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8-12-07任涛宋以平王裕晓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沂源县供电公司
文/任涛 宋以平 王裕晓,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沂源县供电公司
电力企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面对新能源日益得到开发的新形势,电力企业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和调整,紧跟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潮流。电力行业的大刀阔斧也存在一些不合时宜的管理体制,企业内部保留的旧的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电力行业大的发展前景。
1 思政工作对电力企业的导向作用
1.1 指引企业管理方向
这一工作在企业中起着导向作用。做好管理层的这项工作,把握最新的大方向,有利于企业各项政策的开展。做好基层员工的工作,有利于员工了解企业实行的各项制度,更好地为企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做好企业技术人员的思想工作,有利于为企业创造发展更新更好的技术,从而让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它是企业建设性发展的思想,推动企业发展更进一个台阶。
1.2 建设电力企业“软实力”
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渗透进企业各方面。企业员工的思政工作是企业员工文化的组成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既可以建设企业文化也能调动员工的思想积极性。把思政工作加入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企业人员的凝聚力和企业人员文化素养。做好企业员工的工作,企业人员会把其转化为工作的力量,更好地建设电力企业。
1.3 提高员工思想觉悟
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作用,提高企业员工的企业思想修养。企业要坚持生态建设理念,员工要紧跟党组织路线。员工是企业的重要构成,企业与员工同处一个阵线,企业思想觉悟高也会带动员工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从而顺利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反过来,员工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又会提高企业团队综合素质,从而加强企业团队建设。企业是一个大家庭,员工都属于其中的一员,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让员工有归属感和荣誉感,建设有凝聚力的电力企业。
2 当前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
2.1 单一化
电力企业对其思政工作没有给与充分的重视,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开会、批评、订阅报纸等形式为主,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电力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思政工作人员缺乏变通,一批又一批的新年轻员工加入企业,但企业传统的政治模式停滞不前,青年员工不会轻易接受,容易出现思想政治问题,年轻员工做事容易冲动,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而且会给企业带来负面消极影响,因此,要改变工作思路,不断转化企业精神方向,才能为新生代员工开展思想培训工作。
2.2 动力不足
电力企业员工对其也没有明确认识,企业也没有明确规定,缺少一个企业员工需要达到的奋斗的具体的目标。认识存在过于单一、模糊认识和以偏概全等问题,直接导致员工存在消极、懒散、得过且过的思想。很大部分原因是企业缺乏激励机制,员工没有目标和方向,每天无所事事,慢慢就变得懈怠,工作效率降低,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电力企业要给与员工思想工作进步的空间,进步了的员工给一定的奖励,员工知道自己奋斗的方向在哪里才会慎重谨慎对待,从而提升企业整体文化精神和政治觉悟。
3 加强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对策
3.1 全方位开展工作
员工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利益,企业发展是否会影响到自身前途,自己是否会失业。企业一定要及时做好有类似想法员工的思想工作,不要让这种思想再继续传播干扰企业其他员工的改革决心。重点做好这部分员工的工作,让他们彻底摒弃悲观的心态,要看到企业发展的宏图,可以开展动员大会等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员工对企业改革的信心,在开展思想教育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正确合理,不要让员工感到自己不被重视或受到了教育歧视等。开展工作要坚持“每位员工都是上帝”的原则,企业要让每位员工察觉到自己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的前景里面有他们的身影,是不可或缺的,让企业人员发自内心觉得自己属于企业,员工有归属感才会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一员,密切关注企业的发展,了解企业开展的各项措施,学习企业的先进思想文化。对于企业改革前途担忧的员工要给他们做科学思想方面的工作,前途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企业也不例外,要想在新形势下获得更大的发展就要敢于向前迈一步,尽管过程会有一些曲折,但有企业的好员工做后盾,企业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3.2 鼓励式模式
激励机制越来越成为企业的重要机制,电力企业也应该效仿建立起激励机制。俗话说“无利不起早”,虽然有功利心的存在,但企业本身就是利益的集合,员工也需要获取更多的利益。把激励当成让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更好的手段,激励的前提是要保证公平公正,给予思想上工作上都表现好的员工一些物质或精神奖励,鼓励员工勇于转变思想,积极配合企业人员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4 结束语
企业思想政治更新模式要远远超过企业员工更新速度,企业更好更快地开展思政工作。企业工作开展顺利,才能为企业谋求新的制高点,让企业在新形势下适应新的思想要求,走适合电力企业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