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与实践
2018-12-07王斗宇
王斗宇
武汉大学财务部 湖北武汉 430072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各高校近年来也积极实施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计划,力图能够为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做贡献,其中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是高校运转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也逐渐引起校方的关注,各部门利用互联网来传递、交换资产管理信息,从而提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保障高校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从而为高校的良好运转提供支持,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1]。
1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国各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多校区办学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这就给高校进行国有资产管理带来一系列机遇和挑战。计算机管理和互联网技术为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提供了便利,首先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建设促使各部门相互之间能够共享财务信息,协调高校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关系,提高高校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其次互联网技术帮助高校实时更新会计信息,计算机系统推动高校进行动态的数据管理,提高高校进行国有资产信息处理的能力;最后信息化建设推动高校进行内部资源集中整合,促使高校内部的各项业务走向统一,保证信息处理各个环节的连贯性,从而优化高校的财务信息配置。
我国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暴露了一系列问题,首先是部分高校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缺乏灵活性,活跃的高校市场推动各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然而高校的资产管理相关部门却未能根据各种实际情况来进行财务处理,显然是欠缺分析和控制能力,在管理过程中缺乏灵活性;其次是高校在进行资产管理过程中缺乏规范的制度保障,例如各部门在进行采购过程中,对于采购商品的价款的核算就常常无法保证真实准确性,不规范的制度也导致高校的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最后是管理人员自身的能力水平不够高,未能跟上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同时高校各部门之间又缺少良好的沟通,在风险出现时又无法及时的采取应对措施,给高校的国有资产造成损害[2]。
2 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2.1 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推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
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其中的一般性财务和特殊性财务根据不同情况需要有灵活的处理方式,尤其是考虑到税务处理的特殊性,高校需要完善自身的预算管理系统,推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首先财务部门应制定合理的预算目标,例如在院校合并过程中就应事先对合并方进行考察,采取科学的价款支付方式,尽可能减轻纳税负担;其次,高校应设计合理的预算编制流程,利用好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大环境,各部门之间也应加强联系,保证各个环节能够流畅准确地进行;最后在具体进行核算管理过程中,各部门应将财务信息及时传送到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再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保证预算管理体系正常运行。
2.2 规范资产管理行为,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监督
高校的资产管理需要将大量资源进行整合,所涉及到的方面也比较广泛,首先资产管理部门应建立合理的内部核算制度来规范管理行为,会计核算体系也应进一步优化,针对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相关管理人员应严格把握财务的处理要求,依照相关规范来进行管理,对相关管理行为都应加以监督,避免出现误差;其次,高校应对不同业务的操作程序进行及时更新,保证相关数据信息的完善性,尽可能避免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疏漏而给高校带来损失;最后考虑到资产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预算问题、资金管理问题、财务控制问题,资产管理部门应在高校合并之前协调好各个主管部门,利用信息化建设将国有资产进行编码,通过系统分类这一手段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
2.3 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逐步走向信息化
高校的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有高素质管理人才来支撑,因此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紧跟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推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效率不断提升,首先在思想上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应提高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保持良好的政治觉悟和服务意识,积极维护高校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其次,在行为上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主动学习信息化技术,吸收其他高校先进的管理经验,推动本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不断前进;最后高校应主动对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合理的配置教育资源[3]。
3 结语
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如今高校发展的需要,新时期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也应有所创新,为加快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各高校应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推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规范资产管理行为,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监督;各高校还应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督促管理人员紧跟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推动高校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