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风险管理的石油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2018-12-07李延东

商品与质量 2018年38期
关键词:框架石油风险管理

李延东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三河 065201

传统上,内部控制被视为一项历史悠久的管理主张,可以追溯到名的Fayol控制论。随着经济环境和组织环境的变化,内部控制的思想内涵不断发展:从简单经济环境下的实物风险控制到报告风险控制,操作风险控制和合规风险控制;最后,内部控制作为内部风险控制机制被整合到企业的综合风险管理框架中。石油企业是典型的资源消耗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妥善处理稳定的生产和生产,成本控制以及国际油价波动等风险。作为单位业务活动效率,财务报告和法律法规可靠性的合理保证。合规,检查,限制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制度,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对石油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石油公司的内部控制研究过程,分析了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控制价值,提出了面向风险管理的石油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框架,巩固了风险防范机制。内部控制可以促进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石油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历程

1.1 国外的研究

如果我们使用最简化的词汇来描述我们所处的时代,那么最合适的词汇就是“改变”和“不确定性”。如何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市场竞争中的风险成为一个理论界。与实践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早期的风险管理研究可以追溯到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保险部门首次提出的风险概念。在传统的风险管理,现代风险管理,综合风险管理,理性变革,风险管理和价值管理之后,需要寻求新的技术方法;内部控制作为经典管理手已逐渐成为协调多种风险视角和实现价值收益的有效工具。理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延伸正在逐步扩展,并正在转变为同一个问题。新的研究趋势更倾向于以综合的视角进行理性思考。同时,CO SO“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的引入进一步表明了内部控制发展的风险取向。事实上,早在1993年,基于CO SO内部控制的总体框架,Davis和Lonborg就石油公司应付账款周期的内部控制设计进行了研究,运用实验研究方法分析了其固有的风险。应付账款系统。设置内部控制目标的问题。Yanget al分析了欧佩克的市场结构,供需结构和相关弹性。GARCH模型研究了美国原油市场油价的波动风险。Yoshi-cho Yong-Jeong Chang将韩国国家石油公司面临的风险归因于三个风险因素:油价,汇率和利率,并使用EA R理论进行了实证分析[1]。

1.2 国内的研究

中国的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标准”的实施,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研究已成为企业管理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虽然中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目标是为了促进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治理结构和内部约束机制的完善,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内部控制石油公司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状态。国内相关研究背景可分为两类:一是石油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理论研究,二是石油企业内部控制实践的引入。前者主要包括:刘子荣认为成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符合法律要求,而且有助于完善石油企业制度,提高公司管理水平,有效实现风险控制从“后处理”到“预先存在的预防”的转变。张无锡提出建立完整的风险导向内部控制体系,这是制约和规范油田企业管理行为的标准。这是降低风险的主要措施;它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欺诈和非法活动,有利于确保资产安全完成,确保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真实可靠。张海霞,庞学艺结合现代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理论,选择中国石油公司为背景,分析了现代企业制度下石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现状,提出了完善财务内部控制的途径。谭颖和王爱秋运用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理论,探讨了抚顺石化公司内部控制的基本管理模式,即“一个全面,三个集中”。孟宪举指出,目前中国石油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基于海外上市的法律要求,其主要目标是实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2]。

2 风险管理导向的石油企业内部控制价值解析

2.1 适应国家经济管理政策的强制性规范导向

1992年,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COSO)发布了“内部控制总体框架”。从那时起,该框架已被许多公司采用,但理论界和实践界对框架提出了一些改进,强调了内部控制框架。企业应与企业的风险管理相结合。新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基于“内部控制的内部框架”,结合萨班斯-牛法案的财务报告要求,以及扩大的研究,即2004年颁布的“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服”。框架标志着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阶段。新的内部控制框架引入了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风险文化等概念,并将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扩展为八个要素,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内部监督。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审计署,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根据风险共同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管理框架于2009年7月1日上市。在范围内实施,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实施,旨在培养经济组织的风险管理意识。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与中国证监会,审计委员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北京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并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支持指南”,标志着中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基本形成。

2.2 促进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内部控制研究的典型案例是2004年中国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其高风险石油衍生品交易遭遇巨额亏损高达5.5亿美元,成为自破产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投资性丑闻,风险预防和控制系统的缺乏是导致这一丑闻的主要因素,也为石油公司敲响了警钟。考虑到石油资源不可再生的内在特征,能源全球化的紧张局面,以及石油工业四面八方,多层次,广泛的开放式发展背景,石油公司始终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主张。内部控制作为经济组织内部契约的明确反映,可以保证组织的整体效率,防范经济管理风险,这应该是促进石油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在新形势下,充分依托石油企业的管理优势,在现有国际公认的CO SO风险管理框架的基础上,建立合理健全的风险导向内控系统,满足市场经济体制和内部经营目标的要求。

3 面向风险管理的石油企业内部控制概念结构

3.1 建立风险管理导向的石油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理论框架

该理论的作用是为一个主题提供研究方向,并为具体问题提出一些假设和逻辑推理,并获得关于这些问题的因果关系或预测。在石油公司内部控制这种相对较强的实践领域,该理论肩负着额外的任务,即实际问题的挖掘和解决方案的解决。这也是石油公司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内部控制的新趋势表明,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概念的自然延伸,风险管理对风险的积极态度和创造价值的管理方向。风险控制方法已经扩大;和谐制衡的基本概念与石油公司的发展特点相结合,解释了嵌入式内部风险控制理论结构。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科学,经济和生态环境,它植根于一定的控制环境,限制了内部控制的具体内容和性能特征。CO SO风险管理框架采用石油企业管理实践,结合石油工业上,中,下游的特点,推导出石油组织的内部风险控制理论框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3]。

3.2 基于控制环境调查的石油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甄别

分析石油勘探开发,石油石化加工,石油产品销售,石油财务管理等基础石油企业业务流程,将石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视为资源更新风险,开发和制造风险,销售 经营风险和财务管理风险。

3.3 基于控制事项识别的石油企业内部风险控制评价

基于石油组织的内部风险控制理论框架,针对四类风险识别目标:资源更新风险,开发和制造风险,销售运营风险和财务管理风险,并整合了问卷调查和专家等实地研究方法。内部风险控制评估模型通过功率函数法和结构方程模型等计量方法进行规划。

4 结语

为适应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国家经济管理政策的强制性规范导向,建立和完善石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风险管理,整合经典CO是当务之急。以石油企业为资源型产业的独特发展目标。SO风险管理的总体框架形成了关键的系统环节,如基于控制环境调查的风险筛选,基于控制项目识别的风险评估和基于控制流程再造的风险防范,实现了控制环境,风险筛选,风险等核心概念评估和缓冲。有机产品系列为石油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实践提供了方法论依据,促进了石油工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框架石油风险管理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沙盘推演工具在“国和一号”示范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石油PK太阳能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我国在WYO框架下面对的贸易保护现状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