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2018-12-07吕慧媛

时代经贸 2018年34期
关键词:环节岗位部门

吕慧媛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度建设、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等,对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确保内部控制覆盖单位经济和业务活动的全范围,贯穿内部权力运行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使单位制度设计与运行有效实施。

一、内部控制开展总体情况

以某区为例,2016年某区财政局牵头对所属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第一次内部控制“摸底”,开始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提上日程。2017年全区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编报上报单位共274个,自评结果良好单位50个,差评单位224个,差评率81.75%。其中未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的单位有212个,占总数的77%,未建立内部控制手册的单位有223个,占总数的81.4%;处于内部控制的建立阶段的单位有247个单位,占总数90%;未建立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单位有271个;在六大经济业务领域中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单位数有60个至80个不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未建立制衡机制的单位数有40个至110个不等。

二、存在的问题

根据汇总数据情况看,内控工作总体效果不好,各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但事实上,各单位不是没有开展内控工作,而是执行程序条理不清楚,其中很多环节、细节工作还不到位,内部控制流程与制度设计、组织架构、实施措施等方面还不完善,业务控制环节仍需细化,信息化系统建设未开展等等。具体问题有:

(一)内部控制意识不强

自2015年开展内部控制以来,也已有近三年时间,各单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从领导到普通工作人员,多数对内部控制没有整体概念,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更没有为推进内部控制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方法。2017年统计数据表明,有47家未成立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单位内部控制领导小组负责人由单位“一把手”担任的只有198家,只占总数的72%,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有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只有72次。从单位负责人层次来说,对内部控制观念不强,就不能对内控建设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且不能为开展内部控制提供人力、物力支持,直接影响到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从单位工作人员层次来说,对内部控制的不理解,就不能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 缺少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内部控制就不能环环相扣,有组织、有条理地开展。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而实际工作中一方面是一些单位基本上建立了财务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收支管理用政府采购制度等,但或是制度不健全,很多单位在重大决策、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关键岗位人员管理、培训、轮岗制度、内部监督制度等有所欠缺,或是制度不能随着活动调整及管理要求的变化而及时修订和完善。另一方面一些人员相对较少、规模相对较小的单位,基本上是在执行国家省市等相关制度、规定,并没有在规定的制度范围内,细化建立本单位的基本制度,没有把国家省市制度消化、细化为适合本单位具体制度,因而导致管理水平无法提升。统计数字表明,单位在六大经济业务领域中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占总数22%-30%,单位在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未建立制衡机制的占总数15%-40%。

(三)内部控制建设组织架构不完善

各单位因编制与机构设置等现实原因,都不能单独设置内部控制的职能部门,不能建立起各部门之间在内部控制中的有效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甚至不能确定负责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工作的牵头部门。在一些实行财务集中核算的单位中,各直属事业单位没有独立的财务部门(财务归口办公室管理),因此在对确定内部控制牵头单位(或责任部门)及组织实施过程中,部门之间存在责任不清、分工不明、相互推诿的现象,执行力差。

(四)业务环节流程不明确

内部控制是所有相关人员都要参与其中的建设工作,在开展内部控制以来,各单位并不能做到全员参与到内部控制中来,要么是牵头部门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现象,为了完成财政部门工作任务而应付了事,要么是其他部门认为“经济活动由财务部门负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不能客观、清楚地梳理各类经济业务流程,不能编制流程图,不能明确各业务环节和各岗位职责分工,从而不能系统地分析活动风险,无法确立关键控制风险点及选择适合的风险应对策略,导致内部控制建设只为了交作业,流于形式。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作,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在财政部内部控制统一模式下,突破大框架下“一刀切”的方式,尽快建立适应自身发展和建设的内部控制的模式和方法,注重组织架构和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牵头部门,组织有效沟通与协调,确保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

(一)加强引导,提高思想认识

内部控制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必须认真完成的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首先必须从领导层面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单位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是第一责任人。其次财政部门要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相关培训指导,可以采取专题培训或以会代训的方式等多种形式相结合,逐步提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认知。再次建立奖惩机制。对单位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的考核纳入领导干部年终考评,对单位考核纳入政府“千分考核奖”体系。各单位也可设立对相关岗位、相关人员执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结果进行奖惩机制,促进各相关人员必须以服从大局角度出发,有效沟通、积极配合牵头部门开展工作。

(二)梳理经济业务的流程,明确业务环节

各单位可根据各自的“三定”方案,梳理六大经济业务领域各业务流程,包括业务目标、范围、内容等,将各个业务中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融入到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细化每个流程中的岗位设置,明确职责分工。可采取“先民主后集中”的方式,各部门分别从两个方面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先提方案,逐级汇总,然后通过讨论、调研后,进行科学的综合归纳,形成流程图。

必须注意的是应该单独设置内部控制的职能部门或确定牵头部门,建立起各部门之间在内部控制中的有效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要发挥单位纪检部门、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同时可以采取内部和外部监督相结合方法,引入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进行外部监督,推进了内控建设的不断完善。

(三)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形成风险清单

主要可从两大方面着手,一方面从业务层面着手,重点关注分析六大经济领域各业务环节的风险情况;一方面从单位层面着手,关注分析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中风险情况。针对经济活动决策、执行、监督分离机制、议事决策机制、关键岗位责任制及关键岗位人员管理情况、资金使用、行政审批等权利比较集中的重点部位和关键节点,进行风险排查、分析、列出风险清单,风险排查要到具体岗位、具体责任人和具体工作环节。

(四)确定风险,建章立制

首先依据各业务环节及风险清单,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分析,确定风险等级,进行风险排序,对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重大经济活动风险,予以重点关注,采取更加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单位不存在重大缺限。然后经过反复确认后,根据确定的风险,发现单位现有内部控制基础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结合单位定期组织廉政风险查找“回头看”,通过风险查找、分类等手段,找出应对策略,实施风险防范措施,以此有针对性地制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着力解决现有各种工作规范和制度效用发挥不足,执行力和落实度不到位等问题。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单位要衡量各种实际条件,选择适合本单位的方式、方法,“量体裁衣”,建立起“言之有理、行之有效”内部控制制度。单位在实施办公自动化、资产管理、账务管理、政府采购等的过程中,逐步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和措施嵌入到单位信息系统中去(有条件的单位可由咨询公司等机构代建信息系统)。既可以全面系统地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又可以减少实施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保护信息安全,有效地防范舞弊和腐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效果。

猜你喜欢

环节岗位部门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全宅影音集成系统中最温馨的环节 室内光线控制系统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