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煤矿企业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8-12-07王巧开滦集团东欢坨矿业分公司

新商务周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用工煤矿成本

文/王巧,开滦集团东欢坨矿业分公司

1 老煤矿企业现实情况

从19世纪70年代末期至今,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在全国各地先后建立起了众多煤矿企业,这些煤矿企业过去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现在它们中的部分企业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拥有着重要地位。其中,一部分早期建设的煤矿,经过长时间的开采,已经从青壮期转入老年期,可采资源储量逐年下降,开采成本越来越高,稳产量越来越困难,地质条件更加复杂多变,很多现代化开采工艺应用难度大,再加上个别企业的煤质没有保证等等因素,导致企业抵制整体市场变化的能力很弱,生产经营效果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常常处于亏损的边缘或难以为继。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析

(1)煤炭产量大幅缩减。由于老煤矿企业开采周期比较长,经过几十年的长时间开采,矿井煤炭资源已近枯竭,加之生产工艺落后等原因,煤炭产量与设计能力相比出现明显下降,生产系统运行成本处于高位,造成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断下降,大都处于亏损边缘或长期亏损,企业生存发展难以为继,大都面临将要关闭退出的窘境。

(2)衔接工程投入大。很多老煤矿部分采区在开掘过程中地质条件异常复杂,往往存在断层、顶板、瓦斯、水等问题,这些地质方面的不利影响,大大增加了开拓、掘进等施工的难度和工作量,从而造成一些规划工作面难以按期布置或反复调整规划,形成废尺废巷的情况,打乱了原有采掘计划,造成生产衔接紧张,增加了大量的不产生效益的额外投入。

(3)压煤村庄搬迁问题日益突出。很多老煤矿由于建矿之初多为独立矿区,远离城镇等人口密集地区,随着开采时间的不断推进,加之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采煤区域的地上都建起了建筑物或种植上了经济作物。为此,企业每年都要对建筑物和经济作物的所有者支付数额巨大的补偿资金,并根据对地上附属物的破坏程度,还要进行压煤村庄的整体搬迁,再次投入资金选址建房,完成此项工作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动辄上亿元及几亿元。

(4)运行成本居高不下。由于矿井开采时间长,生产系统通风、排水、运输等费用长期处于一个较高水平,且很难通过提升管理等措施得以大幅降低。另外,老矿井由于受生产工艺影响,从业人员较之当前新投产的现代化矿井富余很多,基本百万吨左右的矿井都在几千人。上述两个项因素,造成老煤矿综合成本升高,在没有煤炭产量和质量保证的情况下,企业经营严重入不敷出,很难维持正产运营。

(5)总体用工富余人员多。由于资源枯竭、产量下降,虽适时大力进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进行“瘦身健体”、减人提效,但由于内部人员安置渠道有限,非煤产业基础非常薄弱,加之职工年龄偏大、技能比较单一,以及企业承担社会维稳责任的因素,企业自身无法分流富余职工,导致富余职工不得不仍留在企业,增加了工资成本。

3 应对措施

(1)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加大机构改革的力度和进度。针对煤矿产能规模的实际情况,加快管理体制机制的研究和创新,建立与现在产能规模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快机构改革的力度和进度,不搞上下一一对应,对职能相近的机构进行整合,大力推行岗位兼并带,大幅消减中间管理机构和管理层级,大幅削减管理人员,降低管理费用和管理成本;二是加强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建立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机制,充分调动各类员工积极性;三是加强经营管理机制研究和创新,建立与贡献、收入相匹配绩效考核机制,加大考核激励力度,彻底杜绝等靠要思想和大锅饭思想,激发基层单位的潜力和积极性。

(2)加强煤炭生产管理,确保商品煤稳量提质。一是强化生产准备工作,加快推进重点工程进度,采取各种措施改善采区准备不足问题,确保生产衔接正常、不断线;二是加强物探、钻探和地质资料分析,优化设计,提高进尺效率,避免无效进尺,减少不必要工程投入支出;三是做好剩余储量挖潜,重点抓好边角煤储量挖潜,改进采煤回采工艺,保证一个比较合理的稳生产水平,稳定商品煤量供应;四是做好压煤村庄搬迁,释放可采资源潜力,科学谋划、详细论证,确保把成本压到最低,以最下投入延长企业生产周期。

(3)大力加强成本管控,合理控制综合成本。一是科学控制用工总量。坚持总体用工向一线倾斜,大幅减少地面辅助岗位用工,在保证正常安全生产运转的情况下,把用工总量控制一个相对低的水平,最大化降低用工成本;二是加强对电力、材料费、修理费、管理费等重点成本指标管控。加大材料设备修旧利废,培养内部修理队伍建设,整合煤矿修理设备资源,最大限度减少外部委托修理,降低委外维修费用支出。根据电价区间差价情况,结合企业生产安排,合理安排避峰填谷,提高设备运转效率,降低基本电费等。

(4)挖掘内部资源潜力,推动企业转型发展。一是充分利用闲置厂房、土地、人才实现创收增收。加大闲置资产盘活利用,开展对外招商引资与合作,吸引外部资金、技术探索非煤产业发展路径;二是整合内部富于优秀技术人才队伍,发挥老矿技术人才经验丰富的优势,积极开拓外部煤矿开采服务,输出智力资源创效益;三是加强与所在地政府结合,积极寻求有关政策支持,推动政府扶植相关项目的落地,培育企业转型发展新产业。

4 结语

老煤矿企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随着发展进入衰退期,各种问题日益突出而且解决迫在眉睫,必须通过下大力量深挖内潜、转型升级,才能有效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实现企业延续和新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用工煤矿成本
企业诚信用工问题的现状及探讨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一方要求“涨工资”,一方期望“控成本” 小微企业犹存“用工难”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
去年95.6%煤矿实现“零死亡”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