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地区借力移动支付深耕普惠金融的思考

2018-12-07

金融经济 2018年12期
关键词:便民普惠金融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支付宝、财付通、“云闪付”等第三方支付在我国农村地区蓬勃发展,使得农村移动支付市场迈向了发展的快车道,开创了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服务发展的新局面。

当前,中央与地方政府不遗余力的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移动互联网发展,积极倡导推动“电商下乡、智慧农村”的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移动互联网+”对于改善农村地区的民生发挥着巨大作用,为农村地区消除金融服务“盲点”,优化金融服务资源配置,构建便民支付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普惠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得到长足的发展进步,在创新农村金融产品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品质。

一、移动支付助力农村普惠金融的必然性

近年,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重点集中在农村地区,由于传统金融服务发展受制于城乡二元结构,其发展极不均衡,在部分领域内显得滞后。特别是农村地区居民自身习惯性对现金的使用结算大于对其他支付介质的使用,使得农村地区结算交易金融服务呈现季节流动性强性特点,其对资金的支取操作力求简单便捷而不繁琐,对资金的使用注重安全和方便携带。而金融机构在基于成本与投入产出考虑中,对农村地区设立网点积极性不高,其较低的网点覆盖率与电汇传统支付手段的单一,使得农村居民对目前政府所提供的金融便民服务工具如POS机具、ATM机具认可度较低,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满足农村地区居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支付服务需求。

其次,农村地区得益于政府鼓励金融便民服务建设,使得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对农村“网络村村通”投入加大,但农村金融服务业水平依旧偏低。由于电脑对于普通农村居民需求较低,再加上农业生产与生活的使用关联度不高,在智能手机普及的情况下使得大多数村民对手机支付产生热烈需求,其支付意愿度较高。根据相关机构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居民对于水电生活缴费、农副产品资金回笼、农资产品订购等账务结算的支付需求均通过移动支付来实现,而少部分人利用互联网金融工具进行再贷款、投资理财等,其单一的移动金融服务,使得目前我国农村移动支付市场远未发挥其全部功能。

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及农民收入水平增加的政策推广指导下,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支撑以及便携终端的普及,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发展,农村地区居民消费支付需求逐渐提升。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与便捷性使得农村地区支付业务笔数与金额呈现井喷状态,支付市场份额增长普惠金融服务驶上了“快车道”,在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过程中,延伸为电信运营商、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内的服务提供者带来增值业务收入,催化农村金融服务市场的升级转型。

二、普惠金融领域内农村地区移动支付发展存在的问题

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伴随着普惠金融的发展而势头强劲,在满足农民便捷需求的同时也为金融机构、支付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但正是由于该新生业务的兴起,在监管制度、风险管控、商业运营等方面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一)农村地区移动支付监管制度有待完善

针对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正在加大对农村地区所提供移动支付的不同服务主体进行整合,使移动支付成为真正的便民支付。在推行降低移动支付准入门槛与推动市场公平竞争等方面,尚未有明确的监管体系和框架,易出现监管的真空,特别是我国针对移动支付的监管法律推行时间久远,难以对新产生的移动便民支付做出准入条件与标准的具体规定,其监管制度难以跟上形势。而移动支付由于是跨界整合,各参与方过于关注创新而技术水平与信用体系的参差不齐使得在不同的渠道与信息处理流程融合的处理差别巨大,欺诈风险较高。若要进行移动支付产业链的深度融合,目前也只能以文件或行政指令形式加以引导,如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互联网支付应始终坚持服务电子商务发展和为社会提供小额、快捷、便民小微支付服务的宗旨”。其指导意见的推出为农村移动支付发展的定位,做了广度和深度的市场提升,进一步推广便民支付以支撑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

(二)移动支付服务安全性接受度有待提高

涉及移动支付产业涵盖金融、网络、终端等服务商,在融合各方实施难度较大,特别是移动支付涉及互联网开放的特点,对支付密码的安全隐患较大。根据随机抽取的农村受访者指出,最为关注的为手机支付安全验证,若手机仅作为支付工具使用,设备丢失或面对网络诈骗诸如钓鱼网站、木马病毒的威胁,安全形势严峻。在用户对移动金融服务安全接受度提高的同时,手机支付密码的安全是移动便民支付能否在农村地区顺利推广的关键因素。简而言之,移动支付服务的风险作为客观因素,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但是可以通过监管机构、移动支付服务商、客户等一道努力减弱,减轻风险依靠的是国家职能监管部门的查处与客户自身教育,技术研发与网络安全认知等等。

移动支付若在农村地区推广,在发展受众群体的过程中需对技术风险、网络安全、终端设备等方方面面进行有效管控,使得移动支付能有效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三)农村地区移动支付认可有待提升

移动金融服务作为新兴支付方式,在城乡发展显著不平衡。由于农村地区居民文化有限,在传统支付模式的影响下对新型移动支付接受与认同感较低,特别是在相对经济落后、金融机构网点与通信基站配套设施不完善的地区,其对移动支付的了解也相对较少。虽现在政府加大对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力度,但从目前移动支付的推广情况看,普通农村居民对其接受度仍旧不高,反映冷淡,使得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比较缓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来逐步提升农村居民对移动支付方式的认可度。

(四)移动支付运转模式不清晰。目前,针对移动支付的发展,还缺少一种可行的发展目标和完善的商业模式,在针对农村地区的农、牧、林等涉农业务,需从线上与线下透过手机终端进行整合区块链建设,如何使更多的供需双方透过移动支付来减轻其接入金融服务成本,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普惠金融发展,这仍需一段时间来逐步改进现有商业模式发展路径。

三、借力移动支付深耕农村普惠金融建议

一是构建移动支付助推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良性政策环境。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金融政策制度,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高移动支付支持普惠金融的效率。对金融机构网点偏少的地区优先发展移动支付等便民金融服务政策支持,鼓励拓展普惠金融下农村的金融服务提供商以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基础设施兴建等政策性优惠,降低供应商运营成本,引导更多的金融服务供应商将其新的产品或服务投入于农村地区,培育可持续的普惠金融环境。

二是深化技术创新的同时有效保障移动支付安全的可控性。金融业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在带来了金融服务的创新中,使得跨行业交叉性的金融风险更为突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对于资金损失和支付安全泄露风险的承受能力有限,因此务必要利用推广移动支付的契机,加速金融、网络、终端等供应商的融合,对移动支付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与电子签名认证等进行优化,打通移动支付产业链瓶颈,完善移动支付发展,在推动移动支付构建标准化的进程中,使移动支付能够为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接受,提升移动支付包容性、兼顾性,使得为其全民共享。

三是不遗余力地推动金融服务消费者权益保护,针对农村地区金融知识薄弱,应着力培育农村金融消费者对信用以及支付安全意识的重视程度,优化金融服务的生态环境,通过多种金融知识普及下乡宣传活动,做好移动支付信息领域的披露,提升农村金融消费者金融意识,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增加农村用户参与移动支付的主动性,使得移动支付业务能服务更广泛的群体,为普惠金融构造良好的金融服务平台。

四是引导更多的金融主体参与,实现多层次区块链的发展。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仅仅依靠政府支持无法解决市场投入和主体选择。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应按照以市场为主体,在拓展资金来源渠道的过程中引入多层次、可持续性的适度竞争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丰富金融服务产品,使其为农村实体经济服务,对具有发展前景良好的商业与金融模式,要积极加以引导和推广。

(中国人民银行龙山县支行,湖南湘西州416800)

猜你喜欢

便民普惠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便民公告栏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琼岛道班的便民点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