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2018-12-06陈丹
陈丹
摘 要:古诗词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语言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最具有鲜明特色的一种文学体裁,承载着历代文人不同的人文思想和文化素养。古诗词传承至今,已经成为了人们学习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所必学的一种体裁,在学校教育中,古诗词更是作为一种多元的载体,对学生各个方面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这其中,最为显著,也是最具有鲜明特色的一个方面,便是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影响,因此,本文以此为主要的写作核心,择取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为例,对古诗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文化修养的具体过程做如下阐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审美情趣
所谓审美情趣,是自我国新课程改革以来所提出的“语文素养”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大有裨益。而古诗词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其本身从构成方面便具备有意境美、韵律美、语言美等的特性,是养成审美情趣的重要因素。在现代课堂的教学中,针对于这几种因素的引导教学也有着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下三点为其中之一,其具体过程如下。
一、情境阅读,感知诗词意境美
良好的意境是优秀古诗词所必备的一项特征,这些意境或唯美、或大气、或磅礴、或深情,都有着深刻的思想情感和内涵意蕴存于其中,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形成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在古诗词教学中,对于这些意境的感知,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对学生们加以引导,促使学生们能够在情境阅读的前提下去切身的感知诗词意境,提升审美情趣。
例如:在教学《望海潮·东南形胜》这一首宋词时,我便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对相关情境进行了创设。这首词是一首景物描写的名篇,意境在于用唯美的文字手法将现实环境进行了呈现,从而让不同时代的人得以以这首词为“窗口”,穿越千年的时光看到当年杭州城的盛况。据此,对于其意境的再现,我首先应用多媒体屏幕在学生们阅读的过程中徐徐展开播放了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图画,从而使开篇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等的景象直观的出现在学生们面前,与此同时,我还利用音频为视频画面配以相应的人声鼎沸的之声,使学生的阅读更加入情入境,“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诸如此类,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意境美的感知,为审美情趣的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群体诵读,体会诗词韵律美
古代诗词的写作,首要因素便是对韵律的极度讲究,而这也是古诗词相对于现代诗歌能够更加脍炙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对于引导学生对韵律美感知的教学,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们进行群体诵读的方式来进行体会。群体诵读由来已久,从古代学堂人们学习诗文、之乎者也等时,利用摇头晃脑大声诵读来增加节奏感以契合韵律就已经开始,据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群体诵读的方式,使学生们能够在群体共同阅读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诗词韵律所带来的节奏美感。
例如:在教学《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时,在教学之余,为了使学生们对这两首词的韵律美体会更加深刻,我便组织学生们进行了群体诵读的模式,让学生们在课堂上齐声阅读,在统一的节奏中寻找、探究。在现代课堂中,学生们往往对于一篇白话文的群体诵读会出现或快或慢等节奏不一的现象,而在这首词的诵读中,学生们在近乎跟着词的韵律“唱”起来的节奏下,展现了规整而划一的课堂诵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学生们在抑扬顿挫、音韵铿锵中,对韵律美的感悟、体会也更加深刻,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审美情趣的修养。
三、对比分析,学习诗词语言美 (以曹操《短歌行》对比其他人的《短歌行》,体会各自语言的精妙)
古诗词语言凝练而简洁,但是语言表达却十分准确而形象,这也是古诗词最大的象征。而对于语言的运用,出于对“美”的不同感受和价值取向等,作者的表现手法也各不相同,因此,对于古诗词语言美的学习,我们可以在课堂的教学中指导利用学生们进行对比分析的方式,对古诗词的语言加以比较,从而使学生们能够在不同的诗词运用中发现语言不同的“美”,体会其各自语言的精妙之处,为审美情趣修养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例如:在教学《短歌行(曹操)》一首诗时,文中开篇破题,便以“对酒当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叹了时间的流逝,人生的短暂,句句都是当今名句。针对这几句的内涵,我则为学生们展示了其他古诗词类似理念表达的句子。如:王世贞的“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等,这些诗句对于人生、时间的慨叹有的略显惆怅、无可奈何;有的语言豪放,态度旷达;有的则取中庸,平淡看之,学生们通过将这些语言进行深入的对比,体会了不同语言情境下,“美”的不同表现,大大的提升了学生对语言美的感悟和认知,审美情趣的素养因之而得到良好的增强。
总而言之,古诗词的教学,对于学生审美情趣各方面的提升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只要我们善于去发现和挖掘,古诗词在课堂中的作用将被无限的开发,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资源。
参考文献:
[1]赵志锋.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审美情趣[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3(Z1)
[2]孙敏.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