,《祖父的园子》一文作者观察细致,景物描写细腻,带着作者深厚的感情,学完了课文之后,要求学生进行练习,尝试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让学生仿照作者的写法,展开想象,写一写下面这些小动物在园子里的自由生活:小蚂蚁、蜘蛛、蚂蚱、青蛙、蜜蜂、麻雀等。指导学生怎样才能把这些我们司空见惯的东西写活。
《祖父的园子》是一篇非常优美的课文,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们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去阅读《呼兰河传》全文,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作者萧红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