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特征的变化与管理

2018-12-06张笑洋

祖国 2018年21期
关键词:管理建议知识产权保护难题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用户数量急剧增加,网络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简单介绍了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现状,从中发现知识产权保护的新变化,进而提出了几点管理建议,旨在实现对网络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

关键词:互联网 知识产权保护 难题 管理建议

一、网络新技术背景下知识产权侵权的现状

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的行为,目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网络版权侵权、网络专利侵权和网络商标侵权[1]。

网络版权侵权是目前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发生最多的。作者在网络上发表或登记作品以后,不需要任何部门的审批,作品自动产生版权,受《著作权法》的保护。当作者上传作品到网络以后,网民可以进行开放式阅读和下载,一些不法行为也随之产生,比如对原作者作品进行复制、篡改和消除,冒用他人作品等。这些主要体现在网页网站的抄袭、网络文字的下载、转载和盗用、盗版歌曲和网络游戏等[1]。

网络专利侵权认定难,内容复杂,目前主要集中在电商领域。近几年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发展,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的法律规范相对滞后,没有及时适应时代发展。行政执法人员在处理电商侵权案件时候的执法能力也较弱。最后就是电商平台对商户专利保护不重视,直接导致了网络专利侵权案件的不断发生。

网络商标侵权行为主要有三种:一是网络域名中含有他人已注册商标的文字,对文本进行标记标签,造成隐性侵权[1];二是将自己的域名恶意抢注成他人商标名称,再以高价卖给该知识产权的所有人;三是在公共网络平台随意冒用他人商标,将已注册商标的文字、图像等变成自己的网络图标。

二、网络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的新变化

(一)知识产权侵权认定难度增加

由于在网络中,很多消息的发布人名称是昵称或是匿名,这就导致一些不法分子无所顾虑,恶意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日后调查取证、追踪犯罪信息等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根据现行法律,判定的主要依据是非法收入的数额和造成的危害等,法律的滞后也给侵权判定带来了障碍。

(二)比传统知识产权侵权的犯罪危害性更大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信息在网络间的传播影响力较大。侵权犯罪借助了现代网络技术,给产权所有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三)网络知识产权保护难度更大

网民数量的增加,而其基本素养和道德意识参差不齐,要求每个人都做到避免网络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是不现实的。由于网民的分散和隐蔽性,政府很难做到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及时精准的打击,追踪网络背后侵权者的技术还不成熟,实现对产权所有人的保护在一段时间内还是难以完全实现的。

三、对于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几点管理建议

(一)加快完善规范网络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

从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后,最高人民法院对现有知识产权保护法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完善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逐步与世界水平接轨。具体体现在:首先确立了立法原则和重点,对于侵权人的处罚和网络知识信息的利用率上进行了新的定量规定;其次,充分利用现有法律资源,将已有的法律延伸到知识产权保护上,通过具体的司法解释产生了新的立法;最后是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2]。

(二)强化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和执法

政府等部门要积极发现、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的网络文化单位和产品,积极探索和制定保护网络知识产权的措施。知识产权的备案管理要合理适当,严加打击跨境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对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能够自由举报、投诉,开辟一条畅通的举报渠道。司法机关要统一司法标准和尺度,公检法要做好知识产权这类案件的侦查工作。另外,法院系统要积极吸纳监管人才,建立科学的培训制度,加强国际交流,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视野、业务能力强的法官。

(三)加大技术创新与保护

对于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除了运用法律手段以外,技术手段也是必可不少的。通过对数据的加密处理,可以防止版权被非法拷贝,提高信息的私密性和安全性。加大关键设备、操作系统和数字技术等方面的投入,提升在千变万化的现代互联网环境下的实力。另外,门户网站可以创建更多的资源共享网站,为网络用户提供更多的网络资源,这必然会大大减少网络用户的知识侵权行为[2]。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公民网络道德,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知识产权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提高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自觉维护互联网秩序,才能从源头上杜绝侵犯知识产权事件的发生。另外,在各大媒体、网站、电视中植入相关公益广告,在培训中增加知识产权内容的学习,提升公民的网络道德意识,让民众真正了解和参与到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发展夯实道德基础。

(五)准确把握法律、技术和道德三者间的平衡关系

在不断健全机制的情况下,要正确处理好依法治理、技术防控、道德规范三者的关系[1]。法律是绝对权威的规范底线,技术是强有力的保证,道德手段能加强自律,三者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缺一不可。只有平衡好三者间的关系,才能有效保护网络知识产权。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知识产权纠纷一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问题,并且对社会、企业和个人都有很大的影响。要想从根本上治理网络知识产权问题,就要以公民法律意识和道德为根基,以技术措施为前提,以法律为手段加以维护,有关部门严把责任关,对侵犯知识产权形成犯罪的行为要依法处理,开创网络知识产權保护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范建永.互联网时代知识产权面临的难题与对策[J].科技促进发展,2017,(20).

[2]苏江丽.挑战与应对: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创新——从“谷歌事件”说起[J].新闻界,2010,(15).

(作者简介:张笑洋,普兰店区第三十八中学,高中学历,研究方向:法学方向。)

猜你喜欢

管理建议知识产权保护难题
借调难题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与建议
我国知识产权犯罪刑事司法政策论
优化高校财务管理的相关建议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