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刀刃上行走者的吟唱
——论易殿选诗集《死亡之吻》

2018-12-07关爱和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诗人诗歌生命

关爱和

这是一本名为《死亡之吻》的诗集。作者是易殿选。诗集的封面上这样介绍诗作者:

易殿选,河南汝南人,生于1953年。198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出版诗集《青春风度》《月亮岛》《疯狂的石榴树》《田野之恋》等,散文诗集《多彩的世界》,随笔集《爱是一支歌》等。1992年年初移居美国。

作者的信息中与我有两点交集:一是同乡,二是同窗。知道与易殿选是同乡是在成为同窗之后。1978年3月,我们共同到河南大学中文系学习。四年的同学生活中,我渐渐了解到沉默寡言的殿选其实是一位爱诗之人,经常有作品发表。毕业后殿选因为擅长诗歌创作被分配到 《莽原》杂志社工作。不久,殿选全家就远走他乡了。大约是六七年前,知道他要回家乡创业。再以后,听说他在陪好友体检时,自己也照了一张胸片。这张胸片上发现的问题,使他们立即回到纽约的家,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求医之路。《死亡之吻》中的诗写作于2017年。诗人在诗集的《后记》中叙述写作过程道:

想以诗的形式记录我种种感觉的念头始于2017年3月,那时,除了手术的折磨、迷离、恍惚,我还进出了两次重症监护室,经历了两次死里逃生。不料想颈椎骨折又不期而至。当时戴着脖套躺在纽约一家医院的病床上,几乎动弹不得。有一天忽发奇想,为何不用诗的形式将常人无法经历、无法感知、无法忍受的种种体验记录下来呢?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给亲人、朋友、自己一个交代。比如对病魔突袭的愤怒与悲哀,对不测命运的鄙视与无助,对生活的眷恋与依赖,对死亡的恐惧与厌恶,对明天的渴望与期待,等等,权当自己留下的遗物。

于是我便将手机的语音系统打开,将诗的语言输进手机的记事本,有精力时再整理。一个多月下来,居然有一百多首诗。沉寂了三十年,远离诗歌三十年,我惊讶于自己饱满的激情与爆发力。

《死亡之吻》是殿选远离诗歌30年之后的重新写作。而这种“重新写作”是诗人在颈椎骨折,躺在病床上几乎不能动弹的情况下,以对着手机口授,而后整理修改的方式完成的。这种诗的写作时机和特殊方式使我震惊:《死亡之吻》是人的生命极限下的艰难写作,它产生的本身,便是生命的奇迹和对生命的礼赞。《死亡之吻》所写的是诗人最个人最私密的经历感知。诗人面对无法摆脱难以战胜的病魔,用诗的语言,将愤怒与悲哀、鄙视与无助、恐惧与厌恶缠绕交织的情绪,以及对生命、生活、亲人眷恋与依赖、渴望与期待的复杂感情精彩呈现。解读《死亡之吻》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如同进入险象环生的无人之区,诗情跌宕,步步惊悚,让人着迷的同时,也让人心疼。心疼的是诗人在病魔折磨下的种种痛苦,着迷的是面对病魔诗人的坚强从容。在阅读诗人曲曲折折的情感历程,体味诗人常人不曾有过的生命体验,领会诗人蕴含在诗歌字里行间的激情与爆发力之后,我们也认识了一位理性之光笼罩、超凡脱俗、铁骨铮铮、柔情似水的诗人。

我每天都在刀刃上行走

这是《死亡之吻》中一首诗的题目,也是诗人患病后度日如年的生命感受。诗人在《后记》中写道,“自2015年7月偶然发现罹患癌症后,历经惊骇、痛苦、迷惘、绝望,然后逃难似的返美疗伤”,“在美国这么多日子,除了几次住院经历外,还要隔三岔五向医院奔跑,接受形形色色的检查和治疗”。偶而的检查,偶而的发现,便将诗人从叶落归根、颐养天年的自然生活轨道拉入出入医院、检查治疗的非正常的生活轨道,并且从这里开始了生命每天都在刀刃上行走的生活:

我每天都在刀刃上行走 /目不斜视,仿佛一个古老的剑客 /飘飘欲仙,但又步步惊心/这是上帝钦点的属于我的/唯一的道路,别无选择/除非是违拗他的意志/就这样,我每天都是从刀刃上/奔向一个又一个浑圆的落日

有一天累极了,也许会放慢脚步/那也意味着将会从刀刃上跌落/跌落到深不见底的地方/不过在此之前,我会卸下/谷物和泉水,以及唯一的书本/这些都是我携带的,终将/馈赠给亲人们的礼物

每天在刀刃上行走的感觉,是以寂寞之心感受风声雨声,在生命的律动体会步步惊心。在刀刃上行走的危险,是行走者疲劳后的跌落。对随时到来的跌落,诗人的准备是:卸下自己所携带的谷物、泉水和书本,馈赠亲人。这种行走者跌落的预设,看似旷达而充满诗意,实含悲怆而无可奈何。诗人有《致肿瘤君》《美丽的陷阱——再致肿瘤君》诗云:

我知道你们还在狂欢/于我的肉体之内/因为我听见你们的尖叫、呼喊/和玻璃杯触碰的声响/你们这些微小的凶残的生灵/你们这些饕餮者,一边咀嚼着/蚕食着我的生命,一边放肆地笑着/尖利而雪白的牙齿/血淋淋的,仿佛撕咬着羔羊的狼群

那么现在,在你们的庆典里/我正在以自由落体的速度坠落/伴随着香草、星光和夜半歌声/尽管那不是天堂的方向/你们所不知道的是/远离喧嚣、欲火、哭泣/其实是我痴迷已久的信仰/但是,是谁为我预备了这/铺满鲜花的陷阱?

诗人与病魔的斗争,如雄心万丈的壮士,陷入无物之阵。肿瘤的肆虐,是那样的残酷那样的猖狂那样的肆无忌惮。诗人的达观自信,诗人的刀剑激情,在看不到摸不着而又死死纠缠的肿瘤君面前,都无所施其所用。千种折磨万般无奈后,诗人抱定与对阵之敌同归于尽的决心:“一片凌乱的脚印。什么都不会改变/除了我必阵亡。”“而我知道,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同归于尽。”“你们将同我一起化为烟缕/而我就站在自己的墓碑之上/笑看千军万马为我陪葬/这奢华的葬礼,没有帝王可比。”我们在欣赏诗人精神胜利与英雄气概的同时,也体会到人作为万物之王在“肿瘤君”面前的无能与无奈。诗人的《手术台上》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血肉之躯在生与死之间的辗转徘徊:

无影灯下,恍惚听到/摇晃的马车驰过的声音/夹杂着麦粒与稻草的香味/一些炊烟袅袅婷婷地漫过/村子后边那片参差不齐的树林/谁在小河边呼唤?那般熟悉/细听竟然又多了几分陌生……/其实,我就躺在曼哈顿某家医院的手术台上/与洛克菲勒中心两条街的距离/被雪白的墙壁包围/在幽暗的潮起潮落中入睡

接下来是几朵殷红的花朵/在皮肤之上绽放,我这样猜想/并且相信,任人宰割不过如此/这是八月的一个傍晚/叮当作响的手术器械/在耳畔合奏着什么/还有那些同流合污的手指/毫无顾忌地翻阅我的皮肤

这个夏天已经结束/雪白的墙印满了光的性感的嘴唇/以及被时间涂抹的痕迹/我重又看见那些熟悉的脸/宛如果实,哑口无言/我重又看见阳光/从额头慢慢渗透我的全身/原来生与死之间/不过是几米的距离/而每一寸都是那么炫目、凄美

手术是现代医学治疗的重要手段,无影灯是手术治疗的标志性设备。诗人“逃难似的”回到美国的家,就是要寻找最好的医疗救助。无影灯下的病人在药物的作用下,进入恍惚状态。恍惚状态中的诗人听到了马车驰过的声音,麦粒和稻草的香味,村子里的炊烟和小河边的呼唤。这些恍惚中的所见所闻,肯定不是曼哈顿与洛克菲勒中心的场景。肉体在曼哈顿医院的手术台上躺着,灵魂在万里之外的家乡穿越。肉体和灵魂的分离是第一代美籍华人都可能遇到的问题。生命历程中的前一段在东方,东方的情愫盘根错节;生命历程中的后一段在西方,西方的经历绚丽凌乱。诗人对自己有“漂泊者”的定位,漂泊者难免会有偶尔的灵魂出窍和时空错乱。

手术是医生与医疗的救助,是医生医疗与病人结成盟军,共同与病魔的战争。但手术救助,也给病人带来“任人宰割”的痛苦与不悦。接受手术后的诗人,在原有的“漂泊者”的自我认同外,新增添了“残缺者”的不良感觉。诗人骨子里是个完美主义者,对残损和不完整的自己特别在意。其在 《我不该是那个遍体鳞伤的人》一诗中呼喊:“请赐我以攀爬的智慧和力量吧/我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悲怆/——无论是上帝,还是魔鬼/我不该是,也不能是/那个遍体鳞伤的人。”诗人在《背负着希望远行》中述说残损带来的绝望:“我曾经绝望过,当健全的肢体/不再完整,卡通似的生活的图画/被一只突如其来的手/无情地撕碎,又树叶一般飘落/当眼前最后一缕亮光在瞬间熄灭/无边的黑暗将我团团围困。”绝望中的诗人感觉到“所有的道路都被从脚下抽去,被悬挂在巨大的空洞之中”。

人类对付癌症,在手术刀之外,还有用化学药品治疗,谓之化疗。诗人把化疗和手术一样,都看作是一场战争。其《化疗之殇》一诗写道:

黄色的、白色的液体/通过针孔吱吱地注入脉管里/瞬间过后,便听到波浪翻滚的声音/马蹄嘚嘚、战车隆隆的声音/喧嚣、呼叫、嘈杂的声音/我知道它们是百万雄师的化身/携着刀枪、火炮、烈焰/以及当代最为尖端的利器/它们将循着我的四肢/夜以继日向前推进

这注定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尽管不知道强大的对手隐身何处/无形的炮火仍在倾泻/而阵地上除了我赤手空拳地抵抗/还有那些隐形的巨人,旁若无人地/搜寻着可疑之点,所有的亲人啊/只能在遥远的地方助阵

我渴望黄昏,因为接下来就会夜色降临/在夜色掩护下或许可以憧憬一下未来/想象一下爱情,何况夜色背后是黎明/而明天的战场也许会更加惨烈/那又怎样?我会抖净满身尘埃/挺胸迎击,直至阵地上一片死寂/如果有一天从焦土里崛起一棵小树/那是我想告诉后人:这里没有逃兵

在诗人看来,将化学药品,通过爆裂的血管、颤抖的心脏,输入体内,像无形的炮火倾泻于阵地,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化疗过程,是人类目前对待癌症最前沿最尖端最常见的治疗手段。在化疗实施的过程中,在针管与血管的亲密接触中,寄托着多少病人生命的希望,也记录着多少肉体的痛楚。在诗人想象中,经历化疗的惨烈之后,生命如果还有劫后余生,充其量也不过是焦土中生长出的一棵小树。

《死亡之吻》叙说最多最为深刻感人的,还是诗人徘徊在生死之间灵与肉的挣扎与痛苦。残损残缺,也可能只是凋谢的开始。自称站在“生与死接合部”的诗人,时时感到死亡就在身边:“总之,有一只手执拗地向我招摇/陌生得令我不敢直视/也许来自某个街角,或楼宇的牙齿之间/也许来自巨大的绚烂的夜色里/隐秘的呼吸散发出幽暗的芳香/也许来自摇曳的灯光下,那颤抖的阴影/定然是在暗示某些劫数/以及深不可测的命运。”(《死亡之手》)劫数和命运,可能是病中的诗人对自己说得最多的宽慰的话。诗人在《难以拒绝的厄运》中发问:“是谁将我推向这奇特境地?”“当秋天的车队隆隆地驶过/预示对夏天的清洗即将开始/接下来便是追逐、践踏的尖叫/撕裂皮肤的快感,以及血液/挣破脉管追逐潮水的欢畅/呻吟声四起,被碾轧的/不知道有多少无辜的生命/从此我不再希望,直至所有的/祈祷都化为齑粉。那么是谁/将我推向这难以拒绝的厄运?”这样的发问雷霆万钧,肯定没有人能够应答。诗人转而把追问变成了自省自责:“这并非命运的赐予/正如冻伤的花朵、结冰的翅膀/从来不是冬天的过错/我放浪了太久,常常违拗大自然的意志/在应该播种的时候忘记了耕耘/而在收获的季节四处流浪/或将幻想写在水面,将信物留在风雨里/率性而去,将过剩的精力/寄放在酒杯中/自己为自己构筑了一座炼狱/所以我只能忍受形形色色的熬煎/和肉体难以企及的洗礼/只能在生与死的间隙忏悔。”(《自己为自己构筑了一座炼狱》)诗人忏悔太久的放浪颓靡,忏悔耕耘的时节没有耕耘,收获的季节没有收获,忏悔幻想影响了行动,清醒交给了酒杯。沉痛的精神忏悔,或许可以减缓肉体的痛苦。

在生与死的间隙中忏悔之余,诗人感到属于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少:

在我的背囊里,所剩的东西已经不多/许许多多东西皆已被我丢弃/比如思想的碎片、廉价的激情/以及一些关于人的伪命题/它们早已化作纸屑,被抛撒在路边/与落叶为伍,或融化在雪花里/一些多余的衣服也早已丢给了路人/既然不堪重负,冬天也已经过去/那件被用来护身的马甲,自然也成为累赘/因为我知道人生走成这等成色/在凶悍者眼里,已不屑于去袭击

有一些东西则在无意间遗失/比如爱人的手势,关于美的钥匙/以及怜悯之心,所以我变得麻木而又迟钝/还有友情,其实它们就是云的脚步/日日相随却浑然不知/一旦化为雨,便顿感一片虚无

还有一些东西被人强行索去/比如器官的一部分,所以我的肢体不再完整/那把用来划破黑夜的短剑/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被人拿走/一支用来驱赶寂寞的口琴/竟也难逃被掠夺的厄运/现在我只能像一只被风拔去羽毛的鸟/踽踽而行

在我的背囊里,所剩的东西已经不多/包括金钱、时间、幻想的能力/所幸还有足够的爱/去覆盖我的余生 。(《在我的背囊里,所剩的东西已经不多》)

在生活的长河中,诗人有过很多次的丢失。“必须承认,我是一个邋遢的人/而且善于遗忘,比如将诺言/与古董们堆放在—起/落满灰尘之后,忽然想起/却已经枯萎/有时候将一部经典/遗忘在风景区的凉椅上/任它自言自语/讲叙18世纪的陈年旧事/有时将朋友的一个约会/无意间裹进一支香烟里/一边坐在阳台看尘世/一边等待它化为烟缕。”(《有一些东西,一旦丢失》)拥有健康时的这些丢失和遗忘,都可以化作诗人充满诗意的表述。而健康一旦丢失,你的人生背囊里便没有了可以让你远足的资本,你和世界的对话也会突然变得没有色彩没有力量。丢失、残损与毁灭,在《死亡之吻》中是一类出现频率很高的意象,凸显与折射出被病魔袭击后诗人心灵深处的褶痕。诗人在《我的城》中描述了我曾“以毕生之力构建一座城”,一座有秦砖汉瓦骨骼,有唐诗宋词风韵的城。这座渗透着诗人心血的城,突然沦为废墟。沦为废墟的城里,埋葬了诗人生命的理想。“我将一半瓦砾留在这里/让它们回归尘土/另一半装进马车里/运往岁月之谷,任它们与荒山为邻/我还要在唯一的路口刻上一行文字:这里曾经是我的城”。《我的船,我的村庄》写一艘搁浅粉碎的古船,成为了我的村庄;船长的后裔,成为搁置在地面上的鱼,奋力游进庄稼的激流。作为村庄的叛逆者,我选择了流浪。流浪人的命运如同弯曲的河流,宇宙间的无形之手,会随时给你出其不意的伤害:“与生俱来的一副皮囊/仿佛不是为了阅读这个世界/而是为了体验形形色色的惩处/以及被凌辱、被撕裂的痛苦。”“渴望结束,如渴望爱情老去/背后只留下一片沉默的荒漠/我永远无法知道最后一拳来自哪里/只知道站起来已是血肉模糊。”(《每一天都在暗自猜想》)流浪者在命运中随波逐流的困窘艰辛,以及生命无从把握的宿命与神秘,在《死亡之吻》中俯拾可得。

《死亡之吻》中不讳言死亡。在经历了生的艰难之后,死或许便是一种解脱。诗人在《路过死亡》中写道:“所以我从不惧怕与它遭遇/我宁愿相信她是一个面无表情的邻居/收留每一个走失的孩童/无论顽劣,还是温顺/当你犹疑地走进庭院/身后便会突然传来闭门的声音。”把死亡过程写成一场路遇,走进庭院身后的关门,这需要多强大的精神力量?对于死亡,对于天堂地狱的场景,诗人都设想过:天堂有人间的尊贵、爱情、自由、唯美,有老友的把酒言欢,有大师的机智诙谐;地狱有厉鬼的尖叫,暴君的猥琐,蝇营狗苟人的登堂入室,良善之人等待上帝召唤。诗人认为天堂地狱都或许是一个传说,他对死亡恐惧的唯一理由在于虚无。死亡的世界,“既没有天堂的高墙,也没有地狱之门/有的只是虚无,以及虚无背后/堆积的虚无,呼唤亦没有回声/而这才是我畏惧死亡的唯一理由”。(《对死亡恐惧的理由》)不惧死亡的诗人发出《我已准备好了》的呼喊:“我已经准备好了,几乎没有遗憾/除了过往的那些内疚/人,终究是要死的,所谓不朽/根本就是一个谎言/那又怎样?山河从来不曾破碎/破碎的,是那些应该破碎的灵魂/我已经准备好了,俨然一个/整装待发的士兵,安静得如同/那只卧在窗台微闭双眼的猫/不必叮咛或嘱咐,我的亲人和朋友们/这不过是一次计划外的远行/短暂的分离是为了恒久的相聚。”把死亡当作一场计划外的旅行,这种豪放与旷达,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诗人在《墓志铭》一诗中写道:“如果有人问我,你将以怎样的墓志铭/纪念自己的一生?/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浪迹天涯/因为我知道,那就是我的缩影/那饱含沧桑的四个字/不仅蕴含着我漫长而踉跄的脚步声/还有我的全部求索和挣扎。”以“浪迹天涯”作为墓志铭,因为只有这四个字才能够描述诗人四海漂泊的生涯。在西方诗人的诗境中,诗人不取法马萨诸塞州的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孤独之美,不慕想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超然、潇洒,而钟情于英国诗人济慈“把名字写在水上”的浪漫:“我的人生毕竟走了太多的路/几乎走到大地的尽头/所以我更希望像济慈那样/将‘名字写在水上’/写在大西洋的波浪之上/以波浪为家。”诗人以波浪为家,首先是因为写在水上的文字,不会被风毁弃;“让我将最后的嘱咐/写在河流之上,忧郁的河流/来自故乡。水光粼粼的文字/没有隐喻,当然也没有典故/只有水的呼吸,除了你/无人能够读懂其中的荒凉/也不必担心会被风毁弃。”(《如果可以》)诗人以波浪为家,更为重要的还因为海水那边是故乡:“那是我在聆听海洋的絮语/它深奥的喋喋不休的语言/令我愈加迷茫/那是我在沉思,人啊/为什么选择流浪。”“那是我在眺望,那是我/化作一只没有翅膀的海鸟/时刻准备着飞翔/海平线尽处,有我思念的目光/海水那边是故乡。”(《海水那边是故乡》)浪迹天涯给予诗人异国他乡的孤独浪漫,也给予诗人对故乡与亲人绵绵不断的牵挂思念。

人生是一条河流

《死亡之吻》的第二辑《致爱人》、第三辑《写给儿子》是家庭成员之间的诗。诗人与夫人,在大学里相识相爱。夫人当时是就读于外语系的校花,纯情漂亮。以殿选的木讷追校花,在外人看来几乎是最不靠谱的事情。殿选最后的成功,一是靠宽厚坚韧与细心呵护,二是靠舌灿莲花般的诗。诗人在大学里获得的爱情,滋润了诗人的生命和诗。《只想将青春重新交到你的手里》写的即是大学的生活:“让我将采撷来的塔铃的声音/古城墙静默的思绪/以及月亮湖水底淡淡的月辉/装饰成一幅画送给你/让我用20世纪80年代的阳光/校园小路翠绿的缩影/以及遗落在树丛里的琅琅读书声/编织成一枚胸针送给你。”“让我将你第一件风衣扬起的律动/你乌发的波浪荡起的回声/你清澈迷人的眼角的余光/构建成一首小诗送给你/这不是归还,更不是回忆/我只想将青春重新交到你的手里。”将青春重新交到你的手中,是诗人习惯性狡黠的承诺,但夫人在习惯性狡黠的承诺中会有习惯性的陶醉。再读这首《三十年前的玫瑰》:“那一枝三十年前的玫瑰/饱满依旧、层次井然的秘密/仅仅因为你的矜持,我的坚守/我们与它才有了—场漫长的约会/但是谁能答应我,再过三十年/它仍旧鲜艳如昔,我的赞美/依然圆润,而你的激情仍在/嘹亮有如九月的蝉鸣/那一枝三十年前的玫瑰,微笑如泪/就像现在我久久地看着你/若无其事,又一往情深。”我相信,三十余年相濡以沫的生活,“若无其事,又一往情深”的守望,应该是仁心宽厚的诗人最常态的情景。三十年中,诗人对夫人的信任依赖越来越深。有诗《当你不在我的身边》中写道:“当你不在我的身边/我便坐地为禅/不知寒冷时/双手该放在哪里,幽幽目光/又该在哪一张脸上凝止/而在芳菲的早晨/我亦犹豫于是踏露远足/还是囚禁在屋子里苦吟/预言幸福,我不能够/幸福从来就是/自己为自己准备的祭品/将名利付之一炬/将回忆付诸流水/亲爱的,当你不在我的身边/我只能击墙而计数/你归来的日子。”还有《从分手的那一刻》:“想你的时候就会一个人独饮/杯中之物是酒?是迷恋?/抑或是颠沛流离?/人间悲欢皆成盘子里的菜肴/沉醉。但很快又挣扎而起/告诫自己:决不沉沦/因为有你/想你已成为我难以更改的习惯/如同植物趋向阳光/上升为一种本能。想你的时候/内心便涌出一汪泉水/俯身观望并且咏叹/直至从前的点点滴滴汇聚成/你的倒影。”初读这些诗,感动之余,又生疑问:在中原事事可为的大叔,到了大西洋彼岸生活之后,怎么成了一个痴痴想念默默守望的巨婴?这是进化还是退化?这是爱情的力量还是生活的力量?在得知诗人患病的消息后的第三天,已经在国内有了兼职的夫人,毅然放弃一切,陪伴诗人回到纽约的家,开始了治疗的过程。病榻边的夫妻相守,在诗人看来是“若无其事,又一往情深”的静好。诗是诗人赢得爱情表达爱情的利器:“我曾经像挚爱诗一样爱你/因为在我看来,你就像一首诗/带着几分婉约、几分朦胧/沿着你的韵律就能通向奇遇/也许还有浪漫的爱情/也曾经像爱你一样迷恋着诗/因为在我看来,诗如你一样/饱满,意向的丛林有风呼啸/走进诗里就是走进你,而每一步/都是一个境界,令人意乱神迷。”(《之间》)在不离不弃,携手抗魔过程中,诗人感到,自己是恶魔重拳下的失败者,而夫人才是真正的决斗者:“其实,真正的决斗者是你/尽管恶魔的重拳击打在我的身上/空洞的声音传之久远/尽管强大的对手,颠覆着我/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你用柔弱的肢体抵紧我的脊梁/决绝地说:决不能后退!/那一刻,我知道自己没有了溃败的权利。”(《亲爱的,只能是你》)病中的诗人受着出生入死的肉体熬煎,病人亲属经历着生离死别的精神熬煎。诗人《最后的情歌》写道:“如果有一天我杳无音讯,或者下落不明/你也不要焦虑,那是被上帝唤走/这是迟早的事情,尽管我知道/那里既非天堂,亦非地狱/有的只是无边的虚无。但我并没有远离你/只要你抬起头,就会看到天边的一朵/经久不散的白云,那是我化作烟缕/在蓝天上抒写的最后的爱情。”

《致爱人》的主旋律是爱情,《写给儿子》的主题词则是叮咛。叮咛儿子记住自己是农民的子孙,家乡的黄土地是生命的起点;叮咛儿子播种荒谬,一定会收获蒺藜,付出忠贞,才能获得纯粹的爱情;叮咛儿子友谊也是一双透明的翅膀,会使你飞得更高更远。这些叮咛类似于父辈经验所熬制的心灵鸡汤,淡薄隔膜,很难与前两辑的厚重深刻相提并论。诗人《写给儿子》中写得最好的还是自己。《我最引以为傲的职业》中写道:“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我都拥有一个堪称完美的人生/饥饿使我知道了粮食的高贵/愚昧驱使我去接近文字的内涵/渴望繁华,于是我跻身城市的丛林/向往高度,于是我成为思想的奴仆/我拥有名誉、地位、足以为生的财富/以及贤良而美丽的爱人、卓越的儿子/别人拥有的,我几乎从不缺失/别人没有的,比如路过死亡/我已有了几次惊艳的际遇/它温良而狰狞的面目,让我接下来的/日子异常饱满,为此我应该满足/应该无悔地笑对余生/直至有一天被上帝悄悄唤走/一如常人,我的人生由许多模块组成/农民、矿工、编辑、诗人、媒体人……/其实,我最引以为傲的职业/就是作为一名父亲。”把父亲当作引以为傲的职业的父亲,肯定是一个舐犊情深的好父亲。我们从《那天,我们告别》一诗中感受到两个细节:儿子在与父亲告别时,给父亲一个拥抱,“这是我们平生第一次拥抱/也是一个儿子在传递/对于父亲的庄严的情感”。儿子的仪式是西方式的,而父亲心目中的仪式则是中国式的:“其实这是我同你最想完成的/两个仪式之一;再一个就是/两碟小菜加半瓶老酒/唯有我们两个人在灯下对饮。”诗人父子都试图以自己的价值观所支配的方式,表达共同的血脉和庄严的情感。

那么今夜,我就住在诗歌的房间里

正如父子拥抱与父子对饮是两种价值观演绎的结果一样,诗人来到异国他乡后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游走在东西方之间。这一感觉,在第四辑《左顾右盼》之《自由的力度》一诗中被描述为 “根须扎在东方的泥土,枝梢却在西方的风里”。20余年间,诗人无数次来往于家乡和他乡之间,感到自己不愿融入西方,又难以回到东方:

纽约从来不是我的故乡/尽管我在这片光怪陆离的海洋里/像一条来自黄河的浊浪/翻滚了二十多年时光/尽管我每天都在接受它/温柔而粗野的拥抱,每个拥抱里/都能感受到自由的狂热/尽管它给了我面包、房屋/以及聊以为生的财富/而且我胆小如初,照章纳税/遵纪守法,甚至不拖欠一张罚单/我还是与这座城市格格不入/拒绝英文字母,乡音不改/拒绝三明治、肯德基,至今保留/一个堪称完美的中国胃/甚至放弃选举的权利/不只是因为黄皮肤的色彩无法修改/和中原文化沉重的牵绊/即使什么都不因为/我还会在自己的灵魂/贴上外乡人的标签

而到了郑州,这个自以为是的故乡/我依然目光苍茫,家在何方?/尽管郑州的每一个路口/都堆积着我的乡情、亲情和友情/即使随便在马路边儿抓一把沙尘/都能看到我当年的足迹/我曾经任职的地方,那个虚无的/文化大院,会聚了太多/虚构的乖张的面孔/市公安局的户籍簿里/同样找不到我的名字/我不能在这座城市开一个银行户头/以云的方式支付旅费/也不能用原有的名字/买一座房屋,颐养天年

所以我成了一个没有故乡的人/一个永远的外乡人/所以只能像一艘被放逐的船/随波逐流/只能像一片没有地址的落叶/随风飘散。(《永远的外乡人》)

诗人把“浪迹天涯”作为自己的墓志铭,诗中表达的不仅仅是永远的外乡人的失落,还有几分世界公民的傲娇。诗人大学毕业之后所到的第一座城市是郑州,这个城市给了他安定的工作,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家,居住着他最多的同学朋友。十年、二十年,诗人离开这座城市太久,再回到这里,便有了种种陌生和不适应:“这座城市的郊外,越来越远/远到想象一下都令人疲惫/就是这样的郊外,也甚少见到树林/树林里的鸟儿不知去向/甚至连不被人待见的乌鸦/也选择放弃。—起消失的/还有那些土地的绑架者/和想象力匮乏的城市设计者/他们或许正隐匿于某一个地方/与水为邻。 ”(《郑州印象》)“许多年之后,我又走在这座城市/试图鱼儿一样潜伏在楼群深处/寻找那些曾经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一切,包括友情/以及仇恨,但我一无所获/除了记忆的残片,曾经的道路/熟悉的脸,与往事一起消失/这座城市已经离我很远/远不可及,我重新沦为过客/所谓过去,不过是酒杯里的珊瑚。”(《寻找》)在这座充满记忆的城市里,没有了绿树,没有了鸟鸣,没有了友情仇恨,往事与城市渐行渐远。诗人浪迹天涯居住的第二座城市是纽约,这里是自由女神的居住地,是世界财富的集中地,是各国浪迹者自我放逐的天堂:“于是在这座庞大的都市/我只能沿着污物遍地的街道行走/只能在没有语言的高度/自言自语,并且企望/绝处逢生之美/茑萝花一般绽放/所有的平面,都奔跑着疯狂的车轮/以及金钱的脚踵和梦游者/跌跌撞撞的身影/静止的是树,是欲望的/另一种形态/除了沉默,我几乎无话可说/当我举一抹自由的切片/在阳光下检视,一片虚无/当我混迹在五颜六色的人群中/却找不着关于色彩的感觉。”(《自由的力度》)在这座被看作世界中心的城市里,诗人看到了肮脏的街道,疯狂的车轮,横流的欲望,自由的虚无。在纽约康复中心,他还看到了无数个体生命生老病死悲喜剧,看到了被冰雪折断翅的鸟儿,被命运摧残的生命:“现在他们像寄居蟹一样/寄生在康复中心的病榻上/似乎每天都在降低生命的高度/纵使坐在轮椅里/依然难以遏止泥土的上升/一大片风烛残年,触目惊心/人啊,我该怎样诠释你的存在/如果这就是结束,那么又何必开始。”(《人啊,我该怎样诠释你的存在》)

不幸的是,诗人也被迫“加入到被命运摧毁的生命”的行列。《左顾右盼》一辑中有两首诗,分别叫《门》和《谁能告诉我》。《门》里有诗句“从一道门走进另一道门,你别无选择”。《谁能告诉我》里有诗句“谁能告诉我,命运之手/该将你张贴在哪一面墙上/当风把你揭开/你又是在哪一片屋檐下/存放自己的身体、情爱乃至忧郁”。读这些诗句时,我觉得句句都是诗人命运与结局的危言谶语。浪迹天涯者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命运之手,推移每个生命个体的身体到哪个城市,生命个体就在哪个城市存放自己的一切。在得知自己患病前,诗人及全家已经做好了在郑州落叶归根、颐养天年的准备,也在郑州精心装修未来的家。因为这里毕竟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但造化弄人,一纸检查结果,又把全家推向大西洋彼岸。诗人30年后在生命的极限中重新写作《死亡之吻》,不正是命运之手推动的结果吗?《死亡之吻》中最长的诗《诗歌之夜》中写道:

诗歌,这人类最古老的语言/很久很久以前,或许在石器时代/人们便发现了它的秘密/与火种一样,黑暗里的光/温暖的源泉。所以人们把它刻进岩画/成为风中不朽的传奇/所以在虞舜之前的茅屋/雅典娜时代的殿堂里/便悬挂起清丽的诗句

尽管是一座虚无的存在/当灵魂逃逸,人们还是习惯/潜入这个房间栖息片刻/当困顿、忧郁之时/人们还是喜欢将脸颊/贴在它透明的羽翼之上/寻找安慰。也有人坐在/这个房间里苦苦守望/远方归来的帆/漫长冬天边缘的那一片新绿

诗歌啊,你几乎与太阳与神同在/而你的光芒的穿透力/又岂是太阳与神可比?你可以抵达任何地方,只要你愿意/包括科学的脚踵无法抵达的地方/通向真理的狭窄的路径/在浩瀚的宇宙之外,依然有你的脚步徜徉/也许你真的源自上帝的胸襟/但是“上帝死了”,而你仍在/此刻,我就独自留在你的房间里

那么今夜,我就住在诗歌的房间里/抚摸着缪斯滑腻的裙裾/安然入睡。让我回归到婴儿时代/直至在诗歌缓慢的呼吸里/演绎一粒透明的微尘……

诗人对诗歌的礼赞,由衷地真诚:诗歌古老,与人类有共同的生命。诗歌温暖,像火种和黑暗中的光。诗歌给人安慰,帮灵魂逃逸的人扫除困顿忧郁。诗歌高贵优雅,在从不断裂的河流留下清晰的辙印。诗歌光芒的穿透力,与太阳和神同在。诗歌的脚踵足迹,可以抵达任何地方。诗人愿意留在诗歌的房间里,是想把自己的幸福与痛苦留在诗歌里,把自己的奋斗与挣扎留在诗歌里,把自己经历的血肉之躯在生与死之间的徘徊留在诗歌里,把自己对劫数和命运的诅咒留在诗歌里。诗人抚摸着缪斯滑腻的裙裾安然入睡,是因为他一生的漂泊已有了归宿,是因为他的人间挚爱已刻在爱人的心头,是因为黄河儿子的血脉已被卓越地继承,是因为死亡对他不过是计划外的旅行。诗人渴望回到婴儿的时代,婴儿的时代没有漂泊,没有痛苦,父慈母爱,身驱完整。在诗歌的呼吸中,演绎一粒透明的微尘,这是一种愿望,这种愿望今天也终于得到了实现。在笔者开始写作此文时,诗人在病中,不能讲话,可以点头,可以示意,可以握手告别。在美国的同学John带一束鲜花代表77级同学前往探望,诗人紧紧拉着看望者的手,不忍放开。诗人的夫人在John离开后,在短信中告知:“我把花放在殿选的视觉企及的地方,让他时时刻刻明了同学们的盼望与鼓励。”就在这一小文完成的前一天,2018年的6月16号,殿选在大西洋彼岸长辞人世。诗人走了,诗人的诗留下来了。诗人在诗歌的房间,在缪斯的身边入睡,何尝不是一种解脱,一种美好。我们现在说的所有的话,都是对诗人的另一种祝福。

猜你喜欢

诗人诗歌生命
诗歌不除外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诗人与花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