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ERP与价值链的整合分析
2018-12-07李石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文/李石,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1 ERP 与价值链的整合思路
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会由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演变为企业战略联盟之间、虚拟企业与虚拟企业之间、价值链与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整合企业内外部的各种资源,树立以客户为中心、面向价值链展开竞争的成本管理理念。由于 ERP 将企业各种业务活动(如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库存、人力资源等等)有效地集成在一起,加上 ERP系统的开放性, ERP趋向于成为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的载体。由于 ERP 与价值链之间存在着相当的联系,两者在功能实现上也存在着很多重合,因此将 ERP 和价值链成本进行整合,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是可行的。
将两者可以以这样的思路进行集成:以价值链成本管理为核心,以 ERP 为集成载体,在对企业内部资源和业务流程实现有效的管理的基础上扩展企业对价值链上下游的节点企业的横向管理。
2 ERP 与价值链成本管理在生产维度上的整合
在将 ERP 和价值链这两种管理模式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我们将两者在成本管理方面进行整合,通过对两种管理模式下的成本管理的分析,本文认为在生产维度可以从成本管理的方法角度将二者进行整合,作业成本法会是两者在成本管理方面统一的有效途径。
2.1 ERP 与作业成本法
2.1.1 两者并存的可能性
作业成本法以作业链、价值链为中心,消除作业链中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作业,促进企业整体价值链的优化,确立企业竞争优势。
ERP 系统的核心管理思想是价值链管理,即将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都看成是价值链上的环节,并将这些活动之间的关系转化为一种信息流。它把企业和客户、供应商有机联系起来,将企业内部的采购、计划、生产、销售整合起来,使得企业能对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提高资源运作效率。ERP 系统的最终目标也是通过对企业资源的优化,提高企业的市场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可见,作业成本法和 ERP 系统的核心管理思想都是基于价值链管理,最终目标都是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因而两者并无原则上的差异。
2.1.2 ERP 中的资源与作业成本法中的资源
ERP 即是由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的著名咨询公司Gartner在对 MRPII 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概念。也就是说,ERP是在 MPRII 基础上的发展。
MRPII 系统是一个企业内部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它涉及的资源只是具体制造过程中所要用到的各种资源如物料、能力、人力等。然而,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与运作范畴,仅把眼光只盯着制造部门是不行的,应该从全局的角度,考虑对整个企业的资源规划。
ERP和ABC只是各自从不同的视角来考察了资源:ERP 主要从企业运作的角度来看待资源,所以,ABC 与 ERP 的资源,只是对同一个问题从两个不同观察角度得出的观点。
2.2 价值链与作业成本法
尽管作业成本法是在研究单个企业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将其扩展到价值链成本管理却几乎不存在障碍。价值链可以看作是一个满足最终顾客需要而形成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其中,每个成员企业都可看作为最终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一项作业,每一项作业的完成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项作业,依次转移,直到形成最终产品。
这样一来,作业成本法中联系资源耗费和产品成本之间的作业就毫无障碍的贯穿了整个价值链体系,将作业成本法运用在价值链成本管理上是合理而且自然的。
2.3 成本管理整合
ERP 和价值链是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因此,要将这两种模式下的成本管理统一起来,首先要将 ERP 和价值链两者进行整合,而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这完全是可行的。 在将 ERP和价值链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可将两者不同模式下的成本管理按照如下思路进行整合:
2.3.1 构建ERP作业模块
ERP 系统是通过各个模块来处理业务、实现其功能的,作业成本法下的作业中心、作业成本库以及计算得到的产品成本等重要的数据和信息,都可以整合到 ERP 系统的管理会计模块下。
2.3.2 构建价值链作业目标成本控制体系
以最终客户的期望成本为价值链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采用倒推法将所确定的目标成本分解至价值链上的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各成员企业,形成成员企业的目标成本,然后在各成员企业内部,再度将其目标成本分解至各作业单元,以各作业单元为责任中心进行成本控制。
2.3.3 构建价值链成本的考核体系
价值链作业目标成本控制体系建立以后,还应该建立相应的价值链成本业绩考核体系,这样才能在价值链管理中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 根据价值链成本管理的特点,价值链目标成本控制体系的考核指标应该包括两部分内容:顾客满意度指标和作业成本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