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适应性培训体系的构建和设想
2018-12-06孙金梅路晓英
孙金梅 路晓英
摘 要:退休适应性培训是针对即将退休的员工退休后的生活方式进行的设计、指导与培训。本课题从完成角色转变、积极老龄化、和谐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生命尊严教育等几个方面进行内容构建,同时对培训的形式也做了初步的探索,旨使老年员工经过培训重新发掘和确认人生的价值,不仅老有所安、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还有能力有机会老有所为,以积极服务社会融入社会的方式来度过充实的晚年生活,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关键词:退休适应性培训;体系;构建
人生中的每一个转折都很关键,每一个转折都有一个适应过程。退休适应性培训是针对即将退休的员工退休后的生活方式进行的设计、指导与培训,旨使他们能够在职期间(退休预备期),从身心两个方面做好准备,正确认识和接受退休前后生活的巨大差异,帮助其成功度过职业生涯的最后阶段,实现向退休生活方式的顺利转变。
一、退休适应性培训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是65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7%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称为“老年型”国家或地区。据此标准,我国已于1999年10月进入老年型国家。据《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供的数字:“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将更加严峻。”与此同时,我们国家政策越来越重视老年教育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我国的老年大学也迅猛发展,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已有老年大学7万多所,在校学员多达800多万。但这还远远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对日益增长的老年教育的需求。
那么,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让更多步入老年的人员因教育培训而受益呢?抓住转折的关键点将是一件事半功倍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这一关键点就是对临退休人员进行退休适应性培训。退休适应性培训在我国还未引起重视,理论界的相关研究比较贫乏,对退休适应性培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退休适应性培训的内容构建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最艰难的阶段在后半程。那么,如何利用转折的契机,做好相应地准备,助力跑好后半程呢?文章认为可以通过对临退休人员进行退休适应性培训,帮助临老人员积极建构新的生活模式,顺利完成角色转变,发现新的机会和可能性,综合提升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素质,以健康、自信的精神状态,积极面对老年生活,构建和谐的生命状态。
(一)完成角色转变
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我们每个人都活在关系之中。在职期间,我们绝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职场,最重要的舞台是职场,最重要的使命是工作,最重要的角色是职场赋予的角色。无论在职时是什么工作,担任什么职务,领导或者一般职员,退休后大家都是一样的普通人,都要回归家庭,家庭成为我们生活的重心,是我们最重要的舞台。这一方面带来生存活动的重要支点的变化,很多老年人退休之后出现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引发所谓的“退休综合征”,集中体现为失落感、边缘感、孤独感等情绪起伏和行为不适,原因就在于对人际关系的变化和断裂的不适应。另一方面,职场和家庭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有着不同的运行模式和法则。家庭舞台和职场舞台的不同,不仅仅是舞台大小的不同,更重要的是运行模式和法则的不同。如果把职场的一套做法拿到家里来是行不通的,因此需要学会角色转换。
(二)积极老龄化
积极老龄化是指老年群体和老年人自身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不仅在机体、社会、心理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而且要积极地面对晚年生活,作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资源,可以继续为社会作出有益的贡献。
其一,积极老龄化是老年型社会的大势所趋。“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提出积极老龄化发展战略,其战略框架是“健康、参与和保障”。其核心理念是转变老龄观念,宣告老年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动力而不是负担,他们的经验、智慧和创造力是整个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
其二,老年学、创造学的研究发展,为积极老龄化提供了科学依据。积极老龄化战略理论基础的能力本位论认为,年龄的增高并不必然带来能力的衰退,只从年龄来评介个人能力的高低是不客观的。
其三,积极老龄化利人利己利国,成为老年人重新融入主流社会的重要支点。人生的轨迹犹如抛物线,年老意味着抛物线开始下行,伴随着地位的降低,力量、权威和被尊重感往往也随之降低。这是很多老人失落的重要原因。积极老龄化,重新融入主流社会,可以有效平衡这一现象。
(三)和谐老龄化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谐本身是一种关系状态。“和谐老龄化”的目标就是要促进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天人关系的和谐。
对于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来说,未富先老、空巢问题、失独问题等的大量存在,和谐老龄化对于家庭和谐社会和谐显得尤为重要。和谐老龄化首先是老人自身身心的和谐。培训目标首先以满足老人自身的身心健康、兴趣爱好、追梦圆梦等自身需要为前提。
其次是家庭的和谐。社会的构成细胞是家庭,家庭的构成细胞是个人。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一个个家庭单元的和谐,老人在家庭和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把家庭比喻做一棵树的话,老人就是这颗家庭树的根。“老人安则家庭安,家庭安则天下安”。
再次是社会的和谐。退休适应性培训通过“老有所学”满足了个人爱好、学得了一技之长、促进了身心健康、一方面增强了个人自豪感、幸福感,同时也满足了个人表现能力、展示风采、回归社会、服务社会的愿望,全面实现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四)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是以健康为核心的老年生存教育,以在延伸生命长度的同时尽可能长久地保持在各方面,包括生理、心理、智能等方面良好的状态。
健康老龄化必须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保障为中心。世界卫生组织指出,100%健康就是60%生活方式+17%环境+15%遗传+8%卫生服务。就是不仅要治“已病”,更强调要治“未病”。其实,“治未病”的理念起源于《黄帝内經》,主要有三层含义,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健康老龄化是帮助老年人提升自然生命质量的关键。
健康主要源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科学运动、正常睡眠、直面老病相连。饮食、运动和睡眠三者相辅相成,为老年人的健康养生提供了基本保证。
(五)向死而生——生命尊严教育
我国教育界很少开展“死亡教育”。向生畏死的原始冲动使得死亡问题一直是人们回避甚至忌讳的问题,是等到临终才能谈论的问题。而当大限来临的时候,老年人往往已经失去了自主表达和控制的能力。这严重地影响了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摆正心态,直面死亡。死亡面前人人平等,能否豁达地直面死亡,与职业、知识、财富、名气无关,唯与心态有关。
我的生命我做主。三个方面的做主:第一,关于养老方式,自己做主。第二,关于遗产处置,自己做主。第三,关于临终后事,自己做主,早做安排。
当我们能够直视死亡的时候,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尊重生命,让我们活得更加自主、优雅,死得更加自然无惧、坦然有尊严。
三、退休适应性培训的形式
关于老年生命教育的培训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开设讲座,开展读书,进行参观,组织展演、游学、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老年教育活动,还可以将课堂学习和各类文化活动相结合,推广空中课堂、电视收视、网络教育等丰富多彩的远程教育形式,多层次、立体化,以效果为导向,适应不同人员的不同需求。
培训形式是为培训目标服务的。退休适应性培训的目标是针对即将退休的员工退休后的生活方式进行的设计、指导与培訓,旨使他们能够从身心两个方面做好准备,实现向健康、积极、和谐的退休生活方式的转变,开心健康、从容优雅地活着,自主有尊严地老去。
要实现这一培训目标,需要培训形式以体验式为主,寓培训于团体体验、生活体验中。通过真实地生活和体验,来感受、感动、感觉,触动灵魂,然后才能悟出生命的真谛。体验式培训的过程就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生命交融的过程,是情感、心灵互动的过程,是激发每个老年人生命活力的过程。
总之,夕阳无限好,人生爱晚晴。退休适应性培训可以让晚霞更加璀璨。
参考文献
[1]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人口篇[EB/OL].http://www.xinhuanet.com/gongyi/yanglao/2017-01/22/c_ 129457768.htm.
[2] 张晓林.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助推社会事业蓬勃发展[EB/OL].http://www.hbslndx.com/index.php/index-view-aid-1234.html.
[3] 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R].
[4] 华东师大老年大学课题组.参与式老年教育课程开发模型构建研究-以“传家宝-隔代教育面面观”特色课程开发为例[EB/OL].http://www.shlndx.com/article/detail/1202.
[5] 华学伦.退休老人价值再创的主要特性探析[EB/OL].http://www.shlndx.com/Article/Detail/1201.
[6] 高峰.老年教育的目的是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学习《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思考[EB/OL].http://www.shlndx.com/Article/Detail/1200.
[7] 韩丹.探索老年学员服务社区的新模式[EB/OL].http://www.shlndx.com/Article/Detail/1138.
[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R].
[9] 漫议”和谐老龄化”.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ada43501009f1t.html.
[10] 王伯军.“老年生命教育系列”丛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
[11]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基金项目:文章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科研项目《电力行业从业人员退休前适应性培训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EPCKY2018-01。
作者简介:孙金梅(1969- ),女,河南唐河人,教授,研究方向:哲学、法学、心理学的教育教学和研究;路晓英(1982- ),女,河南巩义人,研究生,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