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子江药业集团质量巡礼

2018-12-07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8年4期
关键词:粉针剂充氮扬子江

见证扬子江人的“质量梦”

蝉联全国医药行业QC成果一等奖总数“十三连冠”,共摘取13项QC金奖,荣获全球卓越绩效奖和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在勇攀质量高峰的征程上,扬子江药业集团践行“高质、惠民、创新、至善”的核心价值观,秉持“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的质量文化,永葆质量初心,收获了一连串质量荣誉。这些荣誉的背后,凝聚着扬子江人和活跃在各个领域的100多个QC小组对质量永无止境的追求。从今天起本栏目将连载扬子江药业集团质量金牌背后的故事,见证扬子江人的“质量梦”!

聚光灯下的“娘子军”

扬子江药业集团大容量注射剂4号车间灯检工段由70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女员工组成,是一支地地道道的“娘子军”。这群年轻的姑娘每天把自己裹在枯燥的工作服内,每名员工每天需要检测近2500瓶注射剂,还要确保自己检测的每一瓶注射剂都是合品。桌前的灯光就是她们人生舞台的聚光灯,凭借出色的工作业绩,多次在企业灯检岗位技能比武中拔得头筹,为集团拳头产品——消炎用大容量注射剂左克把好出厂前的最后一道质量关。

对于大容量注射剂来说,最根本的就是要控制可见异物,虽然车间已经全部配备了先进的意大利贝威蒂自动灯检机,但每一名灯检工都不敢有丝毫的大意,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操作,绝不放过任何瑕疵。同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员工们熟记灯检工序,车间还特地编写了“灯检六步法”,即垂直抬起、旋转倒立、清洁液面、旋转输液瓶、检查瓶底和胶塞内腔、白屏检查,以方便大家记忆。灯检员们只有在上岗前熟练掌握这“六步法”并通过45天的岗前培训,才能合格上岗。

灯检工作辛苦而枯燥,每个小时只能休息10分钟,就在10分钟内,她们还要做好换批、记录、签字等其他工作,十分忙碌。然而,身处其中,你能很轻易地被她们这个小集体良好的氛围感染。她们每个季度都会举行一次技能比赛,在良性竞争的情况下,每一个人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灯检水平,未出现一例因可见异物、外观原因引起的投诉。在车间或集团举办的各类竞赛活动中,灯检班组的员工团结一心、激情昂扬,永远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文/罗婧 )

“能工巧匠”陈巧根

2016年8月,第41次国际质量管理小组竞赛(ICQCC)在泰国曼谷举行。扬子江药业集团“STAR”QC小组参赛的“设计头孢粉针剂A品种生产线充氮装置,降低头孢粉针剂产品残氧量”课题,从高手云集中脱颖而出,勇夺金奖。

这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由扬子江药业集团几名普普通通的蓝领工人发明创造。第一发明人陈巧根,现任扬子江药业集团海吉公司工程设备部副部长,他和团队历时200多个日夜艰辛探索,终于攻克了这一行业公认的难题。

头孢粉针剂作为扬子江药业集团的拳头产品之一,年销售额达数十亿元。但在临床用药中,却面临着化学稳定性较差、易氧化变色、有效期内头孢聚合物上升等问题,业内普遍采用充氮保护,以降低残氧量,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受控。陈巧根等人通过研究A品种的生产工艺流程,对充氮的节点选择进行分析,经过近3个月的摸索探讨,最终找到了最佳技改方案。此时,设计最适合的充氮装置又成为关键。为确保产品无菌,陈巧根对充氮装置各部件选材和细节构造进行细化,根据最佳方案绘制图纸,筛选制造商进行磨具加工,同时组织对影响充氮效果的3个变量进行反复试验,最终达到了国际同行最高水平:产品残氧量控制标准由原来的8.0%降至3%以下。

在同事眼里,陈巧根不善言词,是大家公认的“能工巧匠”,什么样的技术难题都难不倒他。在这次攻关中,他放弃了所有节假日的休息,对家人和孩子无暇顾及,内心满是愧疚。他用沉甸甸的荣誉,对家人进行了最好的回报。(文/李江)

猜你喜欢

粉针剂充氮扬子江
本刊启事
扬子江药业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地下库粮堆充氮技术研究
地下库粮堆充氮技术研究
南京纬三路:在扬子江下“穿针引线”
浅议液压减速顶的油气比和充氮压力
ZLF0104无菌粉针剂分装机
ZLF0104无菌粉针剂分装机
ZLF0104无菌粉针剂分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