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模式的优化研究

2018-12-07葛婷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计算机职业

文/葛婷,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各类企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各高职院校为加强对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保证学生在校所学能够充分的学以致用,有针对的采取了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以赛促教等教学模式,以提高会计专业建设。

1 职业技能竞赛折射出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滞后,教学资源少,目前会计专业教材虽然种类众多,但大都存在同样一个问题:教材内容滞后于经济发展和会计改革的进程,理论跟不上实践。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会计电算化所涉及到的会计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发展变化很快,几乎每年都有新的进展,经济领域中各种会计制度的出台,各项改革措施的实施,而这些新的知识和技术在教材中无法及时补充。其次教材中所涉及到的例题也都过于理论化,有很多都是针对知识点编写的,和实际工作中的实例脱离,不具有更多的现实意义。这些都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知识的更新,也使学生感到所学东西没有用。

1.2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和专业性极强的社会科学,专业授课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仍采用传统的教课方法,严格按照教材内容传授理论知识,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从而忽视了实践操作,限制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基本掌握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但对于原始凭证的形成与取得、内容、传递流程、票据审核,记帐凭证的登记,帐簿的应用、登记,结帐等内容缺乏认识、技能操作不知从何处下手,更谈不上生产或服务阶段进行会计工作组织与实践,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预测、决策和成本控制等活动了。会计专业课程在理论课结束后,缺少为巩固会计理论知识而进行的课程实践环节,使学生学习的会计理论知识无法与会计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兴趣,学生往往学到后面忘了前面、眼高手低,动手能力较差。

1.3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无疑是要掌握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最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运用。为巩固理论知识,作为理论知识的学习模型,工业企业无疑是一种典型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它作为会计理论知识运用的模型,可使学生对供产销的核算,对成本的计算,有一个完整的感性认识。但在现代社会中,企业的经营范围不再单一,一个企业从事的不仅是产品的制造和销售,往往还有商业、外贸等,事实上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又在很大程度上不一定是工业企业。因此,会计理论的学习,应进一步拓宽到其他类型的企业,如商业、外贸、建筑业、房地产等,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以满足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2 职业技能竞赛对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优化研究

2.1 以竞赛为导向组建学习小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的意愿来统领课堂教学的,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现代职业教育强调的是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是他们的竞争优势所在。教学中可采用“做中学、学中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先给出具体的实训项目,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并按具体工作任务要求设定每个岗位职责,让学生带着任务先去思考、学习,遇到问题再由教师进行指导与讲授,最后将理论知识结合实践做系统讲授。将教师对学生的“要你做”变为学生的“我要做”,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另外每组成员间可以进行换岗或轮岗制,教学中除了强调实际操作能力之外,还强调队员要具有独立自主、团结协作的职业素质,强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可以布置一些弹性作业,鼓励优秀小组去完成,并给与一定的加分奖励等来激励学生去强化练习。

2.2 实行仿真职业环境下的渐进式教学

长期以来,会计教学教材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教材中多以文字表述的形式来展示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例如:“购买原材料一批,价值 20000元,开出转账支票予以支付。”要求学生做出相应的会计分录,这样的表达方式也常见于各种练习与考试之中,久而久之,学生便只会对经过文字加工过的经济业务做出反映,而失去了对原始凭证的阅读与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模拟真实的经济业务和完整的会计流程,尝试建立模拟工作中心的技能教学模式,会计学科知识抽象,学生对企业的业务流程没有感性认识,模拟一个工作中心就使理论变得容易理解。让学生沉浸在一个全仿真的职业环境中,会计专业学生所控制的财务部门,要与其他专业学生所控制的供应链、计划管理、生产管理等部门保持良好沟通互动,通过全团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实验任务,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完成会计流程的成就感,进而也培养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提高专业学习能力。同时,在教育教学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改革方面更加注重实用性,在教材建设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2.3 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会计电算化集会计学、管理学、信息学、计算机学为一体,对传统的会计学理论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创新,提高了会计工作过程中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大大缩短了信息处理的时间,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质量,能够及时地为用户提供更准确更详实的信息,提高了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对计算机知识和财会知识的结合程度比较肤浅,学财会的学生仅仅掌握数据库的操作和简单的凭证输入及报表编制,而在计算机和网络普及的当今社会下,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会计人员的职能不在只限于记账,而是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在财务工作中的全面运用,进而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工作中。但目前我们的高职教育在这一方面还存在欠缺,因此要加强会计人才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除了需要对理论知识学习外,更应强调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计算机实际综合运用能力。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计算机职业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和突破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职业写作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