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党宣言》中共产主义理想的当代价值

2018-12-06张彬

祖国 2018年21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

摘要:《共产党宣言》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当代挖掘《共产党宣言》中共产主义理想的价值就要把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促使共产主义理想焕发出新的时代价值,才能深刻把握《共产党宣言》的理论精髓。本文以《共产党宣言》中共产主义理想的当代价值为研究视点,进一步阐述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当代价值,并且把共产主义的真理性和时代性高度结合起来,以真正理解它的内涵。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共产主义 当代价值

一、《共产党宣言》中共产主义理想的内涵解读

(一)理想指向: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它代表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的提出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即人类可以通过自己获得解放、获得自由,人们开始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最终能够推翻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没有阶级制度、没有阶级剥削的社会制度,并且开始了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征程。共产主义提出的社会背景体现了当时人民群众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反映了人民群众渴望获得解放、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共产主义理想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它高度概括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它从世界观和历史观的角度出发,解决了当时困扰人们心中多年的难题。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是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的综合反映,而共产主义就是基于当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提出来的社会理想。同时,共产主义理想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它不仅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也是对未来社会的一种规划。另外,共产主义理想有着高度的概括性、总结性、预见性,它既包涵了对过去历史的深刻总结,也科学预见了未来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分配制度。所以,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它对当下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并且它充分反映了一个社会形态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物质条件。共产主义代表了人类社会的最终追求和美好生活,它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产主义自从诞生以来,一直作为无产阶级获得解放、获得自由的指导思想,不仅推进了社会进步,还引导了人类的社会实践。

(二)制度构想: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毛泽东说:“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这句话充分概括了共产主义理论的先进行和总结性,它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和自由提供了思想指导,并且这种思想指导是一种思想武器,直接表明了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不可动摇的科学理论,进而把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充分说明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先进性和预见性。共产主义理想是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角度而提出来的一种科学理论,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高度概括、高度总结,它的提出有深刻的历史基础和社会基础。另外,共产主义理想具有高度的思辨性和理论性,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坚持把一个社会形态的政治、经济、文化紧密联系起来,使得共产主义理想更加具体化、更加具有实践性。坚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是共产主义理想的一个重要品质,也是社会理想是一个社会生产力、生活方式和物质需求的重要体现。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充分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也科学预言了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加速资产阶级的衰亡,才能解放全人类。马克思和恩格斯解放全人类的理论成为无产阶级斗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指导思想。另外,在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同时,又深刻揭示了消灭私有制是共产主义革命的任务,为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理论指导。除此之外,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关于社会形态灭亡的理论一直被当作社会前进的“试金石”,即任何一个社会形态,只有把社會生产力充分释放出来,才能逐渐走向衰亡,走向灭亡,而新的社会形态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才能产生,即生产方式相比于原来更加进步,生产力相比于原来更加发达,物质条件更加具备。总之,马克思恩格斯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深刻总结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并且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进一步增强我们坚信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信心。

(三)实践指向: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

共产主义的提出具有深刻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所以,研究《共产党宣言》中共产主义理想的当代价值要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出发,把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深刻领会共产主义理想的当代价值。另外,共产主义理想作为无产阶级获得解放、获得自由的指导思想,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现实的角度分析共产主义都要充分考虑其理想性和前瞻性。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和共产主义制度的实现既需要总结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也要依靠现实的生产运动来推进。共产主义必须真正落到实处,才能逐渐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才能把共产主义的先进理论转化为社会实践的动力。另外,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这是基于共产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提出来的,充分说明了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和改造社会的力量,只有把这种社会制度真正贯彻到现实生活中,并且形成一种现实运动,才能检验共产主义理想的科学性、实践性。《共产党宣言》深刻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并且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和剥削性质。同时,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形式为革命斗争,而《共产党宣言》作为无产阶级获得解放、获得自由的指导思想,指明了革命斗争的方向、目标。在历史条件、社会条件、指导思想都具备的情况下,无产阶级就会以《共产党宣言》为指导思想,推动共产主义理想的实践。

无产阶级取得革命的胜利果实必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并且要改变原来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一方面,要把生产资料转变为国家财产,从而实现个人对国家物质资料的管控。无产阶级专政是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桥梁”,也是坚持《共产党宣言》中共产主义理想的结果。

共产主义社会是基于《共产党宣言》而提出來的一种社会形态,其主要特征为没有阶级压迫、没有阶级斗争,每个人都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并且人与自然实现和谐发展。同时,共产主义社会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点”,它只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而《共产党宣言》中共产主义理想无论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会推动社会进步,引导无产阶级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揭示了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注重协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才能推进历史进步,才能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物质基础。《共产党宣言》深刻体现了共产主义理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谋幸福、谋解放的光辉使命。当代中国,正处于伟大的历史转折期,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坚持贯彻共产主义理论的科学信仰和理想主义。只有认真贯彻落实共产主义的神圣使命和科学信仰,才能不断挖掘共产主义的当代价值,进一步促使共产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共产党宣言》有着深刻的真理性和统一性,这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深刻诠释。

二、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存发展提供合法性依据

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不是“现实与之相适应的理想”,而是经过“现实的运动”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深刻运动。共产主义理想有着深刻的实践性和统一性,它在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理想,并且有着深刻的科学性。另外,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而不是一种空想,只有坚定并且实践《共产党宣言》中共产主义理想,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中国共产党人把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且一直把共产主义理想运用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中,充分体现了共产主义理想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方针,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完善的重要指导思想。《共产党宣言》中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深刻总结,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并且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性质。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恩格斯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研究的基础之上得出来的科学论断,科学预见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除此之外,共产主义理想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因此科学预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使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自从诞生之日起,就为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提供了思想武器,它要求全世界无产阶级积极联合起来,为自身的解放和自由而奋斗。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基本矛盾,并且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性质,使得一些西方国家认为马克思主义不具备科学性。马克思主义过时等。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且为中国革命指明了道路,有力的反驳了这些言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被成功运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并且在中国这片土地生根发芽,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现实性。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具体的社会形态发生改变,所以,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把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的原则,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进步。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共产党宣言》中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人民服务、坚决捍卫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中国共产党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指明了方向。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开始把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很快意识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重要性,并且从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发动了引导人民走向解放、走向自由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始终把共产主义理想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最终迎来了革命胜利的曙光。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群众的立场出发,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并且为此付诸实践,在处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关系中,一方面坚持改造的原则,另一方面,又充分运用资产阶级创造的社会条件、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在引导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运用到现实的无产阶级革命中。而共产主义理想作为无产阶级的理想信念,始终是无产阶级的最高追求。

共产主义理想是实现一个无阶级压迫、无阶级剥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理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必然引导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实现人的真正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直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指导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我国经济始终保持又好又快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且提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还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必须把《共产党宣言》中共产主义理想的科学性、实践性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三、共产主义理想为中国梦的伟大构想提供理论支撑

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这是具体和抽象、历史和现实紧密结合的条件下成立的,有着深刻的科学性、实践性。中国梦是基于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程度而提出来的伟大目标,它把共产主义的内在价值和核心追求融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中国梦、命运共同体和共产主义在理论、历史和实践上有着深刻的统一性。同时,中国梦的价值追求和共产主义理想存在一定的内在契合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践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体现,也是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直接体现。一方面,中国梦是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充分肯定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伟大梦想,另一方面,中国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共产主义理想矢志不渝的追求的实践。中国梦具有深刻的历史性和现实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致力于为人类社会创造更高的社会理想,并且把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共产主义理想的最高价值。儒家的大同社会和道家的“小国寡民”都是不同的社會形态。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在内忧外患的处境下仍然把为人民谋幸福、谋解放作为最高的社会理想,并且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把人民群众从水深火热的处境中解放出来。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中国将沿着共产主义理想的道路继续探索新的社会形态,中国共产党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凝聚着中国几千年来的梦想,这一梦想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最高目标,这一目标在新时代、新思想、新作为的号召下将引领着中国发展的未来走向。

在中国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理性认识到,目前我国正处于伟大的历史转折期。一方面,我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社会问题,比如教育、医疗、就业等。这些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也关系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只有理性认识现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谋复兴的社会理想,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9—420.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8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3.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1.

(作者简介:张彬,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法学博士,中共吉林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政治学理论。)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