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镇遗迹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以黄龙溪古镇的保护与开发为例

2018-12-07张子琴崔洁渝

度假旅游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古镇旅游文化

张子琴,崔洁渝

(乐山师范学院旅游学院,四川乐山614000)

1 古镇旅游市场特征与趋势分析

1.1 古镇旅游市场特征

人们收入水平的逐渐提高、文化旅游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国家旅游节假日的福利政策,为促进“古镇旅游潮”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主客观条件。古镇旅游业作为旅游市场中一支富有潜力的新生代力量,正逐渐赢得人们的青睐和赞誉,并焕发出全新的活力和生命力,使得传统村镇原有风貌获得专业的维护与发扬。其主要的旅游市场特征包含:一是古朴特有的古风环境氛围;二是奇特的传统建筑风貌和空间结构肌理;三是丰厚的民俗底蕴;四是较完整的建筑遗迹。

1.2 古镇旅游趋势分析

2010-2017年,成都市双流县总旅游收入增长稳定,旅游市场总体发展态势平稳。黄龙溪古镇所蕴含的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积极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

?

1.3 古镇开发与保护的效益

古镇发展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融合、相互协调和渗透的重要载体。一是社会效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稳定,提高旅游者文明素质;二是经济效益:助推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提高古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新动力、增加就业岗位,提高旅游收入;三是生态效益:保护和修缮文物、宣传和发扬民俗文化、保护古镇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2 黄龙溪古镇概况

2.1 黄龙溪古镇概况

黄龙溪古镇,坐落于成都市双流县的西南边陲,北部倚靠牧马山,东部毗邻府南河、鹿溪河,依山傍水,风光旖旎。距成都市中心约41km,离双流县城约36km,幅员总面积约为5014km²,旅游区总面积约为11 km²,总人口约218万。千年古镇,虽历经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但智慧流转,至今仍被保存的较为完备。现存的民居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主街道由青石板铺就而成,两旁是飞檐翘角杆栏式吊脚楼,颇具风韵[1]。黄龙溪古镇历史古建筑遗存丰硕,素来有“中国火龙之乡”、“中国天府第一名镇”的佳誉美名。这座荡涤着1700余年岁月风霜的川西临江小镇,既是全国十大水乡名镇之一,亦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古庙、古战场遗迹和古码头传承悠远古蜀龙文化,古街古树、古佛洞和古民俗浑然一体,极具川西韵味和情调。

2.2 黄龙溪古镇历史沿革

黄龙溪古镇敛去昔日的荣光与华耀,静静流淌在古蜀文化历史的星河之中,它是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广袤川西坝子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岁月沧桑,等待着人们去追溯、去探寻、去品味它的魅力。黄龙溪历史上曾经是古蜀王国最后的军事据点;三国蜀汉政权的圣迹之地;宋代乡村商业集市;清代新兴的移民场镇、水运码头,迄今为止,已发展为现代成都市近郊旅游第一古镇[2]。

3 黄龙溪古镇旅游现状分析

黄龙溪古镇凭借其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丰富的人文内涵、独特的明清建筑及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吸引着八方游客。然而以留住游客为战略目标的旅游“亮点”,尚需深度挖掘和精准打造。

3.1 旅游形象特色不鲜明,文化内涵挖掘不充分

单纯强调旅游文化的表象单一性和形式展示性,只有针对性,而没有鲜明丰富的文化特色不足以吸引重游率偏低、消费不太高的文化旅游者,也会使文化资源缺少应有的文化生命力和活力。结合古镇自身特色,开发挖掘高质量、高水准的文创旅游产品和旅游策划线路是黄龙溪古镇如今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3.2 文化资源充裕,资源整合度低

散发浓郁乡土气息的川西古镇黄龙溪,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对古建筑、自然风貌过于依赖,旅游形式和产品单一层次低,对文化的表现局限于单纯罗列、纯粹观赏游览,特色娱乐活动少,缺少文化展示和体验。游客增长后劲不足,新生客源较少,自我提升能力弱等缺陷显著。资源缺乏整合优化。

3.3 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接待能力与承载力不匹配

没有一个科学、综合系统的理论做思想旗帜,先开发后治理,盲目扩建、改建,很有可能致使古镇资源的无序开发和不同程度的破坏。古镇旅游承载力不足以满足日渐增多的游客接待量,常常半路规划,施工先行规划次之,不仅打乱了原有的节奏,也为后续开发埋下苦果。

3.4 同质化现象凸显,文化差异性不明显

古镇老街被开发成一条以餐饮为主的商业化街道,打破了古镇历史美感和韵味;扩建的街道建筑风格和景观设计雷同;同质化现象突出,文化差异性不明显,“克隆”问题严重。缺乏特色旅游商品,产品趋同现象突出。

4 黄龙溪古镇旅游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4.1 精确定位旅游形象,深度挖掘文化内涵

“千年火龙▪印象黄龙溪”、“三国酒文化▪武阳上河衢”、“黄龙见水▪溪通古蜀”清晰、特色鲜明的旅游形象定位,充分展示武阳特色火龙节、蕴涵丰富的三国酒文化和古镇依山傍水及淳朴的民风民情。准确定位古镇旅游的卖点亮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丰富产品多样性,深度挖掘文化资源,探索合适的古镇开发模式,挖掘自身资源的优势,注重凸显古镇不同的历史民俗文化。

4.2 优化整合重组资源,融入体验旅游

资源互补式的优化整合古镇区域内不同旅游资源,将古镇纳入其他旅游线路中,与其他特色旅游景区联合,加强区域合作。串联以精品旅游设计为主线的具有鲜明历史性、民族性及文化性的黄龙溪古镇三国酒文化及蜀汉龙文化,创新整合、利用人文旅游资源,构建古镇酒文化产品集群。凝炼人文内涵的核心和主题,熏染文化内涵和精华,增强古镇的异质文化吸引力。

表2 文化体验旅游方式在黄龙溪古镇的落地IP文化

4.3 统筹创新“多规合一”形式,合理有序疏导游客流

建立政府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管理监督机制,加强规划和管理。创新“多规合一”规划管理与旅游设计等新格局,在技术层面与体制机制方面寻求关键突破口。以信息化为手段,将旅游元素融入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等空间规划数据信息及相关旅游规划中。监控全互联网旅游数据,涵盖微博、微信、资讯、OTA论坛等240万信源,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的最新技术进行精准分析,运用先进的移动推送和可视化技术进行推送和展示。

通过智能软件、旅游APP,进行“网上预定票”的限制。引导控制旅游客流,实现古镇空间结构调整,合理调节波峰落差,调节高峰期与低谷期数据差。推动旅游设施、规模和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有利于满足古镇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需求。

4.4 创新设计风貌建设、应用科技展现方式

合理开发一定规模的景观塑造及项目活动,设计独具特色的可视性物质文化景观和生动鲜明的视觉印象,加强现有的文化和文物重点保护、集中保护、展示性保护。能动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实现情景化展示,融合三维耦合意象结构,既蕴藏物质载体,又赋予古镇精神情怀,为新媒体时代的人文生态系统的修复、充实、优化等问题提供思路与实践。

5 结语

综上所述,古镇的旅游保护与开发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精确定位旅游形象,深度挖掘文化内涵;优化整合重组资源,融入体验旅游;统筹创新“多规合一”形式,合理有序疏导游客流;创新设计风貌建设、应用科技展现方式。以上措施有利于促进古镇旅游供需均衡,有利于合理控制古镇旅游承载力,净化古镇旅游市场环境,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体验,推动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将来古镇旅游将助力新常态经济形式革新,提升文化水平和助推可持续发展,为塑造旅游目的地IP品牌以及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猜你喜欢

古镇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同里古镇
旅游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光福古镇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