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选手训练与比赛脱节原因探析
2018-12-07
(遵义市体育运动学校,遵义 563000)
跆拳道运动员在一些比较重要的比赛中表现出来的技战术水平与最终成绩往往很不理想,与其在平时的实际训练能力和水平相差较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对此现象出现的原因莫衷一是。根据现代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分析,结合当前我国运动训练的实际状况,认为导致训赛水平差异的训练学原因首先表现在教练员对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能力构成要素及其要素关系认识不到位、不深刻,没能把心理能力视作综合竞技能力的主导构成要素之一来看待,而仅仅把心理问题视做技术水平的有效发挥的影响因素,训练中存在着重技术,轻心理现象;其基本训练思路是先抓技术,技术抓好了运动员就具备了高水平的竞技能力,然后再来解决运动员的比赛心理问题。这种认识直接导致了运动员综合竞技能力训练方面的不平衡,往往是运动员具备了很高的技术能力而心理能力相对不足;其次,对训练水平与比赛水平的差别认识不到位,存在着训练水平高比赛水平就相对较高的惯性认识,殊不知比赛水平与训练水平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其基本关系是训练水平与比赛水平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训练水平高绝不等于比赛水平就高,因为训练应激与比赛应激是两个完全不同质的过程。以下着重从影响比赛能力的训练学因素分析跆拳道运动员实际训练水平与比赛水平脱节的原因。
一、训练应激与比赛应激的性质差异与关系
跆拳道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与比赛水平有着密切关系,但训练能力绝对不等于比赛能力。训练能力是比赛能力的基础,但中间的调节影响因素很多,而且这些影响因素也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导致训练水平与比赛水平差异的主要生物学机制是:训练应激与比赛应激的本质性差异。训练应激的主要性质是生理应激,而比赛应激的主要性质是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应激。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面对的主要任务和压力是解决阶段训练任务和长期的大负荷身体付出以及训练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心理焦虑,如技术、体能提高的实现程度,对训练的理解、认同与把握程度,训练中面对的各种困难,团队氛围,训练动机与训练行为过程的各种矛盾,队内竞争,对比赛的预期以及比赛目标实现的把握能力焦虑,训练疲劳与恢复,伤病问题与体重控制问题焦虑等等。但所有这些焦虑和压力是一个长期过程,是一个尝试错误、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再尝试错误的循环重复过程,而且该过程是螺旋式上升过程,是一个经得起错误和失误的过程,因为,在此过程中有比较充分的纠错时间和空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敢于尝试错误,对每次训练行为的后果不是过分担心和焦虑,其主要应激是个人主观努力和身体机能的付出。而比赛应激则是完全不同性质的应激,因为比赛有着十分明确的取胜任务,比赛过程的实质就是把平时训练积累的能力在比赛中有效发挥而取得赛前制定的比赛结果,但这种结果的影响因素太多,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比赛结果不仅仅取决于个体训练水平,还要受对手比赛水平的制约以及个体能力的发挥和一些难以把握的比赛条件制约等,比赛结果具有不可重复性,只能尝试一次,一旦失误,则行为错误和结果具有不可更改性。比赛过程是心理调控下的生理行为过程,比赛中,运动员面对的应激除了生理应激外,更主要的是心理应激,在高心理应激条件下,由于心理调控能力巨大差异,会不同程度影响运动员的生理行为过程。比赛心理应激源包括:较高的比赛目标与动机、比赛目标实现的不可控制性、比赛过程与结果的焦虑等。在这种心理应激状态下,运动员很难以平常心投入比赛,高焦虑会严重影响运动员的精神情绪状态和中枢认知加工过程。所以训练应激与比赛应激的本质性质差异会严重影响运动员训练水平的发挥,尤其是缺乏心理能力和专项智能训练的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与比赛水平差异更大,而且比赛等级的重要性越高,这种能力波动就越大。
总之,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影响训练与比赛水平差距的主要内在原因是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和专项智能。
二、教练员的训练与竞赛组织管理行为
除了运动员自身能力结构的不足外,训练、竞赛管理环境也是影响运动员比赛发挥的重要环境因素。平时训练过程中,教练员的训练组织与管理行为与比赛脱节比较大,而到了重大比赛时,有关人员的自身行为、思维、情绪等也会发生重大变化并通过与运动员的接触中把这种变化迁移到运动员身上,从而影响运动员的比赛发挥。可以说,运动员的比赛发挥很大程度上要受到管理环境的影响,运动员的心理问题很多情况下是教练员造成的。运动员的场上发挥情况也很大程度上与教练员的赛前训练、准备有效性、合理性以及教练员的临场部署和指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水平的教练员从赛前准备、动员、针对性技战术设计、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调控到比赛时的合理战术布置与安排、比赛指挥都能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及对对手情况的分析把握和场上情况的变化来实施合理、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保障运动员清楚地知道自己优势和不足,有效地扬长避短,合理地应对各种局面,有效发挥自己的技战术水平,有效地控制比赛局面。而低水平的教练员则难以做到有效合理的赛前安排和临场指挥,往往到了重大比赛或关键比赛场次时自己都难以做到头脑冷静而清醒地应对复杂局面,甚至首先自乱阵脚,乱了方寸,难以对运动员实施合理有效的指挥与调控。
三、运动员竞技状态调控能力
竞技状态的调控水平也是影响运动员比赛与训练水平脱节的重要原因。赛前通过较长时间系统的训练,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能力积累到了适合比赛的程度,但临近比赛时其综合竞技能力的诱导、整合与调控是否有效、科学、到位将直接影响到训练水平能否有效向比赛水平的迁移与转化,即我们常说的竞技状态是否理想。大赛时运动员综合竞技状态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体能、技战术、心理、智能等方面,每一项能力要素能否调整到合理程度并实现有机地整合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复杂问题,需要教练员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如果教练员能力不足则可能出现头尾难以兼顾,运动员的能力结构难以实现优化,甚至出现明显的“短板”,这将直接影响运动员综合竞技能力的有效整合,影响比赛的有效发挥。我们在举国体制保障下,各省队基本都配备了复合型训科医工作平台,为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培养提供了人力资源基础,但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影响,此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和谐,难以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优势,教练员个体以及团队能力的局限也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理想竞技状态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