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钟表时间”与“事件时间”,两种日程规划风格的研究

2018-12-06杨帆

青年与社会 2018年31期

摘 要:跨文化研究指出人们在日程规划时存在两种主要风格,钟表时间和事件时间。钟表时间顾名思义即个体根据计时工具规划日程,事件时间则是根据个体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之间的关系及其自身内在感觉规划日程。未来可以从心理学视角出发进一步清晰界定两类日程规划风格的操作性定义,并完善其测量工具,从而深入探讨不同日程规划方式的情境、领域特异性及其影响意义。

关键词:日程规划风格;钟表时间;事件时间

钟表时间、事件时间概念的提出最初是在社会心理学家Robert · Levine所著的A GEOGRAPHY OF TIME一书中。国内关于钟表时间与事件时间的研究大多出现在中外跨文化语言学、人类学、历史学、管理学、哲学等领域,从心理学视角探究两种时间取向的实证研究为数不多。目前国外学者已从分别代表两种不同时间观的日程规划风格切入探究其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文章试图梳理钟表时间与事件时间的日程规划风格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一、日程规划风格的研究现状

(一)日程规划风格与调节定向理论

个体为达到特定目标而努力改变或控制自己思想、反应的过程被称作自我调节。在实现目标的自我调节过程中个体会表现出特定的方式或倾向,即调节定向。该理论区分了两种不同的调节定向:十分重视积极结果的促进定向与重点关注消极结果的预防定向。已有研究发现预防定向的被试更多采用事件时间的方式规划日程,而促进定向的被试则更多选择钟表时间日程规划的方式。进一步研究发现促进定向的被试基于“效率目标”出发选择钟表时间日程规划方式,而预防定向的被试更重视“效果目标”,偏好选择事件时间日程规划方式。

(二)日程规划风格与因果感知

已有研究者对不同日程规划风格下的个体及其因果感知能力二者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后发现,不同日程规划风格的个体对事件因果感知能力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相比事件时间日程规划风格的个体,采用钟表时间日程规划方式的个体对事物之间因果关系感知的敏感度更低。这种差异进一步影响个体的归因倾向,具体表现为采用钟表时间规划日程的个体在事件因果感知能力的中介作用影响下倾向于对事件做出外部归因。

(三)日程规劃风格对情绪的影响

研究者曾对被试的日程规划风格问卷结果与情绪调节问卷得分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依赖外在钟表规划日程的个体比凭借内在感觉计划行程的人体验到更少的积极情绪。在一项同时包括技巧和运气的纸牌游戏实验中,研究者发现相比事件时间日程规划风格的被试而言,启动钟表时间日程规划风格的被试感受到更少的游戏乐趣,归因风格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即钟表时间日程规划方式的个体由于其低内部归因倾向、高外部归因倾向导致其积极情绪体验比事件时间日程规划风格的个体低。

二、日程规划风格的测量方法

目前关于日程规划风格的测量主要包括问卷法和实验启动法。其中日程规划风格问卷由Sellier和Avnet编制而成。关于钟表时间和事件时间日程规划风格的启动方法即让分别位于事件时间启动组和钟表时间启动组的被试阅读有关支持某一种日程规划风格的陈述或是建议,并根据自己对这些陈述或建议的同意程度及喜欢程度进行7点评分。

三、未来研究方向

有关时间与个体差异的研究早在20世纪初便兴起,Kaufman等人首次提出使用“时间人格”的概念描述个体的时间使用风格。20世纪80年代末在各学科领域内掀起了研究时间人格的高潮。其研究较多集中于对多重任务趋向、单一任务趋向;时间洞察力;节奏感的探究。那么对于同样作为时间维度表示方式之一的钟表时间、事件时间的日程规划风格与上述这些时间取向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未来可进一步拓宽日程规划风格在心理学领域内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Levine R.A geography of time[J].1997.

[2] 吴国盛.时间的观念-第2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Geers A L,Weiland P E,Kosbab K,et al.Goal activation,expectations,and the placebo effect[J].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2005,89(02):143-59.

[4] Avnet T,Sellier A L.Clock time vs.event time:Temporal culture or self-regulation?[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11,47(03):665-667.

[5] Sellier A L,Avnet T.So what if the clock strikes? Scheduling style,control,and well-being[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4,107(-5):791-808.

[6] Kaufman C F,Lane P M,Lindquist J D.Time congruity in the organization:A proposed quality-of-life framework[J].Journal of Business & Psychology,1991,6(01):79-106.

作者简介:杨帆(1993- ),女,内蒙古包头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6级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