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思辨能力培养中小学生认知行为能力

2018-12-07沈志伟

名师在线 2018年25期
关键词:行为能力辩论过程

沈志伟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横扇学校,江苏苏州 215224)

引 言

思辨能力在人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成为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如今有着激烈竞争的环境之下,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才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让学生有效地认知正确的道德思想以及行为,突破学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障碍与疑惑,让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根本发展。中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所处的成长学习阶段也是思辨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要注意抓住有利的教学时机,关注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认知行为能力[1]。

一、激发兴趣提高思辨能力,培养认知行为能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在培育学生的思辨能力时,更是要将激发中小学生兴趣,提高其思维灵活性作为基础。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首先需要让他们对思辨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思辨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和拥有怎样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思辨中优化认知行为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个人的全面发展。为了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教师需要对中小学生的思维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等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抓住学生感兴趣同时又贴近他们实际经验的一部分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巧妙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认识思辨这一过程,明确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例如,“鸡和蛋谁先谁后”这个问题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同时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于是,教师可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思辨能力。可以有效区分鸭蛋与鸡蛋,并不算是拥有思辨能力,这是因为利用经验观察的方式就可以对二者进行区分,不用经历思辨的过程。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单纯依靠经验观察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拥有极强的思辨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在思维实践中认识思辨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层次分析这个问题,从经验层面、追根问底层面和逻辑思维层面分别进行探讨,体验思辨的价值,获得良好的认知与行为。

二、改革方法提高思辨能力,培养认知行为能力

思辨能力是中小学学生思维能力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事物认知以及做好事件分析等不可或缺的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方面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但从培养方法上来看还是较为单一,同时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制约了学生认知行为能力的发展。以往教师在思辨能力教学中,会先提供一个具体的思辨实例,接下来从不同的层面为学生进行解释,让学生了解整个思辨过程,以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而在整个过程当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缺少了学生主体参与这一最不可或缺的要点,因而影响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以及认知能力的培养。所以,要想提升思辨能力的培养效果,从根本上提升中小学生的认知行为水平,改革方法是当务之急。

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机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其中,辩论教学法就是一个非常可行的方法。在辩论过程中,需要根据观点差异把学生分成两个队伍,两队各抒己见,表达自身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认知,也让学生在自主辩论过程中培养思辨能力,学会识别正确认知行为。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极具思辨性的辩论题,如路上看到摔倒老人扶还是不扶?应不应该帮助做家务?给出的辩论题目既能考查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认知,同时还能让学生学会思辨方法,帮助学生突破认知与行为方面的障碍。

三、联系生活提高思辨能力,培养认知行为能力

生活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生活还是一个巨大的教育阵地。通过认真分析生活和深入生活,能够从中获得大量宝贵的财富,学会辨析事物,掌握正确的思辨方法。思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对生活中发生的事物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在分析和探讨生活的过程中,发展思辨能力。教师也要抓住生活这一重要的思维能力培养平台,有效选取贴近生活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实际事例,让学生通过辨析思考的方式予以解决,既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又让学生的认知行为能力得到培养。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开放性例题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思辨能力锻炼的契机,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和辩证的层面进行思考。比如,下面的巴士是朝左边开还是朝右边开的(见图1)?

图1

这个开放性问题考查了学生的生活常识,与此同时还考验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很多学生通过联系生活,思考过后认为车是朝左边开的,因为通过图片看到有窗户的一面,乘客是在有车门的对面下车的,根据我国的交通规则车是靠右行驶的。教师不急于给出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如果这辆车在美国行驶又如何呢?因为美国要求车辆向左行驶,所以这样思考的话又会得到相反的答案。整个问题考查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而当学生经历了整个思辨过程之后,既加强了对生活常识的认识,同时还提高了思辨能力,实现了认知行为能力的发展,一举多得。

四、结合故事提高思辨能力,培养认知行为能力

故事是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是他们学习生活当中的一部分,同时也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这样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方式发展思辨能力。教师选取的故事必须要具备代表性,同时要生动、有趣,能够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才能够提供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契机。

例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既是一个重要的成语,同时也是一个极具思辨价值的故事。为了引起学生的辩证思考,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述这样的故事:在春秋时期,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利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样的故事智劝吴王,最终使吴王放弃了攻打楚国。教师在讲授故事时重点就大臣对吴王的事理分析和少年的一番辨析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少年在思考问题时条理清楚,在说理时明白透彻,感受到思辨能力的重要价值。为了引导学生主动练习,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追问,如让学生思考:要是攻打楚国的话,吴国是其中的哪个角色?学生通过进行思辨,可以总结出假如吴王要攻打楚国的话,自己就如同螳螂,而诸侯国就如同黄雀。

结 语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环境中,中小学生每日都接受着大量的信息冲击,很容易在信息中迷失自己。与此同时,当前中小学生的认知和行为能力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在道德认知以及日常行为方面常常存在疑惑和障碍。要彻底解决以上问题,提高中小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关键,只有善于思考和辨析,学会反思与辩论,才能够有效识别信息,客观认识事物,认知正确的行为,学会自我规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思辨能力培养的平台,促进学生认知行为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行为能力辩论过程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一起自主高坠死亡的现场分析
珠三角地区农地确权模式研究
“行商”
论中学生的民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