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小企业内控制度体系的协同建设与创新
2018-12-07方惠琴
方惠琴
一、引言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及企业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内部控制逐渐为大家熟悉和了解。尤其是近些年,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陆续颁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规章制度,倡导构建企业内控机制,中小企业也逐渐涉入内控构建中。但也有一部分企业,由于经营管理模式、经营管理手段以及管理体系发生的改变,面临的经营管理风险也日益加大。中小企业往往追求快速发展和短期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内控制度的构建。
党的十八大中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时期。现阶段,随着创新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企业创新需要在企业战略指导下,人力、制度、技术、企业文化、信息等各方面的要素共同努力,相互协同,以便使各部门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系统,依靠激励手段让各个部门彼此自然合作,以期使处于组织内部的人们视创新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1+1>2”协同效应。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成因分析
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有限,基于成本效益考虑,内部控制通常较为薄弱,使得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呈现出很大的漏洞。表现出:
(一)内控环境基础薄弱
很多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更关注的是企业的业务发展,追求业绩以及利润而忽视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1.内控意识薄弱
受文化教育程度、个人眼界及工作经历所限,中小企业管理长期处于一言堂之下,事关企业的大小事务由管理者做主,不存在外部对管理权的竞争现象,缺乏学习现代管理知识的动力。部分中小企业甚至从未实施内部控制,连书面的内部控制文件都没有,即使已经制定出内控制度,也流于形式。
2.组织架构设置不规范
上下级间的管理控制,即纵向的权力义务关系,使各部门之间推脱情况严重,对应速度变得缓慢,监督能力弱,信息沟通差,容易导致有些风险得不到监督和控制。
(二)内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1.缺乏有效的内部牵制制度
受规模条件限制,经营活动单一,中小企业人员配置往往一人身兼两职甚至数职,权利过于集中,没有权利制约机制,造成岗位设置缺乏有效的牵制性。比如有的可能会兼任会计,有的库存材料的采购人、保管人甚至领用人都是同一人。这样的岗位设置存在相当大的控制风险,岗位职能之间起不到监控作用。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牵制,容易造成管理脱节。
2.管理人员内控知识不扎实、职业道德水平不高
有些管理人员本身内部控制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经验匮乏,不具备应有的分析判断能力,不能满足建立内控制度体系的现实需求。有些则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忽视职业道德,对企业出现的内控漏洞,不仅不主动提出改进意见,甚至利用这些漏洞为自身牟利,这会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以及企业风险的防范造成很大阻碍。
3.信息系统和沟通机制缺乏
良好的信息系统和沟通机制可以使管理层的决策顺利传达,也使得员工之间关系融洽,节省沟通成本,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现实中,绝大部分中小企业不重视信息系统与沟通的建设,表现为:机制不健全、基础薄弱、渠道不畅通等。
4.风险意识淡薄,风险管理不规范,缺乏有效性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正规的企业经营管理队伍,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缺乏经验、缺乏管理人才,风险管理水平落后,管理模式也较单一、内部机制设置不健全,抗风险能力不强。长期以来,大多数内部控制一直围绕着基础审计进行,侧重于事中和事后控制,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事前风险预测和控制较少,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三)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文化建设对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状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直接影响着企业员工与下级管理者的道德行为、思维方式和品行。由于中小企业独特的特点,管理者对职能部门的作用认识不够明确,管理的随意性较大,不重视有关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健全的制度,很大程度上是以人管人,而不是以制度管人导致员工对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制度不能充分了解,缺乏内部控制意识。
三、中小企业内控制度体系的协同建设与创新
内部控制就是要兴利、防弊,是企业自身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1.强化内控意识,重视内控体系建设
管理者应更新观念,强化管理,将内部控制置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自发学习、加强内控理论知识水平;同时加强宣传,强化共识,使人人都自觉树立内控意识,自觉执行内控制度,每一项生产经营活动均被囊括在内控制度体系范围之内。并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各项内控制度,为内控体系的建立、完善与有效运行打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2.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岗位设置
首先,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监管部门制定的制度规章等的强制性要求;其次,可以积极学习行业内标杆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的设计与岗位职责的分配;再次,充分考虑本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经营管理实际,制定针对性强的政策;最后,全面考察每个员工所掌握的知识、拥有的经验与擅长的技能,为其分配最为适合的岗位,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增强风险意识,强化风险评估
风险不可能完全避免,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是控制的关键要素。对中小企业经营者来说,应当积极自主参加培训,提高个人素质与专业修养,增强市场风险意识,强化风险观念。并在日常内部控制过程中,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经常进行风险分析,并采用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的程序实现对企业风险的管理,帮助决策者实现最佳决策。
(三)健全内控制度,科学有效运行
1.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首先,加强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通过职业道德、法制法规以及相关政策规章教育,切实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其法律意识,使其在任何情况都不丧失原则。同时,不间断地进行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增强其业务素质,使其自发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其次,提高其他员工的专业素质。严格招聘、用人制度,“以人为本”,坚决杜绝“关系户”,建立健全的企业员工培训课程,不断丰富和完善员工的专业素质。
2.建立多层次内部控制体系
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覆盖经济业务流程环节的,适合自身特点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能够随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与调整,不断修订完善内控制度,逐步形成一套动态的、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规定各层次、各项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企业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四)提高信息交流、沟通效率
良好的信息系统与沟通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首先,在企业内部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使企业内部沟通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其次,营造和谐气氛,奠定沟通基础,形成有凝聚力的团队。第三,丰富企业文化,拓宽沟通渠道。
(五)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形象,也必须由员工来维持和传播。中小企业必须加强学习,树立现代管理思想,更新内部控制观念,高度重视并自觉接受监督。通过培育员工的企业精神、培养团队的团结精神,塑造“关心人、尊敬人、发展人”的良好企业文化,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方式,使控制观念深入人心。同时注重培养自身的文化,保持一种健康的文化氛围,使其与公司战略目标趋于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