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

2018-12-06孟祥辉周超

青年与社会 2018年3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孟祥辉 周超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在互联网环境下构建课程的三个方面:课堂教学、网络课程和实践教学。

关键词:互联网;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2011年以来,教育部已出台一系列文件,内容涵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实施纲要、工作标准、指导纲要等。高校基本已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开发网络课程,组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举办心理情景剧等校园文化活动。本研究以某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通过调查,分析课程开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对策。

一、课程建设现状

该校自2012级新生开始讲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2014年引进了网络课程,充分开展“互联网+教育”,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同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心理类校选课,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情景剧等活动。经过努力,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心理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同时,该课程也提升了任课教师的相关技能。

但课程毕竟起步较晚,课程教学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如网络课程的效果尚未可知,教学形式单一、授课过程不够灵活性,课程的体验性、实践性偏少,教师专业性化水平不足等。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情况调查

自编调查问卷《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情况调查》,面向在校生开展网上调查。收到有效问卷506份,其中男生205人,女生301人。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总体情况。78.46%的学生认为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对自身有帮助,仅4.94%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72.92%的学生认为在大一上学期开设比较好。54.35%的学生对该课程总体满意,42.09%的学生认为一般,不满意的占3.56%。47.83%的学生认为学校重视心理健康,另有46.84的学生认为重视程度一般。63.24%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素养较高,34.19%的学生认为一般,认为比较低的学生占2.57%。

(二)网络课程情况。就网络课程的内容而言,38.34%的学生认为精彩,52.57%的学生认为一般,还有9.09%的学生认为枯燥。关于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41.11%的学生认为比较好,49.6%的学生认为一般,认为比较差的学生有9.29%。61.26%的学生认为网络课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比较高,35.57%的学生认为一般。

(三)实践教学活动情况。61.46%的学生认为在网络课程之外,有必要组织团体素质拓展活动,认为无所谓和没必要的学生分别占27.27%和11.26%。关于个人成长报告,68.77%的学生认为有帮助,认为无所谓和没有帮助的学生分别有17.19%和14.03%。认为有必要举办专题讲座的学生占55.53%,认为无所谓和没有必要的学生分别占31.03%和13.44%。

(四)个人发展与建议。在获取心理健康知识(多选)方面,选择网络的最多,占69.17%,依次是书刊(57.31%)、心理讲座(49.41%)、课堂(38.54%),来自朋友的则占28.66%。在喜欢的宣传途径(多选)上,61.86%的学生选择课堂、讲座,其他依次是面对面交流(44.47%)、校园海报、广播(41.5%)、线上交流(33%)。就心理讲座内容(多选)而言,选择情绪管理的最多,占74.11%,后面依次是人际关系(69.96%)、压力与挫折(52.37%)、自我认知(52.17%)、恋爱与性(51.58%)。在回答希望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什么努力上,选择发挥心理咨询室作用的学生占53.36%,增加心理方面书籍的占52.77%,其他选择情况依次为制作心理微电影(47.23%)、组织团体素质活动(43.28%)、举办心理讲座(38.93%)、参加心理剧(30.83%)、完善微信公共号(30.04%)和心理委员培训(28.85%)。

三、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议

总体来看,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认同度较高,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作为一门相对较新的课程,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在满意度、网络课程和实践活动等方面还需要完善。

(一)夯实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地位。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探索模块化教学,聚焦学生的关注热点,增强课堂的体验性、参与性、互动性,让课堂有趣、有料、有品,发挥心理育人的作用。建立专兼职的师资队伍,开展专业和教学方法培训,提高教学效果。

(二)发挥网络课程优势。现有的网络课程在教學内容、效果上存在不足。要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逐步开发契合学生需要、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网络课程,使其成为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做到线上线下、课上课下相结合,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三)丰富实践教学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强调应用性与实践性的课程,集知识、体验、实践为一体,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能力、提升心理素质。深化以团体辅导、心理微视频、心理情景剧、个人成长报告为主的实践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提升教学效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起步较晚,教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发挥心理育人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蓓,莫鸿雁.综合实践项目教学模式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5(27):75-77.

[2] 薛春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特点及其反思[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4):66-67.

[3] 马俊云,牟玉荣,石磊.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探究与应对[J].高等农业教育,2017(05):93-95.

基金项目:文章为宁波工程学院 2017 年高教研究立项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NG2017046。

作者简介:孟祥辉(1980- ),男,山东郓城人,宁波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