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教学点的现状分析

2018-12-06刘彦波

新一代 2018年16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

刘彦波

摘 要:近年来,我省农村教育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政策、“营养餐计划”等惠民政策已取得实效,经费投入、政策导向明显倾向农村教育,使农村教育无论从基础设施、师资配备、学生的精神面貌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关键词:基础设施;师资配备;培训机会

但是,由于农村自然环境、社会条件,以及人口分布千差万别、情况各异,特别是偏远山区,村庄稀疏、居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加上惠民政策的落实力度不够,方法欠妥,造成乡村教学点仍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不健全

(一)校园面积狭小,室外课受到限制。校园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办学的规模和质量。近年来由于乡村土地管理不严,责任不明确,侵占公共设施和土地面积的现象比较严重,学校受损更不例外,把本来面积很小的校园被临近村民蚕食鲸吞,甚至被村委会改为他用。故此,现在好多农村教学点校园面积狭小活动场地最高只占校园面积的30%,除去校舍和绿化面积外,剩下的空闲地少得可怜,许多教学点连一个正规的篮球场都没有,更不要说其他场地,许多体育器材无处安置,形成了有米无锅、有馍无牙的状况,学生活动、体育课室外教学无法进行。

(二)没有专业的音、体、美教师。既没有专业的音、体、美教师,又没有正规的音、体、美功能教室,致使国家投入的器材闲置、资源派不上用场、资金大大浪费。同时,又对学生艺术性的培养、智力的开发相对欠缺,从小拉大了城乡学生差距。

(三)教师用房困难。办公用房短缺,教师住房极为困难。教师的食宿问题得不到解决,难以安心去教育教学,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二、师资配备不合理

教育的问题主要是教员的问题,一个学校的好坏、教育质量的高低,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素质。如果有一批思想素质高、道德品行正、专业技术强的教师从教,加上学校行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和本校实际情况,最大可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挖掘教师的潜能,合理安排课程,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教学氛围,学校就会生机勃勃、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

然而,农村边远山区教学点教师配备严重不足,表现在:

(一)万精油式老师。农村教学点的老师可以说样样会、样样都不会,缺啥课顶啥课,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语数外、思想品德等科目还可以勉强凑合,但音体美课程怎么办?因此,音体美课程实质上由语、数、外老师兼任,使课程表上的音、体、美课程实际变成了语、数、外课程,所以,音、体、美课程开出率低,大多流于形式,实验课开设也几乎为零。学生成天埋在语、数、外的学习中疲惫不堪,不仅对语、数、外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还磨掉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学生审美观念的培养、运动技能的训练、发散思维和多元思维的开发,以及毅力意志、精神面貌、体态仪表的锻造均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代课教师。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群体——代课教师,普遍年龄偏大且文化水平较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师范教育,教育方式不规范、教学方法陈旧、思维落后,加之收入低,缺乏积极性,更使乡村教学点的教育教学雪上加霜。

(三)培训机会少,渠道单一。培训本来是给教师充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师能高效教学。乡村教师培训机会少,渠道单一,造成教学理念落后。大部分教师仍然停留在七八十年代“满堂灌”的教育模式中,现代化教学设备利用率低,讲台上的教师自娱自乐,台下的学生二目圆睁,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收效甚微。同时我们的培训交流大多仅局限在一定的区域内,没有“走出去,请进来”,让山村教师身临其境地感受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理念,甚至部分山村教师还对现代教育教学设备有抵触情绪,认为没有自己多年来形成的“一支粉笔一堂课”的老一套教学模式运用起来顺手。

三、学生严重流失,监护任务转移

近十年来,乡村教学点学生流失极为严重。其原因,一是教育发展不平衡,区域与区域之间、区域内兄弟学校之间,甚至中心学校、完全小学和乡村教学点之间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差距较大。还有,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家庭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许多家长带自己的子女在务工地,或者转到教学条件较好的市区、临近的其它县区和本镇中心小学就学,致使乡村教学点学生越来越少,出现乡村教育教学的萧条景象,甚至形成了一生一师一校的窘迫状况。

其结果又造成家庭负担过重、家长压力过大的境况,据不完全统计,我镇近年来外出就读学生达千人以上。如果按每生每年超额消费一万元,陪读家长花费一万元,每个家庭每年就额外出资两万元,再加上陪读家长损失的误工费,每月按最低2000元计算,又损失了两万多元,总计全镇额外年出资四千多万。如果将这四千多万用于我镇的经济发展,何愁经济不能繁荣。故当地农村的贫穷究其根源还是教育的问题。

由于学生的直接监護人(父母)外出务工,在家中监护学生的任务主要落在其祖父母身上,而祖父母文化程度低、年龄大、思想陈旧,认识不到知识文化在新时代的重要性,加之隔代情愫,溺爱有加,对孙子孙女管教宽松,与学校联系又不紧密,对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的了解不够。另外,学生父母因长期在外,与子女聚少离多,不但不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又觉得没有亲身照顾子女,心怀愧疚,便用多给孩子钱的办法来弥补。种种因素,滋生了学生懒惰、攀比、好吃懒做的消极思想,继而在学习上不努力、纪律上松散,对知识的渴求、努力上进的主动性不强,甚至有些学生认为不读书照样有饭吃,慢慢地产生厌学情绪,小小年纪出现辍学现象,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

参考文献:

[1]高攀.浅析农村教学点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J].亚太教育,2016(15):291-291

[2]田花.浅谈农村教学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14).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
美国农业部拨款1300万美元改善农村供水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高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PPP模式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
创业实践是创造性技能获取的“基础设施”
HU Wantai·TALK about Chongqing City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