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质量管理的精髓

2018-12-07鲁晓平

商品与质量 2018年38期
关键词:质量观质量保证质量

鲁晓平

河南中烟南阳卷烟厂工艺质量部 河南南阳 473000

质量大师克劳士比曾说过:二十一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对于质量管理精髓的认识却是流派众多,不一而足。笔者从四个方面浅谈质量管理的精髓,希望能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1 质量管理的本质是“大质量观”

质量管理历经了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伴随着通用公司6西格玛的成功,质量的观念从产品管理→现场管理→工厂管理→经营管理不断的扩散,到了经营管理这个阶段,被称之为大Q的管理,也就是大质量观。大质量观的意思是,品质管控不再仅仅限于生产部门、研发部门,而是整个公司的每个部门都应全面参与,在流程上进行优化,在服务上进行量化衡量,在经济、员工成长、企业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权衡,以达到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的目的。

企业不仅要创造产品,还要不断创造出全新的营销措施与消费者沟通,并要确保消费者感受到企业为其所创造的价值是独一无二的,这才是质量管理的终极目标。首先,充分了解企业所在行业的特性、行业运行的规律、消费者对行业产品的认知等。其次,必须明确树立与行业内其他企业不同的企业宗旨,要以全新的认知来理解所在的行业,要把企业放在社会大环境中,而不仅仅是行业中。再次,企业要开展与同行完全不同的市场活动,不要紧随同行屁股后面亦步亦趋,不要按照其既有的战略选择战略,要不断创造出全新的营销措施与消费者沟通。最后,企业的质量控制,要立足于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而不仅仅是为企业自身创造价值,并要确保消费者感受到企业为其所创造的价值是独一无二的。

因此,本质上讲,质量管理从表面看是与同行做一样的事,其实是以广义的质量概念为基础,以创新为切入点,做与同行不一样的事情,这便是“大质量观”的真谛。

2 质量管理的出发点是增强企业生存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寻求完善的管理和控制手段,以最佳的质量成本满足用户对质量的要求,必须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的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方式,是指企业为了保证提高产品质量,综合运用一整套质量管理思想、体系、手段和方法进行的系统管理活动,通过改善和提高工作质量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预防和鉴别不合格品,同时要求达到降低成本、按期交货、服务周到,以全面质量满足顾客要求。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对产品产生、形成和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加强预防和工序控制,把质量管理工作扩大到产品流通、消费领域,服务到顾客。全企业所有部门和所有人员都必须参加。完善质量管理,应当遵循质量控制的三项定律:审视、破均、重建。

审视,即审视自己,重新定位,要求企业深刻地理解顾客所期颐的价值,深刻地理解行业的价值,并把其寓于质量中,实现它们。

破均,即打破原有企业运作平衡态势,为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新的质量控制模式创造有利环境,即从一个平衡向另一个更高水平的平衡迈进。

重建,即根据卓越质量链上各个环节的贡献,借助于价值的分配来改变原有的质量控制模式,进而构建新的质量管理体系,为自己创造长远的生存空间。

所以,从质量控制的三项定律上看,所有定律的出发点都是为增强企业自身的生存能力,不是致力于低效的、陈旧的质量控制而弱化企业的生存能力。

3 质量管理的本质是选择不做什么

产品质量形成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而质量体系贯穿于产品质量形成的全部过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是在考虑风险、成本和利益的基础上使质量最佳化并对质量加以控制的重要管理手段。克劳士比曾明确说过:战略就是选择,选择做什么,选择不做什么,而质量战略在其本质上是选择不做什么。这里有两层含义:

一是要把握重点,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质量管理的目标单一,但其衍生的管理理念和架构通过不断地完善,比较复杂,质量管理体系随着企业的发展也日益庞大,但市场的要求是需要快速响应,如果我们在质量管理上事无巨细都把其复杂化、完美化,看似什么都做了,实际上什么都没做成,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舍弃,有所不为。

二是在质量和效率间实现最佳平衡,不可“剃头挑子一头热”。追求完美质量固然重要,但全面的质量保证涉及到许多方面,是个系统工程,如果一味追求过高的质量保证,超出企业现阶段的情况,失去了增效赢利的能力,这是得不偿失的。在企业现有的各种保障能力下完成质量保证,不做有损效率的选择;而效率增加时,反过来又可加速质量保证的实现。通过良性循环,最终达到质量管理的高级境界之一——动态均衡。

4 质量管理的关键是寻找新定位

质量管理优势是企业不断追求的方向。但是,如果企业不能持续地提升自己的质量控制能力,就无法保持自己的质量管理优势。更重要的是,市场环境时刻处于变化的状态,消费者对于企业的质量期望也日新月异。所以企业需要针对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而调整的关键就是寻找新的定位。

一方面质量的主体——什么的质量,在不断地演进、扩大,另一方面,质量的客体——满足什么要求的质量,也在不断地演进、扩大。总之,质量是由小到大不断演进的。由于质量的主体和客体不断扩大,质量管理优势就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是可以转移的。这些就为质量管理的关键是寻找新的定位,进而保持并提高价值,做了最好的注脚。

5 结语

总之,企业要抓住质量管理的精髓,深入贯彻“大质量观”,遵循“审视、破均、重建” 的质量控制原则,在质量战略上做好选择,针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寻找质量管理新的定位,持续提升质量控制能力,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质量观质量保证质量
基于风险分析的软件质量保证过程研究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
基础教育质量观“三问”
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控制
现阶段我国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机会公平问题的思考
质量投诉超六成
“以学习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及其路径分析
大学生素质教育所要求的质量观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